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6,(1):149-149
一项测试结果发现,抬头、低头这一简单的动作竟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领导这一研究的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心理学家布赖恩·迈耶认为,抬头向上看时,人类的大脑会转得更快。因此,当人产生悲观情绪时,如果抬头向上看,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但若老是低着头的话,就会更加悲观地进行思考。迈耶强调,这一研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抑郁的新方法:“有时候只需劝说患有抑郁的人改变一下习惯.将目光稍稍抬高一点,就会减轻抑郁情绪。”抬头向上看让人乐观  相似文献   

2.
不少群体里,都有"刺头",他们经常会让领导感到头痛.有领导认为: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汤,有"刺头"在,队伍就不会稳,必须清除;看着他们就难过,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刺头的存在,影响工作的推进,要踢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踢出去,显示自己有权威,杀鸡给猴看,队伍就温顺了,就好管了;一个刺头都治不了,别人会说自己无能.当上级不愿按他们的要求把刺头调走时,就说:如果不把他搞出去,我就不干了!  相似文献   

3.
宋国有一位养猴人,特别喜爱猴子。他养了一大群猴子,而且很能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很会讨主人的欢心。养猴人甚至可以让家人少吃点粮食,也得让猴子们吃饱。  相似文献   

4.
学会站起来     
《领导文萃》2009,(9):124-124
长颈鹿母亲刚生下小长颈鹿后,会做出一件最不合常理的事——她抬起长长的脚,踢向她的孩子,让它翻了一个跟斗后,四肢摊开。  相似文献   

5.
纸上俱乐部     
各抒己见众上层人物围着一婴儿各抒已见。国防部长:“这孩子将来会当将军,你看他踢脚动作就知道。”总理:“他将来会当银行家,你看他握拳的姿势就知道。”总统:“不对,他将来会当总统。你瞧他尿裤湿了还笑得出来的模样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6.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8):117-120
杨广是一个只要有百分之一机会就会做出百分百努力的人,天赋的聪明让他很清楚怎样才能拱掉哥哥,成为太子。那就是象一只老狼一样蛰伏,静静地等待机会,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迅猛出击。  相似文献   

7.
李北方 《领导文萃》2012,(12):23-25
这是个足以让观察者失去描述能力的时代,时不时就会出一档子事,让人心惊肉跳,让人莫名其妙,挑战人的承受力,也挑战人的想象力。就像徐志摩当年的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的,没人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更奇妙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9.
经常感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人是不能被录取的。一个人长期怀才招聘经理或销售经理们常常困惑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人员:能干、稳定、符合公司需要。 ,、看他的外表:富有可信度的外在形象。凡是一看就过于精明强干的人或者是一看就像做生意的人是不太适合做推销的。其原因在于.这类人会引发顾客高不遇,必然隐藏着重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以“杀鸡给猴看”来形容惩治某一贪官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而在少数地方。“杀鸡给猴看”的招数竞然失灵了,“鸡”到是杀了不少,但“猴”并不害怕,有些“猴”甚至连看都不看,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人民网6月12日电:11日有微博网友发布一组图片,一名少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南段庄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照片一经发出,令人震惊之余立刻引发网友愤怒,不少网友声称要"人肉搜索"图片中的少年,还有人提出"别放过那个拍照的"。一声别放过,既让人有些解气,但也让人警醒和反思,我们  相似文献   

12.
高剑峰 《经理人》2007,(2):98-98
若让一个不断向老板伸手索取利益的人留在企业,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会产生“晕轮效应”,对企业造成板坏的影响。表面上看,是他一个人在向老板要利益,实际上,他代表一种势力或者一个派系.他向老板要求更多的利益,若老板满足他了,随之就可能有一批人,都会向老板索取更多.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眼光     
蒋光宇  郑辉 《领导文萃》2006,(4):167-168
1953年的一天,斯大林在豪华的克里姆林宫里会见了垂垂老矣的母亲。在此以前的数十年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格鲁吉亚乡村,一直在一间小木房里纺她的线。母亲老了,在她昏花的眼睛里,对儿子领导下的苏联几乎是一无所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斯大林问:小时候你为什么打我那么凶?母亲答:所以你才会这么有出息。母亲大笑。母亲问:约瑟夫,你现在究竟当了什么官?斯大林答:你还记得沙皇吗?我现在差不多就是沙皇了。母亲又是大笑,然后说:其实我想让你当个神父。真是难能可贵,在一个纯朴的母亲眼里,一个神父与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没有什么两样,同样…  相似文献   

14.
母亲De电话     
母亲别说打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的不多。住在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次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姓啥?怎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一种深深的失望、惊讶、陌生的表情来……  相似文献   

15.
王运宝 《决策》2012,(4):37-40
谁来种地 不能只看一时一地 《决策》:从目前对农村的调查来看,谁来种地的问题很严重吗? 邓大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老年人种地的比较多,但是不意味着就会没有人来种地.从全世界来讲,这都不是一个问题.欧洲、美国种地逐渐老年化、妇女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谁来种地的问题.如果是出现了种地的人减少,自然就有科技跟得上来,就会有公司下来,就会有大户经济,就会出现一个人种上百亩的情况.从我的调查来看,抛荒的情况是有的,但是主要是山区,大面积的抛荒是不存在的.真正应该担心的是退回到简单再生产、自然生产的农民,这部分农民才是问题,他们恋地,主要是将土地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从社会保障和人生规划来入手,让他们感到社会保障能够衣食无忧,来引导他们把土地流转出去.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7.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8.
不妨错过     
正在硅谷,很多成功人士都会说一个词——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越成功的人越在意FOMO,他们担心如果不能随时随地掌握这个世界的最新动态,就会错过机会。但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你看了那么多的新闻,其中有多少真正对你产生了影响?掌握了那么多信息以后,你做出的判断真的比以前更正确吗?"恐怕并不  相似文献   

19.
孙仕新 《经营管理者》2009,(17):268-268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如何加强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呢笔者粗浅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要想让职工爱岗,要想让职工敬业,那么就得让职工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方法,达到人机协调,人与工作内容的协调。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培训是一种非常  相似文献   

20.
正同学面试一家地产公司,和HR相谈甚欢。虽然说着让朋友回去等通知,但已经明确暗示他被录用了。临走时,HR说:"有时候跟一个人喝一杯茶,就知道是不是你想要找的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你的名片。"HR说得一点都不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