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我们夫妇俩在一个边远乡镇工作。那时,乡下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小孩脱奶后,便请养老院的王奶奶帮助照看,每月工资8元。由于每天要去敬老院接送幼儿,时间长了,便知道养老院里的许多"奇闻轶事"。特别是养老院里老人的"爱情"生活更使我感动,至今难忘。争夺"暖脚人"记得院里只有26名老人,男性8人,女性  相似文献   

2.
明天 《社区》2012,(3):62
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年人,所以在国外生活时,特别愿意关注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在北欧瑞典,我看到社区老人们生活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车。先说老人专车。在斯德哥尔摩SOLNA社区,老年人不仅乘车优惠,还备有老人专车。老人专车,也是路线车,但专为老年人服务,年轻人是不准坐的。而且行车路线也与一般公交车不同,专行小街小巷,开到街头巷尾,方便社区老年人出行。有一天,我和老伴坐了一次老人专车。这天因下雪路不好走,乘车的老年  相似文献   

3.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4.
明天 《社区》2012,(4):62-62
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年人,所以在国外生活时,特别愿意关注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在北欧瑞典,我看到社区老人们生活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车。  相似文献   

5.
郝一星 《社区》2005,(5):57-57
我居住的西廊下大院最值得回忆的时期是1964年和1965年。在夏天的晚上全院的人几乎都在院里乘凉,晚风徐来,女孩子们围坐一起轻声漫歌,歌声荡漾,树影婆娑,一派平和景象。有时大家还自发地举行个小型的文艺演出,谁都可以露两手。一位花甲老人也从楼上搬下一张小桌,支上扬琴,奏一曲《金蛇狂舞》。此老是从苏联抛下俄国妻儿归来的。我曾看过一首他写的长诗,字里行间满是思念和追求。老人身体很棒,文革中还坚持到什刹海滑冰,在社会上混的小青年们都认得他。文革后,老人仍不减当年热情,和萧军、姜椿芳、张执一等人发起成立“野草诗社”,后又成立中…  相似文献   

6.
吴雯 《社区》2013,(31):40-41
我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上了一个“奇怪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社区办公室来一趟,来了也不说话,你招呼他,他也不理,就直奔报刊架而去,找到最新的地方报刊拿了转身就走。这样好几次后,我忍不住向身边的同事打听这位“奇怪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退休老干部,平时闲下来喜欢看书,写文章,他经常向地方报刊投稿,  相似文献   

7.
俞利娟 《社区》2012,(13):35-35
最初,对于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但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一次,我与主任和同事一起走访社区,和十几位居民促膝谈心。我们给每人发了一张意见表,让居民们写下希望社区可以改善的地方。几位老人来找我,因为老人们眼睛花了、手颤了,所以请我帮他们写。我问老人们对社区改善有什么要求。有位老人说希望能把路修一下,这样下雨天路就不会太难走了。有位老人说,  相似文献   

8.
马丽 《阅读与作文》2007,(10):33-33
邻家阿公是个快乐的老人,总是笑脸迎人。他的院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叫得出名的,也有我不认识的,它们群居在一起,却别有一番热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剩女成为今天人们口头的热门话题,好像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从前我20多岁的时候,听老人们说,这男女婚姻市场上,是有剩男无剩女。也对,几十年前,男人跟女人约会挺难的,弄不好会弄一个流氓罪出来。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组里面有一个挺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看上了同车间的一名女孩子。大家都  相似文献   

10.
周礼 《社区》2011,(22)
在伦敦生活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英国老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伦敦的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入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英国老人就是这样,即便垂垂老矣,他们也要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做一个时尚的摩登老人。英国老人注重穿着打扮。在伦敦,  相似文献   

11.
黄原  胡绍铮图 《社区》2013,(6):38-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为敬老院的“形象代言人’。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杨爷爷总说,他是不住在南码头的南码头人,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晚年。  相似文献   

12.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3.
白燕 《新天地》2011,(11):17
看着我身边的高龄老人,我不时会想,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所以我也更尽心尽力地做好志愿者的工作。我们这个志愿者小组一共有6个人,都是年龄在60至70岁之间的低龄老人,大家轮流上岗照顾家附近托老所里的高龄老人。我们一般早上9点到,通风、清洁、烧开水。等到9点30分左右,老人们都陆续来了,我们就带着他们做手指操、唱歌,给他们讲  相似文献   

14.
黄炳印 《老友》2014,(12):30-30
正走进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巷道,美化的休闲健身小广场,房前屋后花草满院,俨然一幅新农村小区优美的画卷。谈起敬老院的幸福生活,老人们纷纷夸赞院长裘九金。裘九金,江西黎川人,洵口镇敬老院院长。25年来,她把院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公共女儿"的身份尽孝心,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真挚感情写出了人生大爱。"公共女儿"尽孝心现年59岁的裘九金在敬老院工作已25年,她记不清到底照顾过多少  相似文献   

15.
孔子点灯     
朋友去远方做事,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院里邻墙的地方扎了一道篱笆,种一些青菜。清晨或黄昏,我搬一把小椅,坐在院里品茶、读书,挺有韵味。  相似文献   

16.
张功椿 《老友》2013,(11):58-58
没有子女天天相伴。老年人的生活是寂寞的。而宠物的陪伴.可以帮老人们降低焦虑,振奋精神。在美国.经常能见到老人与宠物如影随形,一些社团还会给老人和宠物“搭桥”.让小动物陪伴和“护理”老人。  相似文献   

17.
网上串门     
我跳出“农门”在城里扎根后,把年迈的父母接来享清福。想不到老人没住几天,便执意要回乡下。他们说,住在城里,人地两生,也没个串门儿说话的地方,实在闷得慌。我这才知道串门儿在老人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想想现如今,大家工作生活都很忙,没事跑到别人家里串门儿那是给人添烦。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去年春节后走访了几家亲友,从和朋友邻居的一位“五保”老人交谈中得知,他们的生活标准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上,虽解决了吃粮问题,但是换季得不到及时解决,有个头疼脑热没有零钱买药吃。由此可见,一些地方“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赵家耀 《社区》2010,(19):47-47
说起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山卫生服务站,很多人恐怕不会相信,有的老年病人在寒冷的冬天宁愿冒着凛冽的寒风也会从老远的地方赶往这里就医。老人们说,他们图的是医务站对病人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温总理来了!温总理来了!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彼此兴奋地招呼着。温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笑容满面地向我们走来。节日之际,我们福利院里,许多老人的眼里都盈满了幸福的泪花。我们围拢在总理的周围,没有距离,笑得很开心。总理一边参观,一边和我们交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