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徐訏与张爱玲的作品都以爱情与婚恋人生为表现母题,从中来透视人性在爱欲情仇中的种种复杂表现。由于两位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男女两性性别立场的不同,在表现爱情与人性之种种变幻与多样形态时,两位作家的笔下所展现的是带有个人独特的精神印记与不同的观察人生眼光,因而呈现出不同样态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2.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生悲剧是在人性与社会性的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因为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性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类。本文着重探讨金庸作品中人性悲剧的产生根源、表现形态及其包涵的文化意蕴,并评述金庸为人生苦难指出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3.
徐(讠于)与张爱玲的作品都以爱情与婚恋人生为表现母题,从中来透视人性在爱欲情仇中的种种复杂表现.由于两位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男女两性性别立场的不同,在表现爱情与人性之种种变幻与多样形态时,两位作家的笔下所展现的是带有个人独特的精神印记与不同的观察人生眼光,因而呈现出不同样态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4.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分别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骇俗之作《呼啸山庄》与中国四十年代旷世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他们同样的爱恨情仇、扭曲人性折射出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两位女性作家相同的人生阅历,也正是这种人生阅历激发了她们文学创作的灵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人性中的自卑与自尊、情感与贪欲、爱与恨的残酷搏杀。  相似文献   

5.
法律不仅依据不同的人性基础而制定,而且所指向的人生境界也不同。民法以利己为基础,指向功利境界;社会保障法以利他为基础,指向道德境界;环境保护法以利万物为基础,指向天地境界。对法律人性基础和人生境界的领悟与体认,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法律及法律中人的行为,以促进我们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安徽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何世华《文件的脸》和吴问银《特殊的葬礼》对于人性的关注有着不同的叙述视角.何世华一定程度上是人性失望论者,他的小说藉权力事件呈现出一幅人与人间缺乏信任与理解、自私猜忌、冷漠隔膜的庸常人生图景,同时对于家庭亲情伦理的节制性坚守又让小说在袭人寒意之外有了少许的温暖.吴问银竭力营构好看的故事,关注农民悲剧命运,让读者看到了苦难人生中人性光辉的弥漫和生存善性的迸发,在人性主题的深度掘进和文体语言的精致打磨上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人性成为作家极力探索的领域。他们从文明缺撼的角度 ,在不同层次上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的邪恶在毛姆的作品中描写的最多 ,因此而遭到了冷遇。同时 ,毛姆在其作品中为西方人提供了拯救自我 ,拯救人性的处方。本文通过分析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 ,寻找毛姆的人生态度以及其独特的人性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8.
孙犁晚年的“芸斋小说”,在他人道情怀的观照下,在更为深刻的人生洞见和更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的前提下,将视点落脚于人的道德化生存,将他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层。这里既有他忧愤深广的对文革中道德堕落的邪恶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也有他悲悯关爱的对复杂人性的揭示与同情,亦有他对人的自由心性在道德理想本身的冲突中无所适从的瞩望与沉凝。他所希求的是发扬人性之中的美好,荡涤人性之中的丑恶,构建理想道德与人生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卡夫卡作为中国和西方现代文学中的最杰出代表,他们怀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划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文学去滋养自己的人生,用生命实践了对文学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无情地剖析人性,揭示生的艰难与困惑,无助与无奈。他们的表达手法有同有异,书写风格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都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即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席勒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其理论根据是席勒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与席勒人性美学体系是息息相通的。从王国维到蒋孔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借鉴席勒人性美学思想体系,逐步完善了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蒋孔阳先生则更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新型的人生论美学。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为它是凝聚人心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 ,而验证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现实标准 ,主要是看是否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和使受教育者不断增强“四信”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定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