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元杂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 ,展示了封建社会不同家庭的伦理冲突 ;暴露了伦理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揭示了伦理精神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2.
唐宋士人柔弱的文化心理倾向与词尚婉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至两宋时期,随着国势的逐渐衰弱,士人的文化心理表现出了明显的柔弱化倾向。这不仅直接导致了唐宋词的崇尚婉约,而且士人对女性的同情、尊重心态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婉约词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象征,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因此,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也在元杂剧中留下了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的渗入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对儒家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以及游牧民族的主观意识对儒家传统“礼”的影响。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至今天,是多民族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象征,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因此,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也在元杂剧中留下了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的渗入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对儒家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以及游牧民族的主观意识对儒家传统"礼"的影响。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至今天,是多民族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价值观与人生态度两个方面讨论中唐士人的心理建构,认为中唐政治的巨变与动荡导致士人价值观的失落,而佛教禅宗随缘任运的处世态度直接促成了中唐士人颓唐、放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元代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间民族文化交融非常活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元杂剧与唐传奇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反映即有所不同。元杂剧对才子佳人爱情的描写等,反映了当时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崇尚自然、较少束缚;当时比较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及其对封建礼教的强力冲击等,均对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程式化模式是元杂剧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主题的表达还是剧情的发展线索,无论是创作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还是戏剧的结局,都表现出鲜明的程式化的倾向。这种程式化现象,既与中国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审美观念有关,也与源于人性自身在现实中永远无法得到最终解决的永恒主题有关,同时,还与中国注重伦理文化与"中和"之美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品中,无论其作品反应的内容如何,情节如何的曲折,大多都以团圆的结局收场。形形色色的团圆结局形成了元杂剧中亦悲亦喜、悲喜交融、苦尽甘来的特有的构戏方式。这种文学现象的形成和那个特定环境时代不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蕴涵。  相似文献   

10.
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与徽派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山水、园林则是士大夫们抒情矢志的凭藉。徽州新安文化是北方士族文化与本土的山越文化的融合,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是徽派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之一。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支——徽派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隐逸生活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古典徽派园林造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学术史角度简要评述了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成就。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偏低,学术研究也相对薄弱。进入20世纪,这种局面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变:“西学东渐”给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元代文学尤其是属于通俗文学的元曲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活动也相应地活跃起来;50~60年代中期虽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元代文学研究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70 年代末以来,元代文学研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水平的提高,都为下个世纪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最为盛行。从几位典型画家的作品分析元代文人画的笔墨特点。文人画中有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元代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5.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在梁武帝称帝之前,支配他行为的主要是进取心理,这与他的家庭的社会地位有关,也与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同时,在与他人的比较和自己的成就中,他还产生出了强烈的自信、自负和骄傲心理。在为帝前期,成就心理造就了他此期的辉煌和急功近利。而他的晚年,则是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还是当“好皇帝”之间的矛盾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7.
汉代官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文化结构上经历了由"少文多质"、儒道法等多家官吏并存到儒学化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受到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又对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布政使是清代职官。布政使主要职掌全省财赋以及承宣政令、承担政务、管理属员。布政使选任的途径除廷臣会推保举外 ,最主要的途径是由吏部开列具题 ,请旨定夺。甄选条件有严格限制 ,考核严密深入 ,奖惩分明。布政使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地方财政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清政府对布政使的任用 ,说明满汉联合的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9.
云梦秦简的出土极大地促进了秦法制史研究的繁荣。但由于对秦法律发展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使得秦法制史研究在方法论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并因此妨碍了秦法制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的取得并非轻而易举,而且其保持也决非一劳永逸。因此,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其合法性,就必须胸怀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三个基本执政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争取最广泛的合法性资源;实现执政方式的法制化,为维护执政合法性取得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