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商与扬州     
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一大商人集团,对全国社会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对某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资料表明,徽商与扬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均产生过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近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因此,研究徽商与扬州的关系,对了解明清时期扬州城市历史发展的原因,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宋元小唱考──兼析扬州清曲起源说的一种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唱本指来大胸部分词曲(主要是慢曲)的摘唱,后来演唱慢曲(词)等也称小唱,是宋元时期一种艺术歌曲品种。今人误将清代扬州的小唱(今称扬州清曲)同元代小唱扭合在一起,于是得出“扬州清曲起源于元代小唱”的错误结论;而正确的答案是,扬州清曲是源于明清小曲的地方性曲艺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库价、京解与帑银这三大盐课银分配去向的分析,可发现以下四点:在明代财政体制从实物向白银货币转型的制度背景下,开中法的实施形态从在边纳粮、在司支盐演变为在边纳粮、在司支银;伴随在司纳银制的实施,晚明还出现了在部纳银的新规制;户部为了追求白银收入,加强了对盐商的管控,边商、纲纪商人和纲商的身份皆呈现出劳役性的特点;晚明两浙为保障盐课收入而强制商人登记以获取专卖权的纲纪制度,是明清盐法从官专卖向商专卖制转变的更早的标志。   相似文献   

4.
扬州盐业之兴始于西汉,最盛期是在明清之际,南河下与扬州盐业的关系主要也就在这个时期。明代中期,扬州建新城,南河下是新城的一部分。这里,盐商聚集。经过历史的积淀,南河下留下了很多盐商与盐业经济的遗迹、遗事。扬州能成为“淮盐”产销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市街”的街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扬州在中国盐业中的独特经济地理,还可以通过“四岸公所”及其“岸”字来说明。南河下是扬州盐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南河下见证了扬州的半部盐业史。  相似文献   

5.
荡地是明清时期苏北沿海制盐业与垦殖业的基础。沿海荡地为煎盐提供了燃料,也便于就近取用海水,盐产量与荡地的多寡有直接联系。随着海岸线东迁以及淡水冲刷,原有荡地盐碱含量逐渐降低,垦殖业具备了发展条件。明清时期,荡地淤涨或圮坍对苏北盐业、垦殖业以及税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清湖北茶叶及其生产分布梅莉一明清是中国茶叶生产、制茶技术继往开来的时期。明洪武M十四年(1391),朱元漳命罢龙团凤饼,改为“采芽以进”,开创了散茶的全盛时代。散茶的制作普遍改蒸为炒,炒青绿茶及其制作技术得到显著发展。与此相适应,饮茶方式由过去烹煮...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淮盐运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的交通线路,也是一条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广大区域内的百货交换之路,更是扬州盐商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空间通道.这一通道持续500多年,成为一条不同文化群体间多维、互惠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大量徽商辐集于扬州,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征服了扬州,对扬州的诸多方 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扬州的业儒文化、城市文化、旅游文化、婚俗文化以及休闲文化等的发展和繁荣,具 有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影园为扬州著名园林,亦是南北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其中影园黄牡丹诗会不仅在当时轰动大江南北,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原因与此会形式的创新及其与士子心态的契合、与会者的精神及人格因素、诗歌的思想内蕴、所吟咏对象特殊的象征意义、明清易代的特定社会现实等密切相关。影园黄牡丹诗会可谓是与金谷、兰亭、玉山相媲美的一次著名的文人雅集,对于考察古代文人雅集的演变有着重要有价值。其流风余韵,绵绵不绝,亦构成了明清时期一部奇特的士人心灵史。  相似文献   

10.
具有鲜明徽商特色的正余利制是明清商业利润分配制度之一,主要存在于两权分离或适当分离的合伙组织中。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资本分为原本和存本两种,原本来源于原始资本及其利润,而存本是除原本外存在于商事活动中的资本,来源有两种,一为追加资本,一为原始资本及其利润。原本采取正余利制分配方式,除正利外,还参与余利分配,而存本则按照额定利率计利,不参与余利分配。年度结算时,正利按照年度初原本数分配。商事经营过程中,商人支取原本需补还所得正利;经营中发生亏损或债务,由原本分担责任,存本不需承担。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原本和存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明清时期,商业经营体制不断推陈出新,正余利制是在包利制基础上演变而来,官利制则由正余利制演进而来,合伙组织中的正余利制和合股组织中的官利制也是两种不同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明清晋商,独领华夏风骚。其根本原因是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开中制”、“工匠制”、“赋役制”、“满蒙友好政策”、恰克日中俄互市政策等.而山西的特株地理环境和这些政策相配合,为山西人提供了发展条件,成为山西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杂剧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杂剧观念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前期、明中叶至清初、清中叶后。应将杂剧较外在的体裁、体制等要素与较内在的题材、风格等要素联系起来看,才可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人们对杂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显示明清时代杂剧观念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日母字在近代汉语里演变为零声母和卷舌音,但是对它的分化条件与演变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无确切的定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15~19世纪朝鲜韵书的谚文注音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明清时期日母字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条件提供了新的参证  相似文献   

14.
单音节词“开(開)、辟(闢)”经过词义的引申发展,都演变出“开阔”义;且“开”产生词组开广、开阔。近代汉语 后,“开”表开阔义多用双音词组,单音节仅口语中少有;而“辟”表开阔也逐渐被双音词组“开阔”替换。现代汉语中,“开阔”凝 固成常用词。文末分析了演变替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明初,为解决河西走廊的军需供给问题,明朝以出售食盐专卖权为突破口,吸引商人到边仓上纳军需。此后,开中制逐步由临时性的措施演变为常态化的边饷供给制度,具体形态也经历了由实物开中到货币开中的演变。终明一世,开中制的实施促进了河西走廊军需问题的解决,加快了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河西走廊与内地间的联系,提高了河西走廊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发展的时期,在繁荣商业市场的推动下,以传统四民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松动,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抬升,甚至有超越士之地位的趋向,这一现象在扬州尤然。通过考察明清扬州盐商与士人之间的身份互动,盐商对文人群体的礼遇资助,以及盐商在扬州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见盐商群体扮演的“左贾而右儒”的儒商角色,以及宋代迄清中国古典社会结构和儒家价值体系嬗变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郑天挺对明清经济史成就表现在:精确地归纳明清时期土地和赋役制度的特点;在细致考察不同行业状况基础上,客观地得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和海禁政策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郑天挺对明清经济史研究的特点是:以精研原始文献资料为基础;在全面细致地解读史料基础上得出结论;精微考证与宏通认识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香港名称的由来,古代建置沿革演变及明清(鸦片战争前) 时期不断强化的海防设施和军政管理措施的阐述,勾勒了1841年英军占港前香港地区开发和建设的历史轨迹,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殖民主义的“荒岛”论  相似文献   

19.
程峰 《南都学坛》2007,27(4):44-45
明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在中原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独具特色的怀庆商帮(简称怀商)因而崛起。怀商的崛起,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物产以及与山西的地缘、人缘、血缘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代以来有关大、小题的划分依据,基本上有考试级别、题型、题意和制义修辞四种,每一种都涉及小题的某一方面的特性,各种依据之间有时也有相抵触之处。每一位论家在谈及小题时也仅是采用其中的某一、两种。选家与考官对待大、小题的不同立足点,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对这四种划分依据的深入考察,不仅有助于了解明清时期的科举体制,而且对于认识明清制义的修辞形态、审美风尚及其与明清时期的文化关联,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