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1994年以来,我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探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与外国的关系、地方邮政及邮政近代化等三个方面。但从总体上讲,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概念史”是伴随“语言学转向”而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史学类型和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概念史手法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方法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东亚近代知识考古、数据库研究方法、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近代新名词研究、近代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总体而言,概念史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身份未明、时代未定、平台未建的起步阶段,有志者当从系统译介德国概念史成果、组建概念史合作研究团队、出版概念史研究集刊和丛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潘先林 《学术探索》2007,2(4):95-103
本文从中国近代史学对民族史的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对近代史的研究两方面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认为近代史和民族史学科界线分明,较少交叉与对话,同时影响了两个学科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民族史视角"观点,主张从我国多民族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由华岗的著述《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论及,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亟需突破时空局限所造成的一些传统的不合理观念.具体的就是,在民族问题实质问题上要摈弃斯大林民族理论中的狭隘性,把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放在全球现代化的语境下,尤其是纳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视角,以彰显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理论的独立性和领域、内容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类博士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学研究的动态和前沿.基于UMI美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得到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类博士论文126篇,北美旅游类博士论文117篇.文章从博士论文的数量增长、学科来源和研究内容等角度,运用EXCEL软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特征,从而为中国的旅游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2—2013年间,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重要问题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镇化、社会控制、慈善救济等)受到关注,出现一些新趋向与热点。城市史、社会文化史、慈善史等领域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集中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小高潮,反映了这些研究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积累,到了一定的总结与反省阶段。城市史研究呈现上海研究最多、二线城市次弱、其他城市薄弱的不平衡状态,制约了对近代城市变迁的全局与总体视野。乡村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乡村管理与民间组织受到关注。社会控制和慈善研究更趋考察从民间和官方互动角度探索基层机制。但仍然存在问题意识不够凸显及社会科学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儒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成果丰富。关于近代儒学的研究对象、时段、特点及其与近代政治、文化的关系,均有系统论述。同时,从学术史、思想史角度,学界对今文经学、汉学、程朱理学等具体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拓展了中国儒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警察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研究近代中国警政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就清末民初的西部诸落后地区而言,近代甘肃的警政建设在许多方面具有典型性。研究近代甘肃警政史,可为近代中国警察制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有助于完善近现代中国警政史乃至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的总体结构研究;同时,这也是认识近代甘肃历史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对深入研究近代甘肃史、西北史均不无补益。目前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当薄弱。本文试从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深入研究的史料等方面对近代甘肃警政研究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由华岗的著述《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论及,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亟需突破时空局限所造成的一些传统的不合理观念。具体的就是,在民族问题实质问题上要摈弃斯大林民族理论中的狭隘性,把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放在全球现代化的语境下,尤其是纳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视角,以彰显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理论的独立性和领域、内容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以来,中国近代法律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法律近代化、法律文化、宪法与宪政制度、经济法律、司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较为可观的成果。随着整个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及中国法律史学科的成熟,学术界对已有的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进行了反思。伴随反思,出现了现代化的范式、文化的范式、法律与社会的范式等新的研究范式,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今后中国近代法律史的研究应注意历史、法律及当事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邮政职工是邮政事业的执行者和运行主体,在邮政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近代中国邮政职工的研究比较薄弱,其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邮政职工的管理?邮政职工运动?邮政职工团体组织?邮政职工抗日斗争等方面,在研究跨度?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和不足,尚存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拓展研究内容,深入挖掘和运用档案?报刊?电子数据库等资料,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将近代中国邮政职工的研究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2.
胡婷 《齐鲁学刊》2012,(5):66-71
1912年,民国中华邮政成立后,发展比较健康和迅速,成为近代邮政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中华邮政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便利了民众的生活。虽然发展尚存在不平衡性和落后性,但在近代中国政局动荡、百业萧条的形势下,与其他事业相比,中华邮政取得的成绩已属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魏宏运 《河北学刊》2007,27(3):88-91
中国现代社会历史是以政治为轴心展开的。故而,政治史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政治史研究继续扩展的同时,社会史、文化史和区域史的研究亦呈风靡之势,关注点也由宏观转向微观和个案,且研究领域继续呈扩大趋势。近年来,在历史研究领域出现的对学术问题的论争,或是源于对资料引用或理解的不同,或是因时代变迁后审视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或是因研究方法、思维方法乃至史观不同所致。目前,学术研究的无国界性以及多元化的观念和研究方法已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同,在此种境况之下,人们的历史意识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由此便直接影响到对问题的看法。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取何视角,忠于历史事实始终都是史学研究需遵循的一个不能背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地区的通信历史悠久,解放前经历了由传统邮驿到近代邮政创设和发展的历史变革。早在元代,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这里相继设立邮驿等通信设施,用以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清代,为了传递公文、抵御沙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卡伦通信模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塞北邮驿,对保持边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巩固边疆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机入侵,在这里建立了“客邮”,近代邮政事业开始在呼伦贝尔萌芽。晚晴至民国期间,呼伦贝尔近代邮政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邮政处所数目增多、邮政业务广泛、邮路多样等方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后呼伦贝尔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郭世佑 《文史哲》2004,(4):24-27
作为一个著名的维新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师 ,梁启超不仅在近代中国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 ,对历史的回顾影响着对未来的选择 ,实际上 ,关于现实的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更容易凸显历史的记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由此而常议常新。有鉴于此 ,我刊分期编发系列笔谈 (上、下 ) ,以期立足于新世纪背景 ,站在学术前沿 ,从不同角度对梁启超进行重新解读 ,进而在新的语境下研究近代中国的百年嬗变  相似文献   

18.
略论梁启超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武 《文史哲》2004,(4):31-34
作为一个著名的维新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师 ,梁启超不仅在近代中国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 ,对历史的回顾影响着对未来的选择 ,实际上 ,关于现实的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更容易凸显历史的记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由此而常议常新。有鉴于此 ,我刊分期编发系列笔谈 (上、下 ) ,以期立足于新世纪背景 ,站在学术前沿 ,从不同角度对梁启超进行重新解读 ,进而在新的语境下研究近代中国的百年嬗变  相似文献   

19.
李里峰 《文史哲》2004,(4):27-29
作为一个著名的维新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师 ,梁启超不仅在近代中国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 ,对历史的回顾影响着对未来的选择 ,实际上 ,关于现实的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更容易凸显历史的记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由此而常议常新。有鉴于此 ,我刊分期编发系列笔谈 (上、下 ) ,以期立足于新世纪背景 ,站在学术前沿 ,从不同角度对梁启超进行重新解读 ,进而在新的语境下研究近代中国的百年嬗变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不同语境下的梁启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杰  林绪武 《文史哲》2004,(4):22-24
作为一个著名的维新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的社会活动家、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师 ,梁启超不仅在近代中国有突出贡献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 ,对历史的回顾影响着对未来的选择 ,实际上 ,关于现实的定位和未来的选择更容易凸显历史的记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由此而常议常新。有鉴于此 ,我刊分期编发系列笔谈 (上、下 ) ,以期立足于新世纪背景 ,站在学术前沿 ,从不同角度对梁启超进行重新解读 ,进而在新的语境下研究近代中国的百年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