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琪  刘伟 《文史哲》2022,(2):154-164+168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得到相当成功的应用,比较政治学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历史制度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推动比较政治学摆脱行为主义的困境,开阔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比较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相契合的原因在于:研究主题不谋而合,研究的方法投合,都关注历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曾经盛行发展主义的乐观方程式即经济发展带来民主,政治社会学家李普塞特系统地分析了发达地区和拉美地区经济指标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而比较政治研究的带头人阿尔蒙德则将发展主义研究范式化,提出了主宰美国比较政治学20年之久的结构—功能主义。亨廷顿的政治衰败说则给发展主义致命一击。但是,民主化的第三波使得发展主义复兴,但是新发展主义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理论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新制度主义主要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与规范制度主义.这四种制度主义由于对制度的界定各不相同,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吸取了行为主义的科学性方面,但是不能解释制度方面的重大问题.社会学制度主义与规范制度主义比较接近传统政治学,但是所界定的制度太过于宽泛而丧失了应用价值.新制度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们对于制度与行为之间进行了虚假的二元划分.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重视制度却忽视观念,因而无法清晰阐释一些政治现象,尤其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问题。在社会科学整体演进背景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结合自身的理论局限发生了观念转向,推动了制度分析的议题深化、理论建构及方法更新。从逻辑起点、围绕制度与观念关系的基本主张、特点与局限三个方面,可以揭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建构制度主义观念研究的大致样貌。从多学科分析视野与社会科学知识脉络加以审视,可以挖掘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观念研究的丰富内涵及关键突破。在此基础上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观念研究作出综合反思,可以发现各个流派在方法提炼及运用方面独具特色,同社会科学前沿与内在背景脉络关联密切,存在交流沟通、相互转化、彼此联结及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至今都是一个无法明确界定的概念,无论是其特定属性还是涵盖范围,都是模糊和充满争议的。根据比较政治学者的研究方法,可以将民粹主义概念分为三种类型,即叠加型概念、辐射型概念和重构型概念。虽然这三种概念各有优劣,但是重构型概念明显优于叠加型和辐射型概念。当下有关民粹主义概念的探讨应致力于达成对重构型概念的共识,以及对其可能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9.
从理论上弄清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和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应当对其研究对象采取一种不含有研究者任何主观偏好的客观态度,因此它没有阶级性.然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政治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问题,因而它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必然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因此,二者之间存...  相似文献   

10.
政治、政治学与哲学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一回事情。其中政治学与哲学是渊源悠久的专门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发展史。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左”的思潮的干扰,一度,在理论界严重混淆了三者的界限,歪曲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限定政治概念的内涵,把政治仅仅解释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并把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把阶级斗争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虽然时间较晚,却已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主流分析范式.但它毕竟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三个主要流派虽有各自的研究路径,却因都坚持"制度中心观"本身就存在着发展完善的问题.作为外来理论,中国政治学者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转型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的特殊性,开创了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路径.未来中国的政治发展需要更多具有批判与开拓精神的研究者在借鉴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时,与本土政治研究相结合,并加以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有人说,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80年代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90年代,正义和社群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理论范式上都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本文集中考察了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包括权利观、公益观和国家观。限于篇幅,对于社群主义政治观的理论前提伦理观和哲学观略而未论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已有的关于制度有效性涵义的理解,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角度界定制度有效性,即制度有效性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制度因获得了制度相关人的认知和遵守而实现了其预期效果的制度状态。系统阐释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这一界定特征,研究制度有效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薛伟江 《兰州学刊》2005,1(6):14-17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和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某种意义上,比较政治学是一个舶来品。之所以这样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的比较政治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建立在本土上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因袭了晚清以来渐次传入的西方的价值、假定和方法。这种状态还受到一度坚固的意识形态框架的强化,使比较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步伐缓慢,基本上停留在接受海外信息、转译西方著作的阶段,没有作出中国式的改造和创新。然而,2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术空间和学术自由,而且还为比较政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建构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个案和生动的制度变迁轨迹,使本土化研究有了更…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作为人类思维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中西方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就政治学的传统而言,西方一直存在民主政治和君主政治两大传统,它们存在着"连续性"之关联和"否定性"的特点;中国基本上只存在着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与中国古老的文明一样漫长而绵延不断,呈现出"连续性"的发展态势。也就是说,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一直居于一种竞争态势,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非对抗态势。正是这种不同的发展态势,才使得中西方政治学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理论表现、现实功能和同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异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支配下,中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一经相遇后,便呈现出冲突与交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18.
阙天舒 《晋阳学刊》2011,(6):141-142
2011年6月11日至12日,"比较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内第二届以比较政治学为主题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比较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了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增多,尤其是非制度化参与增多的这个事实;从政治发展的观点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对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既不能盲目鼓励,又不能简单压制,而应该区别对待,鼓励他们的制度化参与,采取措施尽量防止他们的非制度化参与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现实政治中的基本行动单位,在现代政治学产生以来的很长时间里还是现实政治的基本分析单元和主导学科研究的核心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国家概念的厌倦情绪中,作为国家概念变量的“国家性”及相关研究成为其后“找回国家”运动的先声,不仅提示了国家间比较以及国家历时分析的理论框架,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抽象的国家研究日益扩展至实证与经验研究领域,其中的国家构建、民族构建、国家能力等更成为(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领域。作为国家概念的经验性指标,“国家性”还具有重要的规范性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