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以下简称《精华》),刘禹昌、熊礼汇编注,荆楚书社87年5月出版.书选八家文百零七篇.各家文前列作者小传;每篇文后有详注,有现代汉语译文;另有一篇精当的小评论;开篇冠以总论八大家由来及其特色的简明《前言》;又将韩、柳及宋六家各列—合编年表殿于书后.在古今八家文选注本中,这个体例可算相当完备了.全书洋洋六十万言,除选文七万字外,余者尽为撰述.据《后记》,这五十多万字的撰述皆熊礼汇"一手  相似文献   

2.
<正>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两句话。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1179页注[6]说:“这是说每人技分得的韵字赋诗。完成一首四韵八句的诗。一言,即一字,指分韵所得的字。”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265页注[80]说:“意谓与会的人,各分一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赋,分。”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763页注[6]中说:“古人集会赋诗,往往规定一个统一的韵,或者规定一些字分配给各人做韵脚。一言可能指规定的韵字。均赋,指每人都赋诗一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三位先生都忽略了分韵字赋诗的种种严格限制,把不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宾客人著所闻,集论而成(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就是说,这部书是吕不韦使他的门客,这个写一篇,那个写一篇汇集而成,共十余万字。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十二纪》《八览》《六论》。排列很整齐。《十二纪》,每纪五篇,附《序意》一篇,共六十一篇。《八览》,每览应该是八篇,今《有始览》亡佚一篇,所以《八览》只存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今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草、木二部字入部的一般原则是草属字入草部、木属字入木部。但其中“藟”等16个与植物名称有关的字在入部时却不遵从这一原则。其具体的入部处理又有不同情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依据“某一字所指称的植物的性状”和《说文》一贯的“统言……析言……”条例这两点来理解与阐释《说文》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由此形成了草属、木属类字训释的特殊条例。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后叙》自记其全书分篇分部之数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检数今大徐本、段注本等,《说文》一书始一终亥,确实分作540部。这样看来,《说文》共分540部,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在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都存在一些歧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林(?)《字源偏旁小说》增一部,《序》云:‘五百四十一字。’郭忠恕《与梦英书》云:‘见寄偏旁五百三十九字’。张美和撰吴均《增补复古编·序》:‘《说文》以五百四十二字为部  相似文献   

6.
古六国考     
<正> 一、名称古六国名称的由来,是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说文、六部》:“六、易之数,会变于六,正于八,从入八。”按“六”不从“入”,当从“亠”,与甲骨、金文的“亢”、“京”、“高”、“毫”等字的“亠”同。丁山谓“借入为六”①,亦不确切,甲骨、金文均有“入”和“六”,不同字。林义光说:“《说文》云:‘夫,菌夫,地蕈,丛生田中,从(?)六声。’按《说文》夌下云:‘从刄从夫,夫高也。’夫义为高,当为陆之古文,古作(?),象陆,(象陆下有水形)(?)陆上草木,或作(?)。“又说《说文》”“六,从入八”之义不可晓。古陆字或  相似文献   

7.
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龚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近复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自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说:“沈氏所纂八大家文,计精选...  相似文献   

8.
《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之一种,是人们熟知的苏辙文选本,但是,论苏辙文者几无人对其作过研究。据书前目录,全文二十二巷,共收文276篇,今存一至十五卷,文179篇。所存较《苏辙集》多127字,简145字;多9句,简11句;可校勘367字句,乙正14处字句,字句的转换29处,佚文2处;差异多达七百多处;又多与早出的宋刻本相同,且后出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也从而相同;所选较他选本有64篇文章是独选。《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苏辙文选本,在文献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春秋》文、指之论发微李贤臣《史记·太史公自序》有一句深中《春秋》书法原则和特征的论断,而历代注释家均谬解其意,这就是:《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刘宋裴《集解》云:"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谓:太史公此...  相似文献   

10.
天启六年卢之颐重订之《文选纂注》,收录十二家评语于眉端,十二家在当时七子中皆有较大影响力,他们的评语或摘自《文选》专著,或笔记、诗话,或评点著作,真实可信,不为冒名伪托。这些评语以评者强烈的主观介入,对选篇进行了细致的鉴赏评析,尤其在题材相似的篇章间展开的比较批评,对后世的《文选》评点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卢本在选学"课虚"一途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是《文选》评点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萧统《文选》,至唐为显学,先有李善注本六十卷,后有五臣注本,仍为三十卷。今行两本合刻之六臣注本及由六臣注本析出之李善注本,均六十卷。至于五臣注本,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及,清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录“五臣注文选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记,并见《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晚近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云,敏求记载宋刻三十卷本,今不知存佚。四库称未见。钱侗辑释《崇文总目》,据天一阁抄本录。胡克家撰《文选考异》,近人高步瀛著《文选李注义疏》,均未见是书。沪、京、浙大图书馆善本目亦未见注录。今见台北1981年据“中图”藏影印五臣注本,各卷前题“文选卷第某”,目录前题“重校新雕文选”。书前有开元六年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与今见六臣注本前附同),并两木记,其一谓:“凡物久则弊,弊则新。文选之行尚矣,转相摹刻,不知几家,字经三写,误谬滋矣,所谓久则弊也。琪谨将监本与古本参校试正,的无舛错,其亦弊则新与。收书君子,请将见行版本比对,便可概见。绍兴辛巳,龟山江琪咨闻”。另一记谓“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善本”。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世界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历代有注解批校者二百余家,各版本约四百种,各译本近三十语种,不可谓不夥。其中以南宋宁宗年间刻本《十一家注孙子》最为流行,学界奉之为善本。然至今校注《孙子》六千余字正文者颇多,而考论十一家十余万字注文者绝少,成为中国文献训诂史上的一个空白。通过对十一家注文按一版本、二注家、三体例、四注释、五校勘予以全面系统之详考辨正,可了解十一家注文之珍贵文献史料价值及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三家注引《说文》校补“大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三家注在注释中用《说文解字》共139字次,是宋代以前引用《说文》较多的资料,也是目前所知保存最早的《说文》材料。其中83字次的训释和大徐本《说文》有程度不同出入,从中可以发现大徐本的错误,纠正今《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些古书,当古代训诂家给它们逐篇作注时,由于简牍繁重,分别成卷,在每个篇名之后增加了代表其所采用的训诂体式名称的相同的字眼,变原题为训诂篇题。这样,便造成了古书篇题增字的现象。如东汉王逸所注《楚辞》,篇题有《天问章句》、《远游章句》等,《天问》、《远游》是《楚辞》原先的篇名,“章句”二字是王逸逐篇作注时分别增加的,表示他对《楚辞》是采用章句体进行注解的。再如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在原来的每个篇名之后增加了一个“训”字,将原题《原道》、《真》等变为《原道训》、《真训》等,表示他的注文属于训体。这类…  相似文献   

15.
扬雄著作,在《汉书》里有如下记载: 《艺文志》:“小学家类”录有《训纂》一篇,班固原注:“扬雄作”;又有《扬雄训纂》一篇(案:二篇实为同一篇)。“儒家类”录有:“扬雄所序三十八篇”,班固原注:“《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陆贾赋类”有:“扬雄赋十二篇。”(案:《汉书·扬雄传》载有《反离骚》、《甘泉》、《河东》、《羽猎》、《长杨》、《解嘲》、《解难》等赋以及有目无文的《广骚》、《畔牢  相似文献   

16.
賈誼(公元前200—168年)是汉朝初年最大的哲学思想家和杰出的政論家。作为一个政論家,賈誼站在地主阶級的立場,討論了有关維护地主阶級政权的根本問題,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他的《治安策》对于巩固地主阶級的統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哲学思想家,買誼继承并且发展了老子和稷下唯物派的唯物主义思想。这表現在他所作的《道德說》(《新书》卷8。以下引文依卢文弨校本)。这篇論文,以前人都忽視了,以致其中的錯字很多,有些地方不甚可解。但就其可解者看起来,这是汉初一篇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篇論文可能是贾谊十几岁时候作的。这篇論文开始就說:“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56回写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探春与薛宝钗的一次小小辩论:宝钗认为探春违背理学,“入了市侩”,以”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教训探春。探春说:那“不过是勉人自勉”的“虚此浮词,哪里真是有的”!宝钗却说:“那句句都是有的!”看来,探春不但否定朱熹的绝对权威地位,而且是怀疑朱熹是否确有此文的。探春之疑是有其根据的:一、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七《习气》曾提及唐代的权德舆写过一篇《不自弃文》(见《权文公集》);二、朱熹的一般文集中均无《不自弃文》;三、清初的朱用纯(字柏庐).著有《治家格言》…  相似文献   

18.
一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 今传《文心雕龙》以清黄叔琳辑注本最为通行。这个本子的《隐秀》篇,有四百多字是补进去的。今传元朝刻本《文心雕龙》,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缺的这四百字,正合一板。《古今图书集成考证》考《隐秀》篇说:“案此篇‘澜表方园’以下阙一页,《永乐大典》所收旧本亦无之,今坊本乃何焯校补。”黄叔琳本的《隐秀》篇就是根据何焯校本补的。 明人好作伪书,《文心雕龙·隐秀》篇也随之蒙了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考证《庄子》版本、篇章内容在历史上的变迁,指出《庄子》"十余万言",系指五十二篇古本《庄子》而言,而今本三十三篇本《庄子》不过65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0.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出自明代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其选本盛行于明中叶及有清一代。"唐宋八大家"选本被经典化是在宋、元以来散文选本和散文批评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演进而成的。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古文关键》已见"八家"端倪,元代陈绎曾《古文谱》中的古文理论促进了"唐宋八大家"选本的产生。"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编选过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