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7,27(4):32-35
重庆谈判期间,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同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合作的态度。他呼吁和平民主,抨击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督促国民党做出让步,力促和谈成功,同毛泽东密切交往,默契配合,在政治上、舆论上给共产党以明确支持,为推动谈判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由亲共逐渐走向了联共。新中国建立,张澜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应当说他这一政治地位奠定于重庆谈判时期。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夕,我在广西大学读书,当时校址设在桂林。在中共桂林地下党的领导下,我在护校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经历了当时先由秘密防护,然后逐渐转为公开护校工作的全过程。1947年国民党桂系当局先后开除数名西大进步学生,继而军警于白天闯入校园,又逮捕师生七人(其中有地下党员三人,民盟盟员一人),经过九个多月的斗争,于1948年4月当局才被迫无条件释放。自此以后,西大学生运动逐步高涨,至1949年3月一千  相似文献   

3.
澳门近50年来是台湾当局重要活动基地之一。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残余势力退踞台湾,有一批军政人员流落澳门,台湾当局在澳门设立了“外交特派员”专署,又在南湾街设立国民党澳门支部,统领澳门各个亲台组织开展活动。当时葡萄牙与台湾当局仍然保持“外交关系”,因此对澳门的亲台势力百般袒护。 到了1966年,葡澳当局迫于形势,  相似文献   

4.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于民众运动——反北伐时的态度,从积极支持转变为极力控制,民众运动被视为中共颠覆国民党政权的手段,国民党当局在中央机构层面数次组建与民众运动相关部门以便对民众运动进行控制,在1927-1938年日寇步步紧逼,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国民党对民众运动的态度也随着局势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家张澜先生一百一十六周年诞辰之际,捧读黎品、周子瑜编注的《张澜诗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欣喜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尽管《张澜诗选》搜集的远非张澜先生遗诗的全部,但是,“窥一斑可观全豹”,今天的读者,仍然感受到先生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的跃动。那种情真意切、质朴醇厚的诗情,至今吟读,仍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朝鲜义勇队与台湾义勇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中华大地上两支姊妹义勇队。两支队伍筹建速度存在较大不同,这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国民党当局对于金若山和李友邦的政治态度不同;筹建于抗战不同阶段,受到国民党抗战的态度及国共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当时中国人对韩国、台湾所持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峻之     
<正> 李峻之(1908—1933),字毅峰,初名刚中,河南省南召县人.其父李英皋,为清末拔贡,曾任过知县.峻之幼年毕业于本县小学,后赴开封中州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进入中原,峻之积极响应,并潜身秘事革命.返校后,因发表进步言论,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坐牢一年零六个月.出狱后,更名峻之,入河南大学予科学习.又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从陈寅恪、蒋廷黻诸大师,专习中国史.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国民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国民党青年运动政策也改弦易辙.而党内各派的理念分歧和权力斗争使得国民党的政策转变一波三折.国民党试图通过改组学生团体以限制学生参与社会政治运动,但实际上囿于自身执政能力及外在政治环境的种种限制而未能如愿.执政之初的政策转变确立了国民党在此后近二十年执政时期对于青年运动之态度及基本政策,其应对青年运动的基本困境也渊源于此.但梳理国民党在大陆执政的不同时期应对学运的政策及效果来看,上述的困境会随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张澜对墨子义利思想的研究与接受,及其在研究过程中,对墨子精华哲学观的承袭与弘扬,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出的符合历史观与发展观的阐释与解读,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之初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四川新军阀当局在根本不触及自身政治独立地位的前提下,对南京中央的外交政策,基本上照单全收,忠实贯彻;而对于发生在省内的涉外事件,新军阀当局则以地方本位主义原则决定问题处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全国统一的强制 性电影检查制度,其内容、体制和操作方式与战前基本相同,但也有若干变化。在战后一度 出现的政治缓和空气下,国民党对于电影检查的坚持仍不稍或减,可见国民党政权对电影这 样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形式之特别关注与对待。战后国民党政府电影检查当局, 加强了对现实题材电影的检查,表现出对电影反映社会生活真实面的压制,这或为国民党政 权面对其统治危机时的本能反应。由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作为国民党统治制度 一个组成部分的电影检查制度亦随之而告消亡。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其远东安全防御战略的需要,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旧金山和约>中,没有对台湾的归属做出规定.不仅如此,为了使其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合法化,美国还以日本与台湾当局媾和为砝码,逼台湾当局接受领土适用范围规定.而作为偏安台湾一隅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一党之私利、保持其所谓的"中国的正统地位"不得不接受美国的这种强权安排,日本则是坐享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13.
西山会议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国民党右派集团.关于西山会议派的一般情况,史书多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谈.本文仅就西山会议派的形成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作一扼要论述.1924年的国共合作,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向国共两党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这是他晚年的一重大进步.当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众多的国民党员中,真正积极拥护和执行他的政策的主要干部.只有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少数人,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冯自由、邓泽如、谢持、邹鲁等右派,则坚决反对.1923年底,正当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相继完成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常“一大”的时候,11月29日,邓泽如  相似文献   

14.
一清末四川保路风潮,是张澜先生政治生涯中最早经历的一次激烈的爱国运动。在这次斗争中,由于他不为威武所屈,故有人便认为他在此时已产生了反清思想,甚至有的还认定当时他已坚定地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笔者认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而这些,在张澜先生当时的政治思想中还不曾具有。他在保路斗争中临危不惧,誓死不屈,完全是出于真诚的爱国爱民。他坚决反对的  相似文献   

15.
叶紫、萧军、萧红是当时社会的三个"小奴隶",他们在30年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学背景下,深感环境对进步文学青年的压迫,在鲁迅的帮助指导下,巧妙地战斗,组织"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扩大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冲破了国民党当局的森严文网,为革命文学争得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反文化"围剿"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6.
已故民盟主席张澜,在民主革命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大半革命生涯是在其家乡四川渡过的。抗战胜利后,他从成都到重庆,为国共和谈而奔走呼号。1946年5月当陪都重庆的大小官员纷纷“还都”东下的时候,他却留川返回成都。而当同年底时局险恶之际,他则以年迈之躯抱病出川,从此告别嘉陵江的父老乡亲东下到沪。在沪他渡过了民主革命最后的岁月,为推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新中国进行了不  相似文献   

17.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后期,根据时局变化,响应党中央的精神,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方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谈判、动员了游击队下山改编,为南方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闻史上,国民党党报虽然伴随当时国民党的失败而最终走向终结,但其重要的历史地住却不容忽视。其中,《中央日报》作为当时最接近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党报则显得更为典型。本文即通过对国民党为何创办党报、由《中央日报》所体现出的宣传策略的转变,以及抗战时期国民党报人如何对《中央日报》进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当时“政党、政权、党报”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势成定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为谋求退路,国民党当局决定东撤台湾。退台后,蒋介石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们开始痛切反省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教训,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本身的弊端,是其“组织瓦解,纪纲废弛、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招致。”为了确保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总结大陆失败教训,蒋介石决定重新改造国民党,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党务改造运动。  一、党务改造的原因与具体实施 事…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龙显昭、谢增寿、王安平和南充市地方史志专家郭光杰、吕佰阶、陈祥超诸先生合作研究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项目“张澜研究” ,最近推出了新成果———《张澜纪念文集》。为缅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新中国建国初期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张澜先生 ,其故乡的有识之士怀着对张澜先生的崇敬心情 ,周密筹划 ,认真组织 ,精心编辑整理出版了《张澜纪念文集》。编纂工作历时八年 ,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张澜先生的评价 ,以及张澜先生的生前好友、亲属充满崇敬的追忆和凭吊文章 ,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