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则”句的逻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语言中,用“否则”关联的句子表达的是判断,还是推理?是判断,属哪种判断?是推理,属哪种推理?它们的逻辑结构怎样?表达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对这些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下面是几个“否则”句:1、如果两个判断所断定的客观事物与事物情况是相同的,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相同的;否则这两个判断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结果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除作名词外,还能作为连词在复句中起连接作用。本文根据邢福义先生的复句划分理论,主要讨论由结果连接复句的语义关系,认为结果连接的前后两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跨因果、转折和并列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实践出发,探讨了语法关系中的目的复句,认为一般语法著作中不提目的复句或作为因果句的一种下属类型是不妥的,目的句有跟因果句不同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并从目的句的界说及类型,如何区分目的句和因果句,以及目的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取舍复句在语法著作中很少单独设类,一般将其归入选择复句;(1)逻辑界对这类复句的处理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多数教科书对这类复句不作专门探讨,第二种情况是,极少量著作认为取舍复句同选择复句一样,表达的都是选言判断(2).本文认为,无论从语言还是从逻辑角度说,将取舍复句与选择复句合二而一的作法不够妥当。为此,有必要在这里对取舍复句的逻辑问题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语言界、逻辑界同仁。“取舍复句”的名称本文采用的是某些语法书中的提法。这类复句通常只有两项,一项表示采取某  相似文献   

5.
一、“复句形式”及其区分 “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初中《汉语》第三册22页)比较简单的句子,用这个定义来概括还是可以的;而比较复杂的句子,就远非这个定义所能概括得了的。例如: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的政论文中,出现了一种“多重复句形式”,值得我们重视。下面句子中带黑点的语言单位,即是“多重复句形式”: (1)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真正地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个一个困难,取得一个一个新胜利(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 (2)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好的(《反对党八股》)。“多重复句形式”表意准确精密,结构严密复杂,是表情达意的好材料。要想准确地利用它  相似文献   

7.
科举考试兴盛于唐宋时期,开通了平民入仕的道路。读书人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创造了一些雅致的表示科举及第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出自《尚书》,有的来源于《庄子》和其他古代诗文。本文以时代为线索,对这些典故词进行了初步分析。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进一步探求科举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1、前言“在”+V这样的表示动作进行的语法现象,由于南方方言的强大影响,在“五四”时期出现以来,急速地普及着,现在已被普通话所吸收.这种新兴语法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已经多次为人们所考察1),但对象“正在V”和“在那里V”伴随“在”而来的语法发展史,似乎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处.因此,本文在同“在”有关系的问题中,拟对表示进行时态的“正在V”,“在那里V”及“在V”的发展过程,用北方话同南方话加以比较的方法,进行历史的再分析.2、状语结构和补语结构使用“在”来表现场所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P+V(状语结构),再一类是V+“在”+P(补语结构).首先,在这里应该对这两类结构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予以明确.2)  相似文献   

9.
“当”和时间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当”关联的时间复句,已经在现代汉语中普及和定型了,但是语法学界对它的看法还很分歧,甚至否认它的合法性,因此还有在这里讨论的必要.这种语法现象起源于欧化.试看王力先生在1945年的论述:时间连词最难欧化,因为中国本来没有这种东西.有人拿“当”字去抵当wheu和as,但若说成“当……的时候”,仍旧只是一种谓语形式,因为“当”仍有它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自动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复句的自动分析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复句自动分析限定在复句本身,只求分析复句的层次和分句之间的关系。复句的自动分析有助于复句的理解与生成,有助于单句句法分析,有助于篇章分析,有助于对语言学成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邢福义先生《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两个带有关键性的表述 ,即“在对复句格式的选用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和“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其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在复句语义关系的形成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和“复句语义关系对复句格式的反制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不料”复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料”复句必须构成信息焦点的对比(即A、B焦点的对比)。当“不料”复句表动态的意外事件时,焦点对比是相对的;表静态的意外状况时,焦点对比是相反的。信息焦点A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信息焦点B有[-可控]的语义特征。“不料”与“没想到”、“没料到”语义相同,但其构成的复句在信息焦点和句法表现上都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的介词“在”,在汕头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在”和“[na]”(或“放”),两种词的意义有“已然”与“使然”之别。普通话“在+Np”所表示的处所意义,由于句法位置和谓语动词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意义差别在汕头方言既可产生于“在+Np”上,亦可产生于“放/[na]+Np”上,可见句式与动词类别引起的语义差别是一回事,“在”和“放/[na]”的“已然”与“使然”之别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普通话和汕头方言共有的现象,后者为汕头方言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象”这个动词,在汉语动词中是很活跃的。由“象”充当谓语的单句和复句,都是常见的。例如: (1)云海上的太阳,象一团火球。(《长城》81年1期184页) (2)[巨石累累,形态各异。]有的象凶猛的老虎,有的象威严的雄狮,有的象扬鬓撒蹄的烈马,有的象膘肥腰圆的黄牛,还有的象鸽子和山鹰。(《散文》81年1期28页) 例(1)是单句,例(2)是复句。这是不难区分的。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类单复句的界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里讨论“有”字句单句复句的划分,涉及的“有”字句是下面这样一些句子: (1)大约是在十八世纪,有一群金发碧眼的人,骑着骆驼来到这八达岭下,[他们也被这雄伟的长城所惊倒。](《散文》,81年2期8页) (2)有几个浑身晒得在黝的青工,赤着脚丫在海淮上撒网。(同上,27页) (3)我国有很多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至今还没有受到充分的使用。(《光明日  相似文献   

16.
在“虽然……”转折复句中,后续句的关联词语“还是”和“还”,并非一般词典所说的那样可以自由换用。笔者着重比较了二者语法意义的差异,指出:“还是1”表示延续性类同,“还是2”表示事理性类同;而“还”只表示延续。只有“还是1”与“还”才具备换用的前提和基础。即便如此,那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实际的换用还要受到语义组合、句法组合以及语气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重复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现代理论著作中,为了思维表达的周密、严整、准确,更是常常使用这种句型。为此,正确分析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是有益处的。能不能提出一个标准让我们比较科学地确认多重复句结构的层次?鉴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确定单一的标准是不大可能的,只好从多方面(即多标准)去解决。我们认为,虽然多重复句同思维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语言本身毕竟又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结构系统,因此,在考察逻辑关系同时,应尽可能从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方面去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复句与复合命题、关联词语与命题连结调、关系的隐性与显性的考察,着重探讨了现代汉语复句与复合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上述问题语言学与逻辑学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的差异。通过比较旨在拓展研究视角、增进学科门的相互借鉴,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存在一类表达条件假设意义的"再"字构式,如由连词"再"引导的条件假设小句以及"再不"、"再说"等习语性话语标记。这类"再"字构式获得条件假设意义的原因,与其所描述的事件的有界性和关联性密切相关。这类"再"字构式获得条件假设意义之后,又历经漂白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动词短语→情态标记→话题标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