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美学遗产,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美学却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西方介绍过来的.最初,比较有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的,是王国维.他在《红楼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以及《论教育之宗旨》等文中,曾经谈到柏克、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美学观点,并曾用康德和叔本华的观点研究过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现象."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倡美育,鲁迅写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文章,并先后翻译了上野阳一的《艺术玩赏之教育》、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笔者曾在拙文《叔本华美学思想撷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中作过探求,但未对其艺术美学展开研讨。而叔本华的艺术美学是理解他整个美学思想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这里,主要针对叔本华的艺术美学进行述评,以期对其理论价值有较为恰当的认识。一、关于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4.
<正>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王国维《点绛唇》一、冰山应效 1905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其中第一次提出“天才”说;1907年,王国维发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提出“古雅”说;1908年以后,王国维在陆续发表的《人间词话》中,又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境界”说。上述三篇文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第一篇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近代科学方法来评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论文。《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则被认为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叶朗《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审美直观"理论,而其艺术思想是基于他的理性和审美直观学说之上的。在分析了叔本华"审美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叔本华以"观审"说为基础的艺术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中的天才说,及其在西方艺术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人间词话》经久不衰?其“现代性”动力是什么?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它主要是受了叔本华的影响,而作为书中核心的三个“境界”之论以“大事业者、大学问家”和“大词人”为对象,这与叔本华的悲观厌世的哲学格格不入。王国维自言在《红楼梦评论》中对叔本华的伦理学提出质疑,嗣后他深究康德,那么《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有何关系?本文在对王国维的有关康德论述的考辨基础上指出《人间词话》融汇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引进了一种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自然”观。他主张情景之间的直观表现,贯穿于“境界说”之中,包括“隔”与“不隔”、“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人间词话》含有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哲学,引进了一种新的二元世界观及认知主体,具有突破传统思想模式的意义;而“境界说”的镜子“再现”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文艺领域中写实主义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1903年开始,第一次把叔本华思想介绍到中国,通过他的传播,介绍与推崇,叔本华哲学思想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并接受,以叔本华为源头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王国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 1 90 3年开始 ,第一次把叔本华思想介绍到中国。通过他的传播、介绍与推崇 ,叔本华哲学思想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并接受。以叔本华为源头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王国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红楼梦》的,是清末文艺批评家王国维。他认为《红楼梦》属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叔本华说的第三种悲剧。叔氏所谓第三种悲剧,是指这种不幸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它既不需要一种绝大的错误或意外的事变(如第二种悲剧),也不需要一种险恶透顶的个性(如第一种悲剧),而是那些普通的人在通常的境遇下,处于彼此相关的地位。于是,他们的地位迫使自己明明知道而且眼睁睁地看见,相互间造成了最大的损害,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全然错误的。据此,王国维分析产生宝黛悲剧的原因,第一是“贾母爱宝钗之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境界论"立足于康德、叔本华的意志论,而不是中国的心性之学,这种理论并没有接上中国文论传统,更非"探本"之论,因为它没能接触到人格修养,缺乏对中国艺术教化功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红楼梦评论》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评论》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梁涓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生于1877年,卒于1927年。他是我国近代的一个著名学者,是最早把西方学术思想引进到中国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受康德、叔本华影响很深,尤其是后者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他影响甚大。在1903-1...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己的一篇重要撰述<叔本华与尼采>;文章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尼采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笔者在搜集王国维与尼采关系时发现了王国维有关论自杀的文字,于是也就从叔本华、尼采的"天才"和"意志"论附带探讨了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的著名美学家。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在《宋元戏曲考》中也有论述。王国维曾致力于康德哲学研究,因读不懂康德的书,转而研究叔本华哲学,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服膺于权本华哲学,并回过头来,以叔本华主义的目光重读康德。1907年,在王国维思想中发生了一件值得注意的变化:他发现康德、叔本华哲学有“不可恃处”。他说:“余知其理,而余又爱其谬误。”因此认为“当今之哲学,大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三大成就之一是他“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而得到的收获。这个评价是对的。但这种“外来之观念”,王国维不仅用它来评论《红楼梦》和考察宋元剧曲史,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他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所作的考证古史和古文字的工作。“取外来之观念”而产生出象《红楼梦评论》这样的作品,却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失败。他的成就,在于考古学和古文字学,这是他“取外来之观念”的收获。王国维也是一位中国早年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学术界卓越人物。他在学术界的成就和介绍西方学术的殷勤,均不在严复之下。他向西方寻求到的真理,并不属于他早期努力追求的康德主义或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哲学渣滓,而是一种对于整理中国古代史料和古文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词论对叔本华美学观的突破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所苦《人间词话》不仅对前人论词有补偏救弊的作用而且提出了—套颇有见地的创作论,对此,我另有专文论及,本文仅就王国维词论的局限及其对叔本华美学观的突破,谈点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 一 王国维的词论,主观上虽然想纠正当时的词风流弊,但实际上他的词论在创作上并没有起到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他的词论发表在1903年,当时正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时期,革命者,正在唱革命之歌,而王国维却远离时代。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里,要把词的创作达到北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现存115阕(编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苕华词》及《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之《长短句》中),主要为1903至1907年所作。其时王氏正醉心于西方康德特别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如他在《静安文集自序》(作于1907年)中所说:“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1903)之夏以至甲辰(1904)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这个“伴侣”不能不深深地浸入王氏填词的艺术构思之中。王氏在其词话未刊稿中云: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受叔本华影响很深刻,这无人敢轻易否认。但在理智上,王国维在为学和为人两方面,都告别了叔本华,并转入对康德的研究。叔本华是王国维通往康德的桥梁。王国维的道德感,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很强烈。道德高于知识,道德是社会长治久安之道。彰显道德的价值,这是王国维化合周孔和康德思想的结果。康德构成了王国维美学道德走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前期的哲学诗学研究,除跟康德、叔本华两家有较深的渊源关系外,也多少涉及尼采(1844—1900)的某些理论。尼为叔氏弟子,因叔而及尼,这是很自然的。从《叔本华与尼采》(写于1904年)这一长篇专论看,王氏视叔尼二人同为“旷世之天才”,同属所谓“破坏旧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某种代表人物;并对尼采晚期“背师”的一般说法,不惜详为辩护。可见他对尼采也是比较赏识的。近从王氏当年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6月(农历)第78号、79号上,读到《尼采氏之学说》一文,系日本文学博士桑木严翼所著,窃疑译文当出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哲学,大致经历了"膺服推崇""半信半疑""貌合神离"等三个阶段,其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转变激发了他《人间词》的创作灵感,可以说《人间词》是王国维哲学观念变化与发展的诗化呈现。王国维有意识地融西方哲理入词,即"力争第一义",故其词境能度越前人,别有一番幽深的意蕴。然而由于王国维过分重直观、重经验,并且受"意志不自由"之观念束缚,致使人生的终极一直无处安放,因此《人间词》的基调在总体上显得颇为低沉。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甲稿·序》、《文学小言十七则》、《屈子文学之精神》、《人间词乙稿·序》、《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与《人间词话》有着内在的联系,显示每一重要理论的初步提出到最后成熟的轨迹艺术理论不断产生质的飞跃。他逐渐改变简单化,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在中西文化交汇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