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  相似文献   

2.
孙膑施妙计     
孙膑从魏国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高兴,因为他早就听说孙膑智谋过人,精通兵法,胸怀韬略,是个旷世奇才。齐威王得此人才仿佛如虎添翼,意欲拜为大将而重用。不过,齐威王还没有见识到孙膑的智谋,一心想找个机会去试一试孙膑。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一○二七年,周武王率军渡盟津,战牧野,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在这场武王伐纣之战中,纣王的结局如何,西汉史家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是有具体记载的。据说纣王“昏暴滋甚”,武王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拒武王,“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相似文献   

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5.
<正> 由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史学会、临沂地区社联和郯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169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33篇,对《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马陵山古战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会议讨论问题主要如下:一、《孙膑兵法》与马陵之战有无的讨论历史上有无齐魏孙膑擒杀庞涓的马陵之战,自汉代以后便有人怀疑。因为《孙膑兵法》失传,疑古派便  相似文献   

6.
1988年第2期《贵州文史丛刊》刊载拙文《马陵之战.并非史实》.1992年9月,海峡两岸100多名学者于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会后所发的“综述”和“会讯”(见《文汇报》1992年10月21日第6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和1993年第1期)均将“历史上究竟有无马陵之战”以黑体头条列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马陵之战是无可否认的。“综述”“会讯”已画龙点晴出“有派”要旨:《孙膑兵法》为残简;庞涓于桂陵之战后乃复出;”卻氏左戈”是“有力佐证”。鄙人颜厚,愿再次张充质的。一、究竟怎样对待汉简《孙膑兵法》“有派”说:《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吴孙子》八十二篇。《齐孙子》就是《孙膑兵法》,而汉简《孙膑兵法》只发现三十篇,还大部分残缺不全,怎么能根本仅占全书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残简没有提到马陵之  相似文献   

7.
<正> 公元前356年,在齐国临淄的王宫里,一个年轻的君主即位了,这就是影响未来一个时代的齐威王。威王继位之初,国内问题是很多的。齐国虽然有鱼盐之利,经济上占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姜齐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国力孱弱,军旅不整,有“齐号为怯”之称,在与魏国为首的三晋的较量之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因袭下来的那套国家机器腐败不堪,尚待彻底改造;而官僚机构本身也极不健全,等等。具有“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伟大政治抱负的齐威王,决心改弦更张,革故鼎新,奋发图强。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大刀阔斧  相似文献   

8.
一、昭阳伐魏史实浅析《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六年,楚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魏世家》亦载:“(襄王)十二年(今按:《史记》关于魏国的纪年有误,襄王十二年当为惠王后元二十年),楚败我襄陵”。又《战国策·齐策二》载:“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此与上引《史记》所述当为同一战事。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昭阳率师伐魏,于襄陵一带大败魏师,同时攻占了以襄陵为中心的八座魏国城邑,继而移兵攻齐。《鄂君启节》所言“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正好与文献记载相印证,亦说明此乃楚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故用作纪年标志而载入史册。关于这次战事的原因,《史记》各篇未作任何记载,从《战国策》有关篇章中,略可窥其  相似文献   

9.
<正> 一、孟子的时代和生平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其生卒年月不可确考,后人有多种推测,年表互歧。依据《孟子》七篇所反映的史实和孟子的经历,同战国史料互相参证,大体可以定为: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S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左右,享年约九十岁,与商鞅、吴起、孙膑、田忌等人同时。  相似文献   

10.
孙膑洞     
<正> 我国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之间,曾与庞涓师事鬼谷子学军事。庞涓仕魏后,嫉妒孙膑才能,把他骗去加害膑足(剐掉膝盖骨)。孙膑脱难后,离魏至齐,为齐威王军师,协助齐将田忌指挥了桂陵和马陵两次战役,大败魏军,生擒庞涓,从而“名显天下”,并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颇有盛名。但后遭齐相邹忌嫉妒,不得入齐(见《战国策·齐策》)。其晚年不见记载,很有可能是从此隐居不仕。据《莒州志·古迹》载,莒县东南百里甲子山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秦拔郢之战——兼探夷陵之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郢之战在楚国历史上是很关键的一战,过去有楚“都郢而强,去郢而亡”的说法。楚郢都被秦占领以后,楚也的确由强盛走向衰落了。有关文献对拔郢之战的记载都非常简略,扼要摘录如下: 《战国策·秦策四》:“(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史记·楚世家》:“(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 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正因这些记载非常简略,过去一些史家也就把拔郢之战看得很简单,好像白起占领鄢、邓之后,向郢一进攻,楚国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即往东北逃窜。细审各种史料以及  相似文献   

12.
长平之战,秦坑赵卒四十万,这一说法流传至今,笔者曾在《白起坑赵卒四十万质疑》(《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中对此做了辩驳。那么长平之战的真象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王龁攻韩,韩献上党郡求和,但郡守冯亭附赵。四月,赵将廉颇军驻长平。开始,双方皆取攻势,赵屡有小败。七月,赵改取守势。象廉颇这样的名将在不出名的王龁面前不得已转攻为守,只能用兵力劣势来解释。双方对峙三年,赵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将:秦则改用名将白起。赵括一反廉颇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的战略,向秦  相似文献   

13.
论魏灭中山与战国初期的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408年,魏国在取得对秦国河西之地的决定性胜利之后,迅即调集重兵灭掉了“武公初立”不久的中山国,并先后派击、挚入主中山,统治三十余年。魏国为什么要劳师伐灭隔赵国而望的中山?中山之地究竟在魏文侯的图霸战略中起着什么作用?这曾是史学界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笔者试撰文析之,愿同方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启封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五年三月旅大市新金县元台公社后元台大队的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戈、青铜矛和青铜短剑各一件。其中戈、矛有铭文。戈的正面铭文是:“二十一年,启封(立命)(令)(广邑隹)(广乡隹)工师钞冶者”。背面有“启封”二字。根据戈的铭文,我们将此戈定名为“启封戈”。“启封”应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属地,因避汉景帝讳而改名为开封。《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开封县,战国魏邑。〈史记·韩世家〉记,韩釐王二十一年,秦攻大梁,‘使暴(?)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县南五十里。”启封戈是魏国之器,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了。至于它是怎样到了辽东半岛?亦有史籍可证:《史记·六国表》记:“魏安釐王五年击燕”,《史记·  相似文献   

15.
<正> 战国中期,公元前353年齐魏桂陵之战的故址在哪里?过去有今河南长垣和今山东菏泽诸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菏泽地区社科联、菏泽师专、菏泽市史志办、菏泽市牡丹乡政府于1988年4月23日、24日在曹州宾馆联合召开了桂陵之战故址论证会.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绍侯教授,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敏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戚其章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田昌五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安作璋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所长李启谦教授等23个单位30多名史学界知名人士、新闻工作者和菏泽市地方史志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依据史书、兵书、地书等有关资料,从考古、历史、军事、  相似文献   

16.
秦灭魏国后,过了几年,有一天,在原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城墙上,张贴了一张告示。来往行人都围上前去观看。人头簇簇,议论纷纷,看来是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看过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份政府通缉令。通缉令上说:自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二二五年)统一魏国之后,残余的奴隶主头子不甘心失败,一直在图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发现了散佚一千数百年的《孙膑兵法》。这部古兵书的出土,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军事问题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擒庞涓》篇,对于进一步探讨早期军事家的战略、战术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孙膑兵法》里的《擒庞涓》篇,是记述战国中期有名的“围魏救赵”的魏齐桂陵之战。孙膑在这次战役中,采取“批亢捣虚”的战法,调动魏军于运动中,乘隙发起不意的攻势,击败魏军于桂陵,擒获大将庞涓。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魏齐马陵之战是齐魏争霸的一次大决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极负盛名的一场示弱骄敌、诱敌深入、设伏取胜的典范;马陵之战以其双重的意义纵贯古今,述史论兵无不引为鉴戒,且被当作惩恶除暴的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史多记,后人常说,然而在交战国、参战人、行军路线、作战时间、地点、战果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以致二千多年仍无定论,竟成千古之疑。而慕名附会的马陵山、马陵道、马陵岗、马陵关、马陵川、马陵村、孙膑白书处,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多达十余处。我认为:任何事物发生过程中所占有的时间、地点、空间和人,都是同一  相似文献   

19.
论淳于髠     
<正> 一、淳于髡其人其事淳于髡是稷下学宫的著名人物。他是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86年,卒于公元前31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齐威王、宣王时期。关于他的身世,司马迁说是“齐之赘婿也”(《史记·滑稽列传》)。钱穆认为赘婿就是“家奴”(《先秦诸子系年、淳于髡为人家奴考》),未免失之武断。战国时,赘婿属卑微的社会下层,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齐国自春秋时代就有一种特异的风俗:民家长女不得出嫁,称为“巫儿”,留在家中主持祭祀。因为有这种风俗,所以盛行“赘婿”制度(童书业《春秋史》)。无疑,这给淳于髡由赘婿而受到齐王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史记》对桂陵之战的记载过于简略,且把此战的一些材料附会于马陵之战,因此令人对这次著名战役久久奠得穷其究竟。依据临沂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许多相关难题可试作考释,其中双方战地当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郊之桂陵;激战结果,齐胜魏,俘庞涓。从此,齐最强于诸侯,而孙膑也因其奇妙战策而名显诸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