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曾国武 《天府新论》2004,(Z2):270-271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刻帖,其功能是专门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的复制品,大多是摹刻前代名人的法书,以书法优劣为选择标准,以简札、诗文为大宗,书法精者,片楮只字皆收,很少顾及文字内容,故内容庞杂,形式不一。专门作为研习书法用的刻帖,究竟起于何时。尚无定论,现所见可信的最早刻帖是北宋三年所刻的《淳化阁帖》,它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刻帖。明清时期,徽商富甲天下,  相似文献   

4.
倪元璐作为晚明表现主义书风的重要代表性书家,其书风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晚明特殊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及中叶以来的文艺思潮,尤其是心学与童心说对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抑或说"忠义之气,临于笔墨",抑或说倪元璐师承颜鲁公与苏轼书法,等等。从社会学、艺术史学的角度以及金石碑刻书学的审美特征考察,笔者认为晚明时期人们"尚奇"、"追新慕异"的审美风尚及二王传统帖学以外的金石碑刻书学意识才是影响倪元璐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笔者认为,倪元璐书风的形成,其实质就是帖学与金石碑刻书学的结合,是以帖为基、以碑为辅,可把倪元璐书风看做是最早向碑学习、帖中含碑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中原书风与江浙书风被认为是中国书坛风格差异最为明显、影响力最大的两大书法流派.中原书风雄厚,江浙书风淡雅;中原书法崇碑,江浙书风尚帖;中原书风重"势",江浙书风尚"韵".形成两地书风显著差异的原因,有主观的性格因素,也有客观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文化环境因素.从两地书法表现的文化气质与审美情趣看,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力是巨大而呈显性的.  相似文献   

6.
近读香港书谱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书法大辞典》,其中丛帖部分介绍到《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都是明代徽州人汇刻。一些说法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所以忍不住在此一辩。  相似文献   

7.
梁巘所著<评书帖>中的"炼字"是其论书精华所在.以历代书法风尚和三位典型书家为例,对梁氏的炼字进行爬梳和整理,通过对比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书论,力求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和议论梁氏炼字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崔仑峰 《理论界》2014,(4):142-143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各个时期总是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纵观中国书法史,在唐之前虽然有很多名家名迹,但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技法层面,但唐代书法对后世的影响真正进入到了精神层面,唐人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影响了以后书法家的审美流向。那么,怎样对唐代书风及唐代书法的审美进行概括,只有通过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方能勾勒出它的总体风貌和其审美流变。  相似文献   

9.
李景林 《船山学刊》2013,(4):176-178
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两大热点领域。学界对玄学和理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却鲜少系统的论著。朱汉民教授最近完成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一书(下文简称《玄学与理学》),填补了这项空白。本书以宏观和专题性的形式著论,然其着眼点,却是从思想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角度对玄学与理学关系作内在连续性和演成关系的探讨。故其所论,既能通观宏览,著见玄学、理学之精神要旨,又能发幽探微,对玄学与理学两种学术型态之间的思想差异及其关联性、玄学转型为理学的内在机理、理学何以能涵容转化玄学并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学术和理论问题,作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给出自己深刻独到的解答。本书展开了玄学与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界,在学术和理论上创获颇多,以下择其大要,就《玄学与理学》一书的特点,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10.
李东阳不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和鉴赏家。在书法上他提出了晋帖唐书饱探索、不主故常、在意不在形三大理论,散见于他的文集中。李东阳的书法理论纠正了明前期台阁体书风的弊病,建立了茶陵派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论主张,同时为明中晚期书风审美取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中晚期书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世纪艺术的形成,人们往往从北方蛮族那里寻找依据,简单地把中世纪艺术贴上倒退的标签,而相对忽视自然灾难对于中世纪艺术的重要意义。在自然灾难的作用下,基督教最终征服了罗马人、北方蛮族,并创造了不同于古典艺术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在基督教那里自然灾难不仅演变成为上帝惩罚人类贪婪的刑具,而且是对上帝存在的确认。这就意味着: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的艺术必然在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体现出自然灾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格式塔质的思维模式与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存在的超越性比较,把握我国传统文论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鉴赏,特别是在诗词、绘画、雕塑、舞蹈、书法、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中表现出的至境形态。各门艺术也因意境而找到了共同可以交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政治艺术的涵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艺术概念是建立在艺术概念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政治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涵义也应当从政治审美的角度加以界定。从政治艺术的结构来说,它是由政治技术、政治行为、政治审美和政治作品等4个方面构成。政治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琦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93-95,108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清"之风盛行,影响遍及人物品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等领域,"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巩本栋 《文史哲》2007,(1):95-10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即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诗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向彬 《云梦学刊》2001,22(1):62-63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书法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与书法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书法的产生具有以下影响(一)促使了象形文字的产生;(二)书法行款方式与众不同;(三)使得书法成为-门艺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并促进,而社会生活具有多重维度,当代电视文艺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而随之产生系列性变化。考察电视文艺这种艺术生活方式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生活方式或社会形态的关系,能够为电视文艺自身的价值预设、艺术视野以及审美超越寻找到现实依据。因此,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聚焦于当代电视文艺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我国当代电视文艺与社会形态的独特演进路径作了整体性关照,试图在对二者的动力性阐释中寻找到当代电视文艺存在发展的本质、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19.
高亮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2):115-116
~~电视广告创意所面临的问题与重塑@高亮$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相似文献   

20.
陶旭泉 《学术探索》2012,(12):170-172
羌族具有优秀灿烂的民间美术成果、资源丰富,是羌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羌族的民间美术品种主要有挑绣、木锁、碉楼、"释比"图经等;羌族地区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存在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优势,没有凸显民族特色,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彻底,美术开课率不高,美术教师教非所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是传承羌族民间美术的创新途径,羌族民间美术是美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