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球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在国际货物贸易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规则,且我国关于国际多式联运的法律规范十分不完善,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确定、责任追偿以及责任举证和抗辩没有规范统一,这种现象制约了我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法理学角度分析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责任追偿与抗辩等相关问题,以期能对我国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民商法和运输法律的基本理论为依据 ,以现行世界上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为基础 ,借鉴法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评析现行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 ,提出确定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应采用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限额 ,以及完善我国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民商法和运输法律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现行世界上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为基础,借鉴法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评析现行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提出确定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应采用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限额,以及完善我国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民商法和运输法律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现行世界上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为基础,借鉴法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评析现行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提出确定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应采用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限额,以及完善我国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商法》作为中国多式联运法律领域重要适用法,存在迟延交付问题的立法空白,而如果适用《合同法》则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行业发展也迫切需要解决多式联运迟延交付问题。在诸多迟延交付问题中,迟延交付责任限制问题是焦点。通过比较三大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规则对迟延交付问题的不同立法路径,且详细分析了中国《海商法》对海运迟延交付问题的规制及其问题,发现中国多式联运领域内的迟延交付及其责任限制问题应当从补充完善迟延交付的概念、确立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范围及设立相应的责任限额等几方面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主要由国际贸易公约、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各国国内贸易立法共同组织成。考察各类贸易法律制度,不难看出,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呈现出趋同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协调和统一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是有必要和可能的。我国货物贸易法律制度也应当逐步完善并与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归责原则是解决其法律责任归属必由进路,第三方物流合同分为资产型运作模式和代理型运作模式;资产型运作模式实行不完全过失的归责原则,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物流经营人的过失实行免责,其外实行严格责任;代理型运作模式可以比照有关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制度的规定实行统一责任。  相似文献   

8.
多式联运一体化是现代运输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电子单证与纸质单证的理论分野与实践差异深刻反映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时代的更迭,多式联运单证统一化与数字化是商事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法律规则实践价值与技术属性的功能性缺失成为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现实障碍,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渐进改革与电子单证的法律功能受到明显制约。当前,应在对国际多式联运电子单证的维度解构与逻辑聚合以及规则构建认识论进行重新诠释、明确国际多式联运电子单证规则构建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规范化、技术数字化与实践国际化来构建国际多式联运电子单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没有对港口经营人的地位予以明确,对港口经营人的责任更是没有规定.立法上的空白使得实践中的做法差异很大,导致了司法上的不统一,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在集装箱运输和港口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制定有关港口经营人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分析《鹿特丹规则》中有关履约方、海运履约方的制度,结合中国对港口经营人的立法现状,探讨《鹿特丹规则》对中国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确定的影响,为将来解决港口经营人责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学】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司玉琢 (1~2—1)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胡正良,赵 阳 (1~2—6)现代高技术立法之完善研究…………………………………………………屈广清,陈小云 (1~2—12)试谈宪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几个问题…………………………………………杜力夫,刘根香 (1~2—16)论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据制度…………………………………………………………王刚义 (1~2—19)论救助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任何权益的实现均需要借助诉权的行使,行为的多重性产生诉权的多重性。国际多式联运伴随着货物的位移,涉及到多层关系人,存在不同性的责任与利益,因而产生多重诉权。多式联运提单项下的诉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解决国际民商法责任的诉权,应通过国际间协调与合作,制定普适的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2.
商号作为商誉的载体而具有资产含量。知名、驰名商号更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商号予以完整、充分的保护,没有准确地对商号予以法律定位,缺乏对知名、驰名商号的特殊保护,对商号与商标及其他权利的冲突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现行商号的层级管理制度使得商号保护空间受限,力度不足。为此,面对商号保护中的诸多缺陷,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我国商号法律保护制度。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国际市场发展、提升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公约接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方法对中国文化贸易进行测算后,认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对象集中于综合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中国在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贸易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又以其他视觉艺术与其他印刷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强,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主要体现在古董、录音媒介、珠宝、照相器材、报纸等;外国对华FDI促进了古董、照相器材、书本等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货物出口与古董、照相器材、建筑和设计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替代效应,而与手工业品、珠宝、书本、报纸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4.
航空运输公约统一了航空货运领域的主要法律问题,旨在消除各国航空运输立法之间的冲突。但国际条约不存在统一的立法机构,多元化的立法主体在制定法律规则的过程中难以顾及所有相关公约的存在,因此条约冲突在所难免。国际运输公约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不同航空运输公约之间的冲突、航空运输公约与多式联运公约之间的冲突,以及航空运输公约和其他单一运输方式公约之间的冲突。这些以消除冲突为目标的国际立法,由于无力解决规范统一化的问题,所以不仅没有解决此前的规范碎片化的问题,反而使规范更加碎片化。这些冲突具有条约冲突的属性。探索解决这些条约冲突的具体方法,对航空货物运输争议解决的审判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识别承运人、判定适格被告,是困扰我国乃至国际海商法理论与实践已久的问题。《鹿特丹规则》采用“运输单证标准”、“凭身份推定责任”的立法模式,力图建构出彻底解决承运人识别困境的制度,并在我国引起了是否要将该制度引入《海商法》的讨论。但是实际上,《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识别制度不但在解释论上存在矛盾化的双重标准,可能在实际适用中造成混乱,其立法模式与内容也在立法时备受质疑,并且与国际社会主流构成要件主义立法例相差甚远而难以形成国际共识。更重要的是,若将这一制度引入我国,不但会因其与我国本土海商法治资源差异甚大而产生水土不服,亦无益于我国国家航运利益与贸易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6.
跟单汇票作为资金支付方式经常在国际贸易中使用,附随在汇票上的运输证券起到担保付款人承兑和付款的作用,充分保障了贸易出口方及时收回贸易货款。然而,我国票据法并未规定跟单汇票,学术界也没有对跟单汇票的法律关系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跟单汇票的构造和功能出发,研究汇票与运输证券的附随关系,跟单汇票流转中贸易标的物所有权归属问题,试图解释国际贸易中跟单汇票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代在航空货运中之独立经营人身份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际货代企业在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以独立经营人开展业务而存在的与货主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方面的困惑和弊端,在分析了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应当承认"无机承运人"的概念,并建议修改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将国际贷代企业与贷主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为运输合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国际化趋向的形成既由于中国自身的利益驱动和责任需求,亦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许乃至压力。外交的国际化趋向昭示着中国向全球型国家的迈进,有利于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及国际秩序的改善。与此同时,还需要中国在"发展需求"与"责任需求"之间做好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将我国的《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有关违约责任部分的规定作适当的比较研究,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异同,对搞好我国进出口贸易,减少和避免纠纷,处理索赔和诉讼案件,更加顺利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