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自贸港时代为背景,构建离岛免税购物人数、离岛免税购物人均花费、生态文明村数量等特色指标,借助综合效益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指数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耦合协调状态良好,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为勉强协调,2017—2020年耦合协调等级为中度协调;旅游经济效益指数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清晰,两者模拟效果较好,具有正相关性;预测2021—2025年,两者耦合协调度将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为优质协调。结合自贸港时代特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改善西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又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文从西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长时期地伴生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重建紧密结合。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年度经济走势预测是中国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年度经济走势预测可从四个方面分析:周期分析,体制问题,技术分析和中期分析。结论:2003年乃至今后5年可保持7%左右的增速,轻度乃至中度的经济危险(风险)是存在的,但这种经济危险不可能转化为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5.
构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西部的特殊区情,致使在构建金融生态中遇到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本文试图从分析制约其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因素着手,提出一些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是突破制约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地理劣势和信息化程度低两大瓶颈的有效途径入手,在系统分析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从而改善西部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藏族部落习惯法对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藏族部落习惯法中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藏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点是实现藏族部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农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文针对西部农村生态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负荷开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大课题。本文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对西部大开发下的生态资源保护做了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越南加入WTO,越南对钢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是个钢铁生产大国,在中越两国地理位置、价格低、运输成本低等方面具备有利条件,这就为中越两国钢铁贸易提供了发展的可行性。从基于越南、中国钢铁行业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中越钢铁贸易的情况,并指出中越钢铁贸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根本和直接的原因可归结为西部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失衡。制约西部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体制制约、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信用缺失等。对此,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速培育资本市场、创建西部金融安全区、着力培育非国有投资主体等措施,推动西部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技术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转移作为支撑。而人才流动是技术转移的最有效的途径,影响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的因素是多重的,这也决定着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的模式的多元化,在进行西部环境优化和政策优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发展创新的思路,不拘一格地引进技术和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不强、行政管理事业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转移支付的层级过多、农民消费主体参与表达机制不建全、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薄弱。对此,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和规模、深化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开辟多样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构建政府与村民互动协调机制以及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机制等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5.
西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西部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传统会计未能计量出环境污染的成本,使企业缺少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在动力,企业为减少自身成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绿色会计强调对环境污染的计量和补偿,从而使企业自觉走环保之路,以促进西部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由西部地区的区情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的,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步子不快,绩效不尽如意。据此,当前拟通过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从存量和增量等方面,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中“因地制宜”的原则,“交通为实业之母”以及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利用外资等思想,对今天西部大开发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资金筹措、设想与国情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的优劣将对外商投资的动机和行为 ,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政治稳定 ,民族团结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外商在西部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 ,西部地区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 ,生产力相对落后 ,经济体制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存在阻碍着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为吸引更多的外商在西部投资 ,今后国家要给予比东部更加优惠的政策 ,但要防止过渡优惠的政策酿成“政策竞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总体效果不佳,究其根源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不少缺陷,诸如土地所有权的多级代理,生态资源权的支离破碎,集体所有权的强势地位,承包主体的弱势地位及产权残缺等。这既影响了政府推动生态治理的效果和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又使生态治理的资金来源受阻,扰乱了承包主体预期,损害了生态建设者的经济利益。因此,西北地区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弱化土地所有权,强化承包权,减少所有权收益,削弱基层政府的强势地位,实现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低效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