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彪西超越了“以人为本”的音乐审美意识,在改进传统的和弦和调性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自然,在虚静中做审美的观照,在心物谐响的“对话”中,体认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和变化无常的世故人情。他以“想象”、“体验”为重要的审美中介,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音乐欣赏样式。  相似文献   

2.
审美感受力是构成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亦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从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分析力和审美综合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3.
4.
艺术感觉之所以与一般感觉不同,是由于有着作家主体意识活动的主动参预,因而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作家在进行艺术感觉时,必然是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体验,使之协调活动,从而产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就对创作主体来说最重要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来谈其与艺术感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神思》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篇中提出了”神与物游”、“神用象通”等命题涉及了艺术想象活动。首先 ,艺术想象主要是在情感领域里进行的 ,所以其中“神与物游”应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艺术想象活动。其次 ,“神思”篇中“物”与“象”应有所区别 ,“象虚而物实” ,由此强调了艺术想象活动中另一个基本特征 :虚构性。  相似文献   

6.
审美想象是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主要心理方式。审美想象在文艺创作中具有聚合时空,融汇成艺术整体;集纳美的元素,创造典型形象;补续事实链条的缺环,构成丰满完美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生命对象化,创造生趣盎然的艺术世界;转换角色、深入对象,深化对社会人生的体认等五项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基础,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研究它的创始人孔子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以他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创立了一整套社会、政治、道德规范,并以自己艺术化的人生态度、情感取向,为人们描绘出一幅赏心悦目的生活图卷,成为自古及今中国艺术审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8.
歌曲的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根源和灵魂,在歌曲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和解决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情感因素之于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在重视情感表现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培养歌曲情感因素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继而进一步在演唱实践中将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感染观众达到歌曲演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音乐审美体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是音乐审美者在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想象、感受、理解的活动,其中由这种心理活动所抒发的审美者的情感与想象对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前人实践结果例证的方法,阐述了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自身和对被观察者的一系列的思想倾向和反应,论证了情感性、想象性与音乐审美体验的关系,得出了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欣赏者由内心的情绪与思想所引发的情感性与想象性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审美判断和艺术感觉——与李泽厚谈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再复最近完成了专著《李泽厚美学概论》,这一谈话系专著的一部分。谈话的要点是说明审美判断是情感、理解、想象等诸多因素同时进行的综合判断、其出发点不是概念而是艺术感觉文学批评乃是审美判断,最要紧的是从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出发.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仅就想象的泛意理解而言,艺术和宗教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想象的掌握,它们从不同的途径寻求着人类精神层面的慰藉和生命的超越。为了探寻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知性地分析了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中心理体验方式、情感内驱动力、意志的合目的调节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高层次活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自由想象的艺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给接受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开拓出一个想象无比自由的充满灵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从产生过程、引起美感的因素、情感表现形式和欣赏活动中意识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与现实生活中一般美的事物和审美现象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作者和读者,他们在参加文学活动时,总是会带上一己的艺术审美情感,这种艺术情感不仅与普通情感具有明显差别,其审美形态在文学活动中也表现出情景交融、情义相通、情理相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审美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具有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特性。艺术乃是通过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是有限的,对无限境界的追求,只有在审美体验中才可获得。审美体验是艺术之源,没有审美体验,艺术便失去了生命。艺术作品就是在创作者和鉴赏者的体验中构造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是中国文论史上极富影响的创作心理学命题。本文站在审美心理学视域, 从四个层面具体论述了缺失主体由“愤”而“著”这一诗性转换的必然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人文精神如今“遍地风流”的难堪局面,我们应重返历史现场,还原人文主义的本来面相.通过考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可以发现“人文”与“艺术”是彼此相生的,人文主义也充分糅合了艺术的想象,这也正是人文主义最具本色的地方.人文主义与艺术品质的结合,不仅是人类观念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对“语文主义”的超越,最终它们共同指向了对生命神性化的尊重和向往.  相似文献   

18.
认为艺术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感有很大的区别,文章从四个不同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区别。在确定了艺术情感是不同于自然情感的一种高级情感后,又专门提出了它与众不同的幻真性、情象性、情理性、创生性四种特征,从而对艺术情感作了创造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的体式在当代仍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诗体,尤其是其中的格律诗体,多被人用来即事抒情,作者队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就三本诗集,从情感的文化生发、经历的情感陶冶、人生的情感寄托几个方面,各有侧重地加以评论,总结了旧体诗创作中的审美情感升华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