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是“两个必然”思想的第一次提出.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两个必然”思想.1859年马克思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是对其第一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是对其第二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70年代后他们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对其第三次发展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统一思想,以及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新策略思想,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第四次完善.经过四次完善,“两个必然”思想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一部载有丰富人民主体思想的经典著作。《宣言》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其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背离人民主体地位是其现实依据、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是其必然途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中人民群众的地位是其理论根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其价值取向等方面阐明了其中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新时代,学习《宣言》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党建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为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写成的一部名著。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地分析了1848年2月-1851年12月的法国历史进程,叙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内在联系,指出路易·波拿巴政变是法国1848年2月开始的革命沿下降线发展的必然归宿。他对“政变”的分析既区别于只把这一事件看成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从而不自觉地把这个丑角描写成了伟人;又区别于为了说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论》就是这一整体的集中体现。《资本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  相似文献   

5.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敲响的资本主义丧钟。虽然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资本主义仍有相当活力 ,但是只要我们辩证阅读《共产党宣言》 ,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连贯起来思索 ,就会发现“两个必然”仍有其合理性、真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和唯物史观的确立。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并试图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义进而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气质上所具有的古典情怀和所开启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思想。本文认为,日常生活构成了《资本论》中除了“生产”“资本”之外的一条隐性的理论线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讨论了《资本论》中的日常生活思想: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日常生活样态的批判、马克思对日常生活时间结构所做的区分、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马克思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本文认为,批判向度、结构向度、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构成了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不同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就现实情形来看,在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马克思的经典学说在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现实批判以及理想感召等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其丰富的财富思想,不仅从"劳动"和"资本"这两个核心范畴出发对资产阶级"财富生产"的实质进行了界定,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生产中的三种拜物教观念及其实质,而且从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意义上论述了财富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生产的历史作用、资本的文明意义以及财富生产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意义与社会价值.对这些思想进行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哲学与历史哲学的双重视野领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破解资本主义“何以可能”的历史机理,并发掘其“必然消亡”的现实依据,是《资本论》的学术任务。马克思以社会化的货币权力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其中,分别以“交换价值”“平均利润”以及“生息资本”形态出现的社会化货币权力,无异于资本主义从“萌芽”到“成熟”及至“转型”的阶段性“标记”。据此,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从“因何所是”到“确如其是”及至“是其所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演绎。与此同时,社会化的货币权力本身,又蕴含资本主义诞生的“偶然性”、发展的“矛盾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于是,马克思又从资本主义“自我建构”的既成事实中提炼出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历史唯物主义素材。这同时引申出《资本论》的实践诉求:与马克思用货币权力的社会化史诠释资本主义“从哪里来”的历史实然性相对应,应在社会性个体的实践史中不断确证资本主义“往何处去”逻辑应然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10.
要深入把握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必须对其精神内核即资本与精神的关系进行哲学追问。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向度:一是《法哲学原理》赋予资本的"自由"范畴。黑格尔通过对自由层层剥茧,揭开了资本与自由关联的属性。二是对资本范畴的反思。政治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是生产要素、预付金,而马克思认为把预付金抽象为资本无非是占有剩余。马克思资本范畴具有"二重性",它是生产要素资本与社会关系资本的统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与幻化的批判,更加凸显了资本与精神的矛盾与冲突。三是历史哲学的向度——历史的普遍性与历史的特殊性的追问,历史不是简单地面向过去,不是终极审判台,而是由过去-当下-未来所组成的辩证的时间链条。这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近年来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又有了一些新的探讨.不同以往的是,这些探讨力图将异化理论纳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但在这些探讨中存在着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对于异化理论的重新评价也可能存在偏差.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虽然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断然放弃了《手稿》中的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但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异化"这一概念.马克思在后期则是认为异化的产生和消灭都要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分工的发展;异化及其克服本身不再是历史的力量,不再是一种本体论层次上的解释性因素,而只是一种现象学层面上的描述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如何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两个必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基本观点,对现实世界的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克服社会表象的困惑和思想认识的混乱,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里,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淡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辩证地认识“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阶级矛盾激化,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私人占有,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优势,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宣言》中提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措施在当今世界有的已经变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是,这种调整还只是处在量变阶段,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宣言》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当卢卡奇转向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时候,是依靠黑格尔哲学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卢卡奇不能不带有黑格尔主义倾向。因此,在研究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当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会走向“失落的十年”,引发了我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的预言能否成真的思考。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依据,从其“两个彻底决裂”、“两个必然”等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阐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预言的历史局限性是低估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对待资本主义的策略过于极端。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用了四十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伟大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这以前,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麻痹工人阶级,总是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不变”的“公平合理”的社会。马克思为了彻底戳穿资产阶级的谎言,为了在理论上全面武装无产阶级,在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透彻的解剖,“他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写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的一篇光辉著作。它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是一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杰出文献。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有许多科学发现,其中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也是它的最顽固的堡垒中,即历史观领域中驱逐出来了,从而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  相似文献   

19.
吴雄丞 《中华魂》2008,(3):15-17
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的科学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依存与斗争的过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历史的统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