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觉醒》是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批判的角度,对《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埃德娜与雷西的觉醒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解读,揭示女性主义对女性不幸命运根源的探究基于二元对立论将其归结于男权社会压抑的误读。埃德娜的悲剧并不完全是当时男权社会压迫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自己的错误抉择;雷西的悲剧则源自于她完全断绝了与人的正常交往的选择,最终只能形单影只。女性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不能真正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根本原因也是女性自身觉醒不彻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浅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TheColorPurple)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全书由92封书信构成。在小说中,艾丽斯·沃克娴熟运用现代叙述技巧,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但又不局限于第一人称,并从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随着人物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绪与主观体验,从而清晰透视到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本文从《紫色》的叙述技巧和主人公个性的成长两个方面分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觉醒》中的埃德娜与《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来自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作家塑造的人物。表面上看,两位主人公不可同日而语。但通过对比分析,就可发现他们之间的诸多契合点:同是社会的"他者",孤独的觉醒者,有着相似的悲剧结局。本文通过对两位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对比分析,以期探索欲冲出"鸟笼"的埃德娜和旨在"破坏铁屋子"的狂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泥泞之路。  相似文献   

6.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作为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他们笔下都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塑造了勇敢、善良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郝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被奉为黑人文学、妇女文学及整个美国小说界的经典。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套用《圣经》中伊甸园的神话模式,分析小说中珍妮这一人物形象在《圣经》中所折射出的夏娃原型。解读女主人公从天真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发现,这一过程也是她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对后世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觉醒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萧邦的著名长篇小说,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关注女性主义的杰作。小说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对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生命历程起到了象征和暗示的作用,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埃德娜的精神世界,而且暗示了埃德娜走向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红字》从背景、人物、主题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索福尔斯和霍桑对主人公塑造与故事建构的互文关系。分析萨拉与海丝特这两位独立坚强,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及造成主人公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相似文献   

12.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分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展现纯美爱情的经典之作,而薰子和翠翠则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两位少女不仅在形象上具有较多的共通性,而且都有着悲剧内涵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本文拟对两位少女的形象做以比较,从而展现薰子和翠翠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3.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该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独立人格时,肖邦对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指涉和戏仿,颠覆了传统睡美人的形象,并以艾德娜的形象抨击了《睡美人》中所倡导的女性理念,赋予整部小说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两个女主人公生活的时代、经历、悲的人生中,来对比审视两者的差异,从中得到深刻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她分析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等方面的境况,从而揭示了妇女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和阻力。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爱情和自由,她逐渐觉醒,离开了丈夫和家庭。然而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频频碰壁,最终葬身大海。本文试从男权压制﹑道德约束和艾德娜自我局限性三方面来分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小说篇幅短小,却戏剧性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短暂亢奋之后生命消亡的过程。微观文本叙事框架下无不流露出作者反讽的写作技巧,使得该小说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等方面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奥茨的短篇小说《约会》以有妇之夫约翰与安妮的约会为题材,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困惑。本文旨在剖析小说中婚姻内外两位女性的生存状况,反映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意识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公主》和杜穆里埃的《法国人的小湾》对两性关系主题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两部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讲述女主人公的冒险爱情故事。但由于叙述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故事结构和人物模式,展现了性别立场相异的两位作家对两性关系及其理想状态的思考与探讨。虽然对灵肉交融的幸福渴望是人类两性共同的追求,也是劳伦斯和杜穆里埃的一致关注,但两部作品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性关系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和苏珊·格莱斯佩尔均关注婚姻中女性作为妻子的形象与地位,分别创作了短篇小说《黛西蕾的婴孩》和独幕剧《琐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两部作品中女性自我在姓名、生活空间和话语上的迷失,并认为两位作者笔下女主人公实现自我迥异的方式揭示了不同年代女性截然不同的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千英亩》和《父亲的微笑之光》分别是简·斯迈利和艾利斯·沃克的代表作品.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两部作品,可以看出,两位女主人公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人生轨迹,最终在困境中觉醒.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应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创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