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我曾问过许多人“实习生活怎样”,得到的回答大部分是两个字——埋怨。有的说实习累,有的说实习工资少,有的说领导和同事不太友好……因此,对即将开始的实习生活,我是既忧愁又憧憬。  相似文献   

2.
蔡依林从出道以来,就被媒体冠以“少男杀手”的称号,对于这个称号,她就不太认同,她说:“我本人并不是很在乎这个称号,我想更多的还是做回自己,按自己的路线走下去。这个称号对我其实有点过了,因为我并不是那么漂亮的,我只是一个喜欢跳舞的人。我想,我还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比较好。当然,我还是比较可爱的,至少不丑。”  相似文献   

3.
孙成栋 《社区》2008,(28):26-27
家住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街社区的刘奶奶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很少去医院,有个头痛脑热的她都挺着,或随便吃点止痛药,因为她嫌去医院太麻烦。最近,刘奶奶一改过去小病不去治的习惯,经常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甚至有时只是去做个常规检查——“下楼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不舒服就去找社区医生瞧瞧,比上大医院方便多了。”刘奶奶还说:“医生告诉我,老年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生了病就得治,不能硬抗着。”  相似文献   

4.
涉足仕途的人是没有吃茶、听蝉的人来得轻松的,不然何来“无官一身轻”之说? “无官一身轻”的反面,该是“有官一身累”吧? 有官何以知累? 《中国检察报》(95·8·17)曾披露了犯了受贿罪的市长忏悔:“我是栽在市长这个职位上的,如果我不当市长就不会犯罪。原来是“权力效应”累害之累,以笔者思之,市长成千,不一定都栽了;不当市长也未必不犯罪。对于这种“累”权且称之为“权累”。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年朋友,两个子女怕他每天骑一辆自行车跑到东、跑到西的累着了,就商量着想给老爸买辆助动车。这事跟老爸一说,当即被老爸制止:“你们的孝心我领了,我所以喜欢骑自行车,是因为骑车虽然累点,但经常活动活动筋骨有好处,这也算是一种‘先苦后甜’,或者说叫‘先累后健’吧。”做子女的觉得老爸说得有理,也就顺了老人的心。这位老年朋友“先累后健”之说,不失为经验之谈。现在有一种错觉,或者说误区,认为人到中老年就不能“累”着了。因此,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借力”,甚至懒得走路、爬楼梯、做家务……如此一点都不累,其实不一定是好事,…  相似文献   

6.
我的愿望     
今天,班主任李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有什么愿望,同学们有的说“我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我想当老板”……我也说出了自己的两个愿望。我的第一个愿望是:我想成为一名闻名世界的设计师。到那时,我要设计出一种能在水中游、陆地跑、天上飞的高科技交通工具,它叫“水陆空全天候轿车”。这种轿车不喝汽油。不会喷出污气,用遥控器进行驾驶,不但方便,而且节能、环保。我的第二个愿望是:我想成为一位出色的宇航员,像杨立伟叔叔一样坐上航天飞机到太空探险,到外星球做客……当我说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老师也表扬了我。我想,只要我现在就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7.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与自己的子女难以相处,有的宁可自己单独过,也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认为是少惹麻烦。其实,老年人只要注意自己的修养,说话做事得当,子女们一般就会与你相处得很融洽。一、遇事糊涂一点。所谓“糊涂”,就是对家庭发生的事,要宽容、体贴和谦让,切忌对子女有疑心或捕风捉影,更不能在背后乱猜测。对子女们的爱好,只要不违背道德原则,都不应妄加干预和挑剔。做到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让人嫌。白居易曾说过“五欲已销诸念自,世间无境可勾牵”,此话未免有点凄凉,人生总还有可留恋之处,但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  相似文献   

8.
升学DIY     
开往升学立交桥,你准备好了没有?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扎堆”,要好的朋友去哪所学校自己也跟着去;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道听途说”,只要对方唾液横飞地说哪所学校好就觉得那所学校好;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上级控制”,家长说到哪所学校就去哪所学校……升学,不如自己做主。只要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相信你会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一门喜爱的专业,一所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余杰 《今日南国》2014,(4):37-37
说起养生之道,长寿秘诀,那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那些大小寿星,有的吃素,有的嗜荤;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滴酒不沾,有的顿顿饭不离酒……要把这些都视为长寿秘诀加以运用,岂不难煞人了.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在90高龄时,却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许多人都问季老,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他的回答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凡是觉得好吃的东西季老都吃,不好吃的东西就少吃或不吃.“心里没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很好消化.”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06,(3):4-4
新华网消息:最新出版的《美国卫生教育杂志》报道说,美国科研人员最近提出一种减肥新概念——“无节食饮食法”,或“直觉式饮食”,让那些想减肥的人不必和自己的食欲对抗,而是想吃就吃,但须适可而止。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杨伯翰大学保健学教授史蒂文·霍克斯认为,如果人们不再计算卡路里,而开始关注他们的饥饿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情况会好得多。霍克斯将他倡导的这种减肥新概念称为“直觉式饮食”。  相似文献   

11.
曼古埃尔在《学习阅读》一章中说:“在文字社会中,学习阅读算是一道入会仪式,一个告别依赖与不成熟沟通的通关仪式。学习阅读的小孩借由书本之途径得以参与集体的记忆,熟稔此一社会的共同过去——每一次阅读,他饨或多或少都会对此共同过去获得新知。”——这个说法很在理,其实我们每一个识字的人,都是通过书本进入知识社会的大门的。只是有的人进大门就停步不前了,有的人入门之后还想深入其堂奥;有的人进入某一房间角落找到了位置就不想动了,有的人到处游览,趣味盎然。我以为,既然进了这一知识的大门,还是到处看看为好,不然的话,枉然来此人世一遭,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2.
谈“委婉”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同一个意思或意见,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很容易就接受了;而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却不容易接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很多,但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前者说话委婉,而后者说话不委婉所致。你想让自己的话易于被人所接受吗?那  相似文献   

13.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4.
清敏 《人力资本》2009,(2):32-35
以前常常苦于加班太多、太累、太想休假的我们,经常会问自己: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现在,终于可以休假了,可大家又担心:我们还可不可以上班?  相似文献   

15.
难忘周奶奶     
星期五的傍晚,刚放学回家:妈妈就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周奶奶死了!”“什么?”我的心猛地一颤,“上星期我回来,她老人家不是还好好的么?”“唉,她那么大年纪了……”妈妈仍在叹息着,我却什么也听不见了,泪流满面冲出家门。周奶奶原是我们村小的语文教师,乡村条件差,常缺老师,所以偶尔她也会代数学或音乐……她中年守寡,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退休后,仍不改本行,常常帮村里人带带孩子,辅导功课。儿子几次要接她去城里安享晚年,她却一会儿嫌住的楼层高,一会儿嫌城里汽车喇叭太吵,一会儿嫌城里空气不新鲜……总不肯进城,其实熟悉她的人都知…  相似文献   

16.
年纪小的时候,不知轻重不分黑白,又不太相信大人的苦口婆心,大人有嘴说到无涎,一怒常会突然进出“等你大了就知道”,让我更是丈二金刚莫名其妙;年纪渐长,不解的是为何上了年纪的人动作慢吞吞、经常说这里痛那里痛、饮食的禁忌多到不行,让我怀疑人哪有那么多毛病?老人家也不辩解,只是悠悠地说“等你老了就知道”。如今,我也算有一把年纪了,终于明白他们说的话,也了解有太多事情除非亲身经历体验,否则是不会“信道”,然而,人到那时刻,知道了已太晚了。  相似文献   

17.
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来世我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  相似文献   

18.
苑业志 《社区》2014,(23):23-23
生活中,见面聊得最多的是工资多少,然后又抱怨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叔本华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欲望的无穷无尽及最后的欲望无法满足。”一言以蔽之:太在意自己的私欲,放不下自己。所以他无论有多少钱,多大的权力,多高的荣耀,都不会幸福.  相似文献   

19.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20.
放学后,我和杨洋一起去玩游戏机。后来玩累了就到面包房买一块三明治吃。后来杨洋说:“从这儿到邮局门口,看谁跑得快。”后来他赢了,我说:“没劲!”后来大家回家了。上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老师在班上一读,大家都笑起来。其实内容并没有什么好笑的,语法也没错,错就错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