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义位的语境变体是义位的动态形式,是人与周围世界相联系的纽带.这个动态形式包含了语言和言语的对立统一.义位常体是语言的,义位变体是言语的.常体在语境中转化成变体,变体多次被激活又转化为常体.变体包括常规变体和非常规变体.常规义位变体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正常运用的结果.非常规义位变体是语言使用者故意打破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正常关系,临时建立能指和所指的非正常关系的言语变异.它以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等文化习惯为变异的基础,以隐喻为变异的媒介,以驾驭语言的能力为变异的手段.非常规义位变体的使用常偏重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群.对于第二语言使用者来说,只有进入了汉语的文化底层才有可能表达和欣赏这种言语的变异关.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系统到话语篇章,词语要经历从词住到词住变体这一过程,其间有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对这种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自由合理地运用词语的基本条件,有利于词语的选炼与解读。从词位与词位变体关系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词语规范标准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3.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它注重言语者和听话人的相互关系以及言语者对所言的态度。语言的人际关系在于:人们通过它建立并维持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言语者与听话人特定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言语者选择特定的语言变体完成其交际过程,实现其交际目的。或者说,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角色变化决定着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的言语变体。将从社会情景、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方面对语言的人际功能理据进行分析,以期探寻语言符号的人际功能理据。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网络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有别于日常言语交际用语和规范的书面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汇和表达习惯上.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速度,适应网上交流的特点,广大网民利用谐音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谐音词.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运用有很强的语用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言语表达更轻松、幽默、委婉、含蓄,并富于时尚感.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大规模移民运动,人口迁移势必带来语言流动,对工业区语言状态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江南机器厂”)是典型的工业区代表,主要源头之一是湖北汉阳兵工厂, 其语言生活状态呈现一定特性,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言语社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江南话”在此产生并存在至今。 “江南话”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移民运动而产生的语言变化现象,是在新聚居地 “江南”工业区形成的新方言变体,是移民型柯因内语, “江南话”成为“江南”言语社区通用语是柯因内化过程,是方言接触引起语言变化的特例,是移民言语适应行为的结果。“江南话”变体的存在是语言多样化也是文化多样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然后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及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戏剧是一座语言宝库,其中大量颜色词的使用着实为戏剧语言增色不少,是语言研究的绝好素材。文献检索表明,尚无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变体颜色词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以莎剧中red的变体颜色词为研究对象进行语料统计与分析,在英汉对比视角下,莎剧中red变体颜色词的汉译策略可归结为两种:"颜内之意存颜色"、"颜外之意舍颜色"。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域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  相似文献   

9.
"言语社区"是当代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内部同一性作为概念的核心部分一直未能明确。通过梳理过往的研究,指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特征在于社区成员对使用的语言变体持同样的语言认知,怀有同样的语言情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广播言语,有一位多年从事广播工作的人说,广播应该姓“播”。广播言语都是通过“播”的方式诉诸听众的。这句话指出了广播言语与书面言语、日常口头交谈言语)(也叫做口头交谈言语)的不同,也为本文的探索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从这里入手,我们分析这三种言语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作用,进而认识广播言语的个性。 1、本文用“言语”这个词来替换“语言”一词,目的在于说明,这里所分析的不是有别于汉语语言系统的另一种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语言系统,而是指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1.
模糊言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现象。文章分析了模糊言语的生成原因:词语本身的模糊性;语义的缺损;增大语义可及难度;言语双方对多项语义的不同选择;多向运用语义等。重点探讨了由修辞关联生成的模糊言语现象,总结其方式主要为:关联不同的语义亮点;利用语义的两歧;曲解、引申明示信息;利用语义的范围;利用虚假信息;无意为之的偏向关联等等。此外,文章认为模糊言语生成的过程往往也是创造动态语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词典释义与翻译的关系。作者认为:翻译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所有因素,尤其是语言和言语因素,而词典释义属于语言范畴;语言词义和言语词义是不同的。因此,词典对于译者而言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多数情况下,精确的选词源于对有关语境的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3.
相反的两个义位如果不属于同一个词位(词),就不能看作是反训现象,因为"词"这个语言学概念是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的。{治}{乱}两个义位有不同的来源,语音形式也不相同,虽然它们后来采用了同一个字形,却代表了不同的词,因而"亂"不是{治}{乱}同词,不是反训词。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介宾型合成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文章主要从它同介宾短语在构成材料的性质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两个角度阐述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据,从语法分析的一贯性原则、便于分析称说、利于教学三个层次阐明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文章还从该类型合成词的语素类型、语义类型、粘着性三个不同侧面揭示了其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中介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介语的研究背景来看,各个流派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中介语看成是一种临时的语言体系,而这种体系则表现为一种不被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言语输出,并应采取一定的手段尽量降低中介语程度。总之,所强调的是中介语的消极作用。而本文则通过对中介语发生过程的研究,认为传统上把中介语研究的目的定位在对中介语的排除上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中介语是借助母语来形成心理词汇的意念表征,具有辅助目的语使用的作用,无法也无须绝对根除。这一认识将为中介语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词义具有系统性。考察由“辰”字构成的同根字、同源字以及相关释义,词义的系统性既体现在义素与义位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同根字之间意义的相互联系和同源字之间核义素的贯穿上。另外,在文化层面上.词义的系统性也体现在事物的异称与喻指、异体字形符方面的义理的贯通上。词义的系统性缘于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词汇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外语用学日渐关注的研究课题,词义的语用收窄就是其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列举词义的语用收窄的典型现象,并对这个过程进行阐释,认为是对关联的追求,引发、引导并终止了词义的语用收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音、词形、词义、词源四个方面论述了词汇的象似性,并就词汇象似性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假释程序是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意见书,法院组成合议庭作出裁定。现有制度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假释由于其对犯罪分子复归社会的重要作用而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由于假释制度立法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假释功效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建议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扩大假释适用对象,具体假释适用条件,提高假释适用率;完善假释监督制约机制和监督考验机制,以发挥假释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