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源流之一,既需要完成自体的传承与创新,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和履践社会主导价值观。基于此,大学实现"文化自觉",是对自身重塑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选择、导引的辩证统一的艰难过程。大学的自觉文化意识必须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入手,让推动文化创新、自觉形成"文化个性"成为大学的精神血脉。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精神动力,自觉强化大学的"文化重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秀人才,自觉实现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3.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识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精神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自觉认识,文化意识包括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意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空前增强、文化意识冲突的复杂和激烈、全球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这些特点要求我们重视和培育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的文化意识,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和鼓励创新精神、强调现实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从世界眼光看待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对这些内容的自觉追求,是我国文化选择的方向,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倡导信义商城、打造文化义乌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义乌信义文化。这既是义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市场繁荣和提升商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新形势下实现义乌转型发展和打造国际名片的现实需要,对于保持义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和弘扬义乌信义文化可以从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三个方面着手,在自觉与担当、重视与推动、传承与借鉴的互补互释中推动信义文化生态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源泉。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工程。运用供给侧改革理念,着眼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根本和源泉,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供不应求、效力不足、主体单一和环境纷繁复杂等问题,从供给侧角度探索用好存量,优化增量,多元供给;以人为本,精准供给;丰富路径,有效供给;美化景境,浸润供给等培育路径,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红阳 《理论界》2013,(10):181-184
大学精神对国家、社会、大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大学精神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当前的大学精神虽然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方面,而这些方面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们当前的文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要解决当今社会文化存在的问题,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文化自觉,要匡正大学精神也要必须进行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有宏观上的文化自觉,有微观上的文化自觉.对于大学而言,微观的文化自觉也就是校园内的文化自觉,只有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改善局部的文化小气候,才能为大学精神的匡正提供坚实的文化基底,才能从根本上还大学精神本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关系着中华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确立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价值目标是提高中华文化自觉性的内在必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自觉;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新形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定传统文化育人理念、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三个角度开展,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政治系统必须自觉推进政治文化创新:把社会公正作为政治系统的核心价值,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选择力,着力培育公共精神,不断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积极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发挥政治文化的社会凝聚和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对于处于文化实体中的个体而言具有表征、构建、唤起和指导之功能,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是通过文化的各项功能对心理健康进行调适的过程。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化调适为媒介,通过唤起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指导生活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应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文学观和艺术观教育、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的教育 ,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史顺良 《学术探索》2012,(7):173-17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需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主体,更需要具备和谐精神。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科学内涵、特征、意义,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和谐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从文化视角出发研究和组织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以文化传承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造成大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图式的冲突和缺失。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激活已有的与输入信息一致的文化图式,修正相冲突的文化图式,重构缺失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文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文化消费者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文化消费阵营中的主要力量。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化解当前文化领域中的消极现象,用科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海南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海南高校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认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层面和高校的微观层面两方面入手,通过提高服务、管理和建设水平等手段打造先进旅游文化,可增加和赢得文化认可,减少和克服文化冲突,增进和改善文化适应,从而也可以为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教育赢得更多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有些大学生因此产生了迷茫。在对待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上,郭明义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为服务人民的人才是伟大的,只有奉献社会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当代大学生要学习郭明义事迹背后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并用这种精神指引自己的实践,就会创造与众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