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促进区域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建设中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变化情况进行相关计量与分析,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长沙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总面积由117.46万hm2增加至118.10万hm2;2)2009—2019年间,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36.556×108减少为1527.587×108元,共减少了408.97×108元,变化率为-21.12%;3)2009—2019年间,长沙市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与气体调节服务功能贡献量均占据各时期内所有功能的10%以上,是长沙市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预测到长沙市2021—2029年,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持续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兰州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对2008年兰州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得出兰州农业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91.743亿元人民币,森林、牧草地、耕地、水域4种农业用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29.006亿、46.050亿、11.852亿、4.836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农业用地面积,4种土地类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效率中,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03-2008年西宁市城市化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增加最多;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51.43×106元,年变化率为0.21%,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土壤形成与保护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敏感性指数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指定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西宁市生态系统相对安全,但是在增加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价值系数较高的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福利的重要性,是生态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利用经济学方法进一步影响社会决策的尝试。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反映的模糊性,目前尚难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综合研究与动态参与式评估、物产价值与非物质性服务价值的分离研究、对边际价值的调查与模拟研究、与生态补偿等相关领域的结合研究、非物质性服务价值的市场化研究等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深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针对宝鸡市在2002-2007年5年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区域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这一现象,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论述了宝鸡市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动态联系,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和RS技术,对MODIS Level 3级遥感产品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处理,并采用VGPM模型对黄海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算.通过将测算结果与市场价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计算法则相结合,对黄海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黄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1467.16亿元,平均单位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01.77万元/km2.同时,评估过程表明:在海洋初级生产力反演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应用GIS和RS技术,可以提高评估中测量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资源间接利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出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为567 445.5×104元/年,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108元/年。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的资产价值主要表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湖南省2011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据,在计算系统所消耗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能值-货币价值基础上,对系统的能值绿色GDP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研究年度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绿色GDP为1953.48亿元,占传统GDP(2768.03亿元)的比重为70.6%。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生态价值评估是指专门机构或专业评估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化的价值评价和判断的行为。由于生态价值评估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的信息、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生态利益补偿、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价格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上升到制度化的层面,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需要从评估主体的确认及法律地位、评估客体的分类和价值类型的选取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专项资产评估,它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对资产评估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价值的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主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完善。价值观念是对现实价值关系的评价性反映,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念。价值观念与价值观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价值观的本质是主体的价值立场、态度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范畴来源于经济学.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核心问题.人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关键还在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论题首次提出了价值库的概念,探讨了价值库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及作用,虽然构建行业价值链的价值库异常复杂,但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详细阐述了价值库的构建过程,给出了分6个步骤构建一个行业价值库的基本框架,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价值库价值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章程价值的内涵来分析大学章程价值的主体、客体及价值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大学章程的法律价值、文化价值及制度价值,充分体现了大学章程的价值是大学设立的法律基础及制度保障,也是大学内部治理过程中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大学章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对高等教育法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上似乎出现了马克思时代所没有的新的经济现象,这就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关注。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及各种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服务型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在价值分配中的应得问题?围绕以上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与价值创造主体分析密切相关的价值分配问题,成为人们研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6.
以主体需要作为价值标准,这是国内哲学界多数学者的观点。主体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主体需要作为价值标准,必然导致混乱,它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标准.而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具体而言是实践标准、实效标准),构成了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在分析技术商品特殊性的基础上 ,从区别与一般商品的角度 ,分析了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性 ,使技术商品价格的合理制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技术商品交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对价值要做具体分析.不同的价值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因为不同价值体系的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事实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种价值体系的提升.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考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系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福祉,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普世价值要做层次性的分析,然后才能搞清楚什么层次的普世价值我们是可以也应该接受的,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应予以拒绝和批判的.作这样的区分,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对我国公民的社会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调控和规范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主要指价值论和存在论上的虚无主义,尼采和海德格尔都将虚无主义的根源归结为传统形而上学.尼采从价值论视角理解虚无主义,认为虚无主义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构及其坍塌带来的最高价值的自行贬斥.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批判尼采以及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对存在的遗忘是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主张以权力意志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同样从价值论理解虚无主义的列奥·施特劳斯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正当的形而上学作为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方式.现代人精神生活面临的根本困境是价值虚无主义,随之而来的价值多元和价值相对主义表征社会价值失序境况,在以权力意志、自然正当等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价值原则和自由主义价值中立原则作为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方案失败后,回归共同体、回归言说的公共生活是重建价值秩序根基、走出价值虚无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