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历史观,同时也是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借鉴继承并赋予其崭新的 内涵,小康社会理论被作为“三步走”战略的核心范畴。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13年来,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经过艰辛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目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984年,他又进一步明确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小康”概念,并将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收入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 ,进入小康以后 ,今后10 - 2 0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任务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突破口。解决“三农”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使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由"小康"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温饱、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饱、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是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在三个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握其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社会,中西方的思想家们对理想中的社会生活模式"小康"都有过憧憬与描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出"小康"、"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并付诸实践,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注意它的阶段性、长期性,实事求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后小康消费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后小康界定为:达到小康标准到进入富裕阶段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消费生活的一个阶段,讨论了中国后小康的消费特征以及后小康消费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生存首要的是吃、穿、住、行。在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十年的经济改革,基本解决农民的温饱既吃穿问题,完成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九十年代到本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以温饱达到小康,是第二步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是人们对社会变化的评价性范畴 ,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依据。生活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性 ,可以将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全面生活质量提高和人自身全面发展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已经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思想,但"三步走"战略所要达到的小康主要的是经济指标,还不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是对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达到小康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康     
农村小康文/唐平历史上,“。1、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段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以后,小康概念不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的实现是通过生活质量的提高来完成的。生活质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环境与个人主观评价的结合。改革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已经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民不实现脱贫,也就不可能实现小康.走出贫困,迈进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现实理想.那么,怎样才能脱贫,实现富裕,进入小康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应用农村市场经济这一手段,尽快把农村社区经济发展起来,只有一个一个的农村社区脱离了贫困,实现了小康,农村乃至全国的小康才可能成为现实.2.农村社区的现实存在及其特征我们这里指的社区主要是针对自然的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定居区.它是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它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叶 ,江苏经济发展将从“膨胀型高速增长”转向“温和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演进将由工业化的线性发展转向工业化信息化交叉并进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将从破除传统体制为主转向全面体制创新为主 ,对外开放将由发展开放型经济转向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同时 ,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由温饱小康向富裕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为完成该目标 ,必须转变思路、转换战略 ,并从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四方面组装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康社会田杨林孔夫子,对“小康社会”有过描述,康有为先生,也对“小康”有过阐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要达到小康水平。历史上的小康是指什么?现代的小康又如何理解?到本世纪末,中国真的能达到小康水平吗?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本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我国11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最能真实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此,实现小康的战略重点应在农村,而为加速农村小康进程,则应集中全力,主攻实现小康的薄弱环节.国家统计局有关农村小康的研究资料表明,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最薄弱环节,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地区差异的存在,决定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高低不一,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十六大还要提出用大体20年的时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首先,进入小康社会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根据全国的整体发展情况作出的判断,要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还需要奋斗20年。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即使在东部沿海省份,大城市与山区、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有不小的差距。就是说,我国现在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  相似文献   

19.
"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我们的祖先把追求"小康"、"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在现代化大潮中,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一) 到本世纪末,山西农村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生活。小康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农民收入的增长是达小康的前提和基础。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