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新闻与历史     
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先驱李大钊说过:“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历史是过去、旧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历史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新闻是指大众传媒报道的消息或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新闻按时间的依次叠加就构成了历史,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表明新闻和历史之间是具有联通性的。仅仅是时间段的推移,就决定了新闻和历史的变更,而变更实现的基础就在新闻和历史共同关注并以之为生命的事实的真实性。由此,累积起来的新闻,往往就是最好的历史资料,以旧中国的《申报》为例,在它生存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真实再研究──当前新闻失真现象的分析与对策李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新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新闻工作者的脚步去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伟大导师列宁曾多次说过:"我们应当讲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历代新闻工作者都是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去工作,才使得...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价值尺度●康泽民什么样的新闻可以上报纸?人们几乎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些有新闻价值的稿子。人们把新闻价值抽象为五要素: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并以此为价值的判断尺度。许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个尺度,也就解决了写什么,发不发,以及发什...  相似文献   

4.
宣传心理学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魏林新闻工作作为一种阶级的舆论工具,在宏观上与党的其他宣传工作一样,以定向地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意识为目的。而对人们意识施加影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本身有着许多重要的规律。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抓住读者(听众、观众)...  相似文献   

5.
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确保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夏继明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新闻单位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部门,在这四个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新闻报道中常常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即片面强调“应时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其实,仅仅重视新闻的应时性甚至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性才是新闻实践的灵魂。在立足于事实,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应时性的基础上,还必须作出“判断”,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这就是科学性。新闻报道的科学性与无产阶级的党性、群众性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王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积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就为社会科学指明理论指导、服务方向,也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这前后,报刊上刊发了专家、学者写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文章,就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繁荣与发展问题,友表了有价值的意见。现综述如下。一、社会科学是不景生产力1993迁《光明日报》信息与动态”往内,对这个问题综述清四种观6:(1)“鲁定说”,认…  相似文献   

8.
谈社会新闻的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谈社会新闻的特点及其作用,首先应当弄清社会新闻’的基本概念。何沿社会新闻’?关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不一。新闻史学家戈公振认为:“所谓社会新闻,即官吏起居、斗殴、拆相、回禄之事而且/当代著名报人赵超构认为/社会新闻是以个人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台湾学者徐水平认为/善人恶人都见报,看破案听排闻,社会五花八门,消闲谈助,是为社会新闻。还有的专家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风气和社会问题的新历/可见,要对“社会新闻’下一个确切的为人们所公认…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社会工作》2010,(21):F0003-F0003
金秋十月,由江西省慈善总会和各设区市慈善会筹资资助的赣州、萍乡、万载三个市县的五个“慈善阳光班”相继举行了开班典礼。为此,25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获得资助。据了解,“慈善阳光班”实行集中办班、集中管理,学生每人每学年可获得2000元资助金,直至完成三年高中学业。目前,全省“慈善阳光班”总数已达26个。图为10月26日赣州首届“慈善阳光班”在赣州一中开班仪式。仪式上,江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杨云勇(中站立左一)为该班授旗。  相似文献   

10.
新闻功用初探杨智慧,邵作发,张雅安新闻有哪些功用?这是新闻的基本问题。一位新闻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过:“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能被熊吃掉,无论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给其他人类。”这就有了新闻的产生,同时也体现了新闻的功用,即新闻具...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本来是一句古语,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现代,第一个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作为哲学概念,并赋予新的含义的人是毛泽东。他对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哲学命题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规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几十年来,我们党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然而,我们党在坚持这条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过程中,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条思想路线完全被抛弃和践踏了.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以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使全党同志从思想理论上乱反正,重申和恢复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明,实事求是,团结一致辞向前看”的方针,并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技法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梅 《学术交流》2006,(9):190-192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传播,其基本要求之一是事实准确。若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事实,必须综合运用好口问、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这新闻采访“五要素”。一是嘴要善问新情况;二是耳要放长听八方,即听全面介绍、听突出问题、听典型事例、听细节过程、听分歧意见;三是眼要明亮细观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了解群众的真情实感;四是脑要分析多考虑,采访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动各种谈话方式,边谈边想,捕捉真实情况;五是手要多记好材料,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9,(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深化了新时代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工作重点和评价标准。当前,只有善于掌握和运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突破舆论引导实践工作中的"关口"和"误区",创新舆论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从而结束了数十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僵化认识,也给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挑战。新闻面对“市场”,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展对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报道,根本的还在于新闻事业本身也是“市场”中的一分子,本身也有个参与适应、竞争发展的问题。从而,新闻改革中的观念更新,也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数十年来,市场经济总是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词,长期禁锢着我们的手脚。现在,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最敏感的新闻,自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挥新闻的舆论先导作用,确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式、报道结构和报道方  相似文献   

15.
这里选了15个国家的六个项目来打自己的主观印象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这六个项目分别是:(一)计程车,(二)贫民窟,(三)书店,(四)军人,(五)闲人,(六)排队。计程车“指数”发展中国家计程车的一个特点是“黑车”多,你一出机场,就会有很多人拉你坐他的车,说明这些地方无序文化还占主流。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对于某篇稿件进行分析或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的文章颇多,但综合运用美学、心理学、思维学、传播学、修辞学等学科系统地研究一个当代记者的新闻采写风格,在国内尚属首创。白庆祥同志所著的《李尚志新闻艺术风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便是这样一本专著。该书的特色在于: 1.系统性。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新华社记者李尚志的新闻艺术风格。从采访方法到新闻技巧,从新闻体裁到辞格运用,从新闻理论到写作实践,从美学价值到心理流程等都作了深入、详尽、全面的研讨。使节与节、章与章之间如链条相扣,一环接一环地对总体风格和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和论证。如在《新闻写作中的形象思维》一章中,不仅结合李尚志新闻写作阐述了其形象思维的特点,还详尽地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读者对其新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新闻真实性的辩证关系》一节中,作者从绝对真实到相对真实,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还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都逐一作以论述。纵观全书,其脉络清晰,章节顺畅,环环相连,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7.
论精确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精确新闻郑亚楠进入90年代,我们突然发现,以往的“新闻通讯”这一概念已远远涵盖不了纷繁的社会现象了。随着媒体大战、节目栏目化的兴起,一批初具规模与特色的专刊、专稿出现了,它们悄然改变着传统新闻话语的文化视角。这其中,以探索事实真相、评析事实理脉、劝...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同新闻定义一样 ,是一个在新闻界争议颇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了对新闻价值有一个较为科学、深刻的认识 ,我们试作如下理论探讨。1  马克思指出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价值表明的是主体 (人们 )与客体 (外界物 )之间的关系 ,即需要满足与满足需要的关系。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价值的客观基础 ,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是价值的主观条件。价值的实现既不能脱离它的客观基础 ,也不能脱离主体的需要。根据这一观点分析新闻价值 ,就会发现 ,新闻作为一种精…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生虽短暂,但却在党的宣传领域内显示出卓越的新闻才能。本文旨在通过对瞿秋白大量新闻活动的剖析,充分了解,认识这位革命的宣传家和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真谛。 一、于朦胧中开始的新闻实践是瞿秋白寻求真理的桥梁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社会的黑暗,家庭的变故,使青年的秋白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做为一个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弱书生,他象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没法摆脱中国文人的“据于儒,依于志,逃于禅”,“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的模式。他对这一切尚无反抗之力,他苦闷的心情只能在诗词研究,佛教经籍中…  相似文献   

20.
倪文凤 《学术交流》2005,(5):177-179
作为主流新闻的主流文体,深度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特定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把“五个W”要素中一个或若干个要素予以深化,用社会学原理透视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学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具体化;它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个体生存与发展状态,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它是现代人文精神的产物。受众头脑中的“文化构图”对深度报道具有客观影响。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重建“文化构图”是新闻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