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古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问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重大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以及南方的广大边疆地区。由于生活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方面也各有差别,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  相似文献   

3.
古尔邦节 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保安、东乡、撒拉、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牲”,古尔邦“宰牲节”在我国新疆又称“库尔班节”、据说,很久以前,阿拉伯“先知”易卜拉欣夜梦见安拉启示,要他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正要把儿子伊司玛义宰杀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伊司玛义的牺牲。这就是宰牲节的来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  相似文献   

4.
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党一贯采取的是尊重的政策。采取这种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从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出发的。同时,也是从对风俗习惯本身特点的分析得来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因此,我们应当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本身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我们讲战略,说的就是“全局性的谋划”。比方说,我们在一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里工作,有许多事要考虑,但是有一些事并不带全局性。日常工作中我们处理的事情大都是这样的事,比方说,这个月这里下了一场暴雨,发生了灾情,我们就要忙着去救灾。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应该做呢?应该做。但是我们不能只去处理这样的事情,不考虑一下我这个州、我这个县、乡的全局性的问题,谋划一下到底我这个地方应该干些什么,怎么干。进行这样的谋划,就是属于战略问题的研究。一个区、州、县、乡有自己的战略,全国也就有全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民族节日与民族心理金毅民族节日是指某一民族一年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活动日。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特质的总括。透过民族节日来认识民族心理,则能够窥视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从而全面认识一...  相似文献   

7.
拉萨的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储藏库,汇聚了拉萨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体育竞技、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当前,中国各民族文化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拉萨民族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拉萨民族节日文化具有区域性、变异性和集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点,并具教育群众、保护文化、调节民众身心、划分时间段落、增强交流、增进友谊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称白族为历史上的“水稻农耕民族”。因此,白族人民的习俗,特别是节日,多与水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绕三炅白族话叫“观上览”,意即逛三个园子。实际上,这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游春活动,也是栽插水稻前祈祝丰收的仪式。从农历4月23起,一连举行三天。头一天,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河涘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绕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又称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框架,例如新疆、内蒙和西藏地区,已经初步展现出一定的规模化发展和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传统,尤其是民间文学,很早就引起各民族文人学士的注意。一些民族很早就出现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书面抄本并流传后世,一些杰出的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有作品乃至文集传世。例如,汉代刘向《说苑·善说》所载的《越人歌》就是公元前500余年时的古越人(南方少数民族)所创作的民歌。又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的《白狼王歌》则是汉代一个氐羌人部落所作。可见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收集记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作为一项有意识推动的事业,则是在1949年之后。20世纪50年代,在大陆开展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道路。建国4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业绩。首先,建立了一支相当规模的作家队伍,出现了实力比较雄厚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中国作家协会3000多名会员中,少数民族会员占10%。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作协分会的少数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龙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不少民族很崇信龙,视龙为吉祥如意的化身。早在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东部的夷、西部的戎、南部的蛮、北部的狄、西北部的黄帝族和中部的炎帝族,族徽图腾逐渐演变为以蛇身为主体的猪嘴、鸡爪、鱼鳞、鹿角的龙,它是综合了各氏族部落图腾的多种特征,是氏族  相似文献   

13.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又称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框架,例如新疆、内蒙和西藏地区,已经初步展现出一定的规模化发展和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垦区少数民族,在垦区创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北大荒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纳西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崇仁潘迪的纳西族猎人,父母得重病死去。听人说,在凶神楞气斯普住的地方,有一种起死回生药,可以救活父母。崇仁潘迪下决心骑着马去采。经过几天的艰苦行程,来到生长起死回生药的地方。突然,楞气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网络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少数民族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因此成为新生一代民族作家成长的崭新摇篮。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和网络接轨已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正在步入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过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何强化并突出美术动画电影中国化的努力和实践。如上影厂1956年制作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该片在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片展中获奖)。当时电影节的某些评委竟误以为这部动画片是苏联的作品。那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工作方面采取了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举措,即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这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识别。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由于以往的统治政府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兄弟民族在其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部活辞典。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用。它反映、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同时又处于一个文化动态变迁——文化现代化的流程之中。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价值“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①;一切文化要素“都是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因此“文化历程是具有一定法则的,这个法则是含在文化要素的功能中”,因此“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