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陕北方言中的“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陕北方言众多词语中所含的“圪(疙、)”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类没有基本意义,只有附加意义,用来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前缀,构成附加式的合成词;另一类只有读音而没有任何意义,用来构成双音节的单纯词(名词、动词、极少数量词),或者嵌入状态形容词中,起到调整音节,增强语音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子方言是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圪"音字的使用。"圪"字,入声音,不能单独使用,多数没有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圪"作为表音字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相似文献   

4.
我所编写的《“五四”以来作家作品中山东方言例释》这一材料,收集的仅限于“五四”以来山东籍作家作品中出现的山东方言词。关于方言词的释义,有的还吸收了原作中对某些力言词的释义。这里发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份,用来作为一种样式。有不当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一幺与六吉林方言有用“幺”、“六”表示数字外之意义者,如: ①妇女会里,也是你们贫雇农妇女打么。(《暴风骤雨》2章12节) ②姐姐也借光打腰。(《说演弹唱》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区的方言积累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有一些词汇是古代汉语的留存。大同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反映了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一认识,对大同方言中的“敧、齈带、央及、业已、懆”五个古语词进行分析阐释,并借助工具书和古籍进行考证,以期为方言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南阳方言属华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因此在古老的南阳方言中看古语词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古代汉语、普通话、南阳方言三方面对比,通过查史料、词典及现代方言研究资料来对南阳方言中的古语词在南阳方言中的遗留进行考察研究。无论是对方言本身来说,还是对普通话而言,在普通话推广的今天,既具有语言文化传承的意义,还具有进一步认识研究和保护方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选释湖南娄底方言中的一些与今通语有较明显差异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用“~”代替被释副词的一个字,该副词有几个字,就用几个“~”。将所释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方式副词、否定副词。若某词兼属其中两类,则按该词释文中排在前面的一类归并。壹程度副词一蛮,多,好(一)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很”、“特别”。“蛮”的分布很广,基本上可用于所有性质形容词前,是一个通用的程度副词。“多”和“好”只用于某些隐含数量意义且表数量之大的形容词前,如“高、长、深”等,不能修饰如“矮、短、浅”…  相似文献   

10.
徐森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46-49
萧县方言为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是历史上较悠久的方言之一。萧县方言中保存了大量极具当地特点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当地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查阅古书、词典、现代方言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萧县方言中部分常用词语进行举例分析.借以研究这些词语在萧县地区使用的一些特点:大多数词语在保留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来意义基本不用,只使用引申义;这些词语的使用,还往往呈现出双音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荆楚方言中的很多方言字,能在文献中找到出处。一些方言字其意义在方言中发生转移和引申,形成多义字。本文选录了几个多义字,注音释义,以此说明,一部分古字古义在方言中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方言是反映古代口语词的一面镜子.利用方言词语可以考证古代文献中保存的口语材料.借助陕北子洲方言对敦煌文献有些词语进行考证,以确定其含义.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代的白话著作,都密切结合了当时的口语,很自然地吸收了大量的方言词。其中有些著作使用了很多山东方言,这就使我们在今天能够借以了解当时山东方言词是一种什么情形,也还可以看出那时的方言词发展到今天有哪些异同和变化。斯大林同志指出:“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又指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元、明、清某些白话著作中的山东方言词发展到今天,有不少已经死亡不用了,也还有大量的仍然活在山东人民的口  相似文献   

14.
诗词曲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史上放出了异彩.那些作者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他们长于运用语言文字,不少的人都算得上语言大师.这确乎是没有疑问的.他们在读书破万卷的时候,潜心精研,很认真地学习继承了自先秦两汉以来的前代书面语言;也在游览名山大川,行万里路的时机,学习广大人民的口头语.他们把从人民群众中学习得来的语言因素,融汇在传统的文学语言中.用以抒情达意,用以进行各种文体的创作;因之,他们使用的语言工具就具有更加丰富准确的表现力了.他们的著作,在措词方面也就愈加圆润新颖,愈加生动活泼;读起来也更加流畅了.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初,黄县(今龙口市)地方刊物《黄县民友》,载王景宋作《黄县方言的研究》,对当地方言有以下诂释:褪,吐困切,吞去声,愿韵.卸衣也.《桂安世诗》:“髻松弹衣斜褪.”《赵鼎诗》:“顿觉春衫褪.” 有凋落意义.苏轼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申引之,黄县砍树之密枝,曰“褪树”.  相似文献   

16.
从方言语词音义的发展分化的角度,对西南官话方言词“搞”和“垮”的音义源流作了训释,并对它们进入普通话的途径和作用作了考察。本文认为,“搞”是因“搅”字文白异读而且意义有分化而造的方言字,“垮”是因“剐”字音义发展分化而造的方言字  相似文献   

17.
“圪”非词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方言中,有不少词语的第一个音节都读作近似于“圪”的音〔注〕。这种情况早为研究者所注意,已有不少人撰文论述,把这种“圪”看作是没有词汇意义的词头,认为这是晋语的一个特点。可是过去的研究者往往只是就某一方言区的语例进行横断面的罗列排比,并未作过纵向的历史考察,对于这种“圪”的多维的系统研究就更  相似文献   

18.
河南南阳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文章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进行分类,分别列出其形式,诠释其作用,并与获嘉方言进行对比分析,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南阳方言中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  相似文献   

19.
20.
王虎教授的《辽宁方言词语例释》一书于2019年9月出版面世,此书主要对辽宁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全书在研究方法、语料选择和研究态度上不乏值得称道之处。同时,在考释过程中做到了历时与共时的结合,对研究对象穷源竟委,并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相关词语进行比较,从而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获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