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勇  苏珍梅 《兰州学刊》2004,(5):206-208
依法治国要求我们依法办事 ,法律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绳。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法律在城市和农村的运行效果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法律失灵的现象与原因 ,提出了防止法律在农村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宗教在一些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热”现象,从社会失范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宗教得以在农村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稳定董士昙农村稳定作为社会问题被提出,首先是基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潜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的积聚与扩张,将严重威胁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连接个人与社会、他人的一种基本纽带,信任缺失对人们之间正常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信任缺失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导致信任缺乏文化持续性;人的个体意识理性不足导致信任缺乏理性基础;中介系统不完善导致信任缺乏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调查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通过农村调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统一全党认识,提出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推动全党工作。农村调查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必备手段,它服务于最近一个时期的党的主要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不相同的。本文就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的基本要求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调查的目的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着伟大的转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不能认为现在农村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合作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统有分的模式如何具体化,还有大篇的文章要做。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设想的合作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在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中,提出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两种积极性。农民在土改以后有两种积极性: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个体的积极性。在发展集体积极性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要挫伤个体的积极性。那个决议就是按这个模式设计的。到了高级社,我们缺乏周密的调查,照搬了苏联的模式。那时候,对合作社怎么搞,谁也说不出来,最终的模式就是苏联的集体农庄。以为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类型。实际上,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和政府对该制度供给存在不均衡。政府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中 ,存在着认识视角上的限制 ,没有分清养老保险的社会政策本质 ,混淆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根本区别 ;由于中央政府的意愿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实际制度供给的不一致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国家应确立以社会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 ,建立以国家、集体为主 ,个人为辅的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 ;建立由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的梯形结构 ,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为了把握和判断农村社会主体即农民的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力。当前农民总体上从各项政策中获得了较大的实惠,农村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公共体系薄弱和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拉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有客观上的生产力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不合理的体制、投资和财政政策。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纠正“剪刀差”,加大对农村公共体系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河北省农村社会矛盾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河北省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农民在发展中看到了实惠,在取得实惠后寻求和期盼更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有增无减,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还比较突出。2003年初,本课题组就当前河北省农村在土地承包经营、农民负担、农村社会治安、农村干群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对不同类型经济区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问卷调查。当前河北省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农民欢迎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但在承包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婚姻流动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流动是指社会人口因通婚而在社会阶层和社会空间中移动的现象。婚姻流动是社会流动的形式之一,在我国农村,婚姻流动还是一种主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移民等其它人口流动方式。农民以通婚为途径迁居他乡形成了农村中持续不断的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客观上对农村各地社区间的成年人口性比例起着自发的调节作用;主观上则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兰州学刊》2005,(1):226-228
贫困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不断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我国,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乎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反贫困过程中,越来越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作用,即人的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寻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以期对广大农村贫困群体重塑健康、成熟的社会心理,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受到冲击,“传授主体”力量薄弱,“受众”群体制约性明显,“传授路径”单一.为此,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增强思想宣传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从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力求有效遏制不良风气,使农村人情消费回归于理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生产力不够发达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物质根源;转型社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公正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零和搏弈"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利益观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价值论根源。为了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以及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继"民工潮"之后,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又一引入注目的现象.规模较大的回流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探析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体制政策的障碍以及外出劳动力的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扩大城镇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有关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 ,“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不容乐观。要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有新的思路。现阶段应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 ,推进农业工业化 ,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等多方面入手 ,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小集镇建设和有线电视、电信网络、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文明环境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行业新风不断兴起,道德新风走进农家,农村干部腐败行为得以遏制。但不难看到.当前农村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一是抹牌赌博盛行。逢年过节.农民除了看电视外,再就是抹牌,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产生犯罪的根源 所谓犯罪根源就是指与犯罪的产生带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言,犯罪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决定产生犯罪的是阶级和私有制这两个根源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个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社会管理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力量,因而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从世界银行发布的1996-2008年的世界治理指标可以看出,在最近十二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六项社会治理指标--话语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和没有暴力、政府效能、质量监管、法治和控制腐败的发展状况进展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婚姻变革的前提,而后者则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着前者发展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十年,在农村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中,农村婚姻是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革?这是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婚姻的现状乃是中国当今婚姻现状的主流。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八千万农村居民的婚姻现状似可视为全国农村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制度排斥与再生产——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限制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 《东南学术》2006,(5):17-2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在福建省福清市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流动表和回归模型等方法描述和分析了福清农村社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村社会流动限制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