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新闻制造者     
当选者陆克文11月24日,50岁的原影子外阁外交贸易部长、中国通陆克文击败澳大利亚原总理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第26届总理。陆克文竞选成功的原因还因为他承诺当选后,会签署《京都协议书》,并从伊拉克撤军。陆克文希望在任内指定一个为期50年的中澳发展计划,促进澳大利亚与中国在能源供给、退休金管理等项目上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2.
陆克文,工党领袖,曾在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数年。女儿嫁了个台湾小伙子,儿子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最小的孩子业已上高中,开始学习中文  相似文献   

3.
经常看新闻的人,可能会知道陆克文、洪博培和彭定康都是外国人的名字,分别是澳大利亚前总理Kevin Rudd、美国前驻华大使Jon Huntsman和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Chris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接受难民传统的发达国家,也是联合国难民公约签署国,曾为国际难民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后冷战时代以来澳大利亚难民政策逐渐紧缩,尤其是2001年"太平洋解决方案"的出台,造成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继任的陆克文—吉拉德工党政府执政时期,澳大利亚难民政策进行了一系列人道主义改革尝试,却也使得澳大利亚难民问题解决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上任第一天就批准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瞩目。文章阐述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含义,以及《京都议定书》实施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为适应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两届政府连续调整亚太战略,布什政府的亚太蓝图是要建立一个以北美为基点呈“扇形结构”的太平洋共同体,克林顿承袭了前任政府的亚太政策,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其基本目标是保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扩大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式民主,克林顿政府的新亚大战略既有借重和利用亚太为其振兴经济服务的一面,又有加强控制亚太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7,(19)
应"2007亚太城市高峰会"组委会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市长坎贝尔·纽曼先生的邀请,深圳桃源居集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万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君女士出席了2007年8月31日~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07亚太城市高峰会",并在"确保城市未来经济持续发展"论坛上作了《加强社区建设,促进城市发展》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澳大利亚在东帝汶危机中的表现为研究基点 ,重点揭示澳大利亚安全战略的变化及其实质 ,并对这一变化有可能给亚太安全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了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实践表明,中国不仅深化了与共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成功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理论意义上,“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超越、对西方生态理论以生态危机为本质的超越、对西方帝国主义理论以霸权统治为目标的超越,重构了西方现代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帝国无序布展的世界体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全球化,要实现“一带一路”引领世界包容性现代化进程,就要建立互利共赢发展共同体、绿色生态共同体、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同体,以推动全球治理模式和全球文明范式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2006,(9)
为了进一步加强澳大利亚与亚太各国的教育合作关系、提高亚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澳大利亚政府于2006年4月下旬推出了一项名为“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的新举措。根据此计划,自2006年7月1日起的5年间,澳大利亚政府为亚太地区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将比以往增加一倍以上。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东亚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无法回避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话题。本文对建立东亚共同体面临的问题、东亚共同体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作了探讨。由于东亚各国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东亚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体措施是:(1)应将能做的事,先创造条件做起来。(2)东亚共同体不应完全照搬欧盟的模式,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3)东亚共同体应加强制度化建设。(4)积极推进跨国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修建联结东亚各国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海运网。(5)东亚各国应增强区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整合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难点所在。东亚共同体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在政治整合上还存在地区国家间安全互信的缺乏、合作模式的复杂性、地区认同的薄弱等诸多问题,而在对东亚共同体政治整合的路径探索中,以金融合作和地区共同治理为契机推进政治合作,以"10+3"作为政治合作模式的主体,整合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政治安全合作机制,并发挥大国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增强地区认同等,都不失为合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随着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向游离于亚洲与欧美之间的日本开始调整对亚洲的政策。从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到鸠山"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日本积极参与亚洲一体化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近20年的演变过程。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无论是领导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还是作为重要一分子积极参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原则,取得其东亚邻国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东亚地区的地政学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中日两国因历史与现实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纷争;另一方面,该地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正在成为热点问题。如何理解与认识该地区的变动就必然成为"东亚共同体"论者关注的问题。然而几乎所有"东亚共同体"论者都回避一个本质性的困难:这个构想中的"共同体"因历史问题而缺乏共同的基础。围绕"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中日两国正展开新的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具体实践,将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促进次区域稳定和繁荣。本文通过对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动因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亚太地区及中国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加强合作 ,促进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 ,是亚太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亚太地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高等教育是亚太地区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是亚太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是亚太地区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Currently, a new STS field,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EASTS), has been developed. However, the EASTS perspectives have not been clear. In order to develop EAST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more for much active STS in East Asian Community. Thus, we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STS by conducting a network analysis on highly frequent keywords in two STS journals. The results exhibited different tendencies observed in topics and fields even between the two STS journals’ community. In East Asia, we should enhance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s through STS, with reserving language/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is is one of the challenges for East Asian STS community. So we have asked East Asian colleagues to participate in our project to figure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Asian STS and asked them for suggestions and ideas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从根本上解决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获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就业的扩大,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使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现,从而使亚太地区能够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具破坏性。  相似文献   

19.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经济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共同性的任务是解决前苏联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单一 化等问题。在改革中,国家干预比较明显,五国的改革明显形成了“两种类型两种模武”,但三大制约因素却是共同 的。为摆脱困境而建立的中亚经济共用体正在运作,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类学界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的方法、思路上存在四个明显的误区。其一,语言学的对象局限于“今南岛”语群中,忽视了古、今南岛语族居住地的变迁。其二,受语言学上“台湾南岛原乡论”的影响,民族考古学上的南岛语族“闽台起源说”割裂了华南、乃至东南亚土著文化的统一性。其三,“扩张征服论”将南岛语族的起源看成新石器时代由台湾出发的“远征史”,同样有悖于亚洲东南至大洋洲广阔海洋地带间史前文化延续发展的客观进程。其四,中外学术间“古百越民族”和“今南岛语族”间的视角反向,制约了亚澳海洋地带土著民族史探索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