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波尔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马”总统,他又是美国统治阶级中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波尔克之当选总统,乃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狂热的扩张时代,所生发出的扩张狂潮,过就和选择了这位狂热的扩张主义者。波尔克与英国进行外交周旋夺得俄勒冈,他又“重新”合并得克萨斯,进而发动侵墨战争,又夺取加利福尼亚和其他墨西哥大片领土。充分暴露了美国统治阶级的狂妄、贪婪和凶恶的侵略本性。但应对美国的西进运动和波尔克的领土扩张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天定命运论”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为了领土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思潮,为美国兼并德克萨斯等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清教的“宿命论”和种族优越论是其理论渊源。除了为领土扩张辩解外,“天定命运论”还包含美国建国的必然性和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两层含义。19世纪“天定命运论”获得了新的发展.美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传播民主成为其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权利"主张及其"法理依据"驳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 ,涉及到五国六方 ,其中越南和中国对整个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菲律宾对部分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说南沙群岛领土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国际领土主权争端 ,一点也不过分。南沙群岛所蕴藏的丰富石油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使得各争端当事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加之 ,一些大国的插手 ,更增加了争端解决的难度。本文对菲律宾的“权利”主张及“法理依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蕴含着丰富的国际法理,包括中国先占取得钓鱼岛领土主权、“条约必须信守”捍卫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割让和时效理由不能支撑日本的主权主张、“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拒绝日本的领土声索等.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也清晰地表明:日本的“无主地先占”主张在国际法上不能成立,其“实际控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的国际法要求.中国应积极运用《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及其蕴含的国际法理,驳斥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与领土声索,让国际社会认清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的真谛,促进争端的外交解决;同时,中国应继续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为日后时机成熟时争端的法律解决进一步充实国际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政府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相似文献   

6.
“两国论”不存在任何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和“法律”关于中国领土及一个中国之规定,分析”两国论”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原则,而且也违反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法律”,与台湾地区现行的法规性规定相抵触,没有任何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菲律宾的安全与军事战略发生着重大调整,其武装部队逐渐从主要“维护国内安全”转向“强化领土防卫”。同时,菲律宾以加速军队现代化为基础,以构建军事同盟为支点,共同服务于以侵占南海地区利益为核心的南海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历史上,“西部”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它最初是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也就是习惯上常说的“旧西部”;后随著美国领土向西的扩张,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带称之为“新西部”;到19世纪末,美国领土进一步越过落基山脉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因此把落基山脉到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带称之为“远西部”。通常意义上讲的美国西部泛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地到太平洋沿岸之间广阔的地区。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称作“西进运动”(Westward-Movement),始于18世纪80年代,止于2…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国际领土争端,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开发”设想。“共同开发”设想就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对于争议领土,先搁置主权,搞共同开发,共同得利,以后再去解决主权争执。“共同开发”是一个富有新意的大胆设想,对解决国际争端具有启发意义:第一,突破了领土主权至上的观念;第二,强调了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纠纷的意识;第三,灵活务实的思维方法;第四,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兼人”学说引起很多误解,需要澄清。《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句中的“兼人”意指兼并别国的领土和人民,荀子学说似乎含有对外侵略、扩张意味。“兼人”的主体是“仁人”,“仁人”的身份和利益决定着“兼人”的性质。如果“仁人”坚定地追求世界统治者的地位,“兼人”就一定是含有侵略性质的对外扩张。但是,从荀子学说的整体来看,“仁人”应追求国家安全和自身统治地位的稳固而不是天下统治者的地位。为此,“仁人”需积极充实自卫战争实力并审慎避战以保存实力。在充实自卫战争实力所必需的范围内,“仁人”可以扩大统治地域,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本国得到有效的治理,扩张的对象仅限于战败的暴国或失败国家,得到被占领土人民的积极拥护。因此,“兼人”的本质是正义治理模式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民族国家应包括以下三个关键因素:人民、领土以及有权统治人民与领土的政府。关于民族国家起源的理论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融合论、冲突论、折衷论和权力中心论。“主权”概念在民族国家的研究中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民族国家的作用及地位受到了挑战,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的影响和重要性增强,但民族国家仍是全球体系中的主角;民族主义的复兴对民族国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是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国际环境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结构和功能,这种影响在2l世纪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学者阿·沙拉温(А.Шаравин)院士认为,中国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三种威胁”,其论据是:中国军事力量随着整体国力的增强而快速增长,中国人口大规模“北迁”会威胁到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领土与主权安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掠夺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放松对中国的警惕会助长中国的野心。这些论据都是主观臆想的结果,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这种论断任其泛滥,势必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方针,但日本不仅不接受,反而肆意控制中国固有主权的领土,藐视国际司法秩序.钓鱼岛和独岛争端的比较研究,揭露了日本国对领土争端中采取的矛盾立场,以及日本国领土主张之缺陷.树立“以其矛,克其盾”的战略,联合韩国等相关利益国家,通过国际法院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中国解决钓鱼岛争端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盛世才在新疆长达11年的统治与苏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够在新疆坐稳与苏联在军事、政策等方面援助是分不开的,同样,与苏联的反目也直接加速了“新疆王”时代的结束;盛世才一改“亲苏”立场,绝不是偶然的,在思想上表现为“主义之争”,在新疆领土上表现为“归属之争”。  相似文献   

15.
关键日期是领土争端当事国之间有关争议领土归属的事实状态“凝固”或“冻结”的时间点。国际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习惯于把关键日期作为一些案件的证据采纳标准,并依据在这个时间点形成的法律情势来裁判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关键日期作为一个在国际司法判例的基础上产生、并正逐步形成的国际法证据规则,对领土争端的事实认定以及避免冲突升级、维持国际和平都有重要意义。但其适用范围还比较有限。并且,不宜确定一个刚性的关键日期选择标准,而应依据公平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来选定关键日期。  相似文献   

16.
领土要素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表现为它由氏族社会中区别不同部落的标志成功地转化为国家统治的强大工具。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 (夏商周三代 ) ,运用“领土”这一政治工具对国家进行统治 ,表明领土观念有了质的发展 ,成为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西进运动”(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国在建国以后不断地向西部扩张领土、实行群众性移民以及对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12,(10):30-37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吲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1972年美国将其“行政管辖权”连同琉球一起“交给”日本,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关键日期”是以时间为标准,在国际诉讼中解决多个相互冲突的请求时起重要作用的概念或理论.虽然关键日期理论在学术界尚未完全确立,但已被诸多国际案例中所援引,特别是在领土争端中,关键日期被定义为“争议的事实最后发生的时间”,规定该日期后双方的行为不得影响案件的事实.因此如何确定关键日期,将确认领土争端中的案件事实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不能排除通过国际法院判决解决领土争端可能性的前提下,分析和掌握国际法院在关键日期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将对研究和解决钓鱼岛在内的我国周边领土纠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对于亚太地区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头。从浩翰的南中国海到波涛万顷的东海,——J国际风云迭起,使入目不暇接。从南中国海领土、领海争端到台湾海峡政治风云变幻,从钓鱼岛主权之争到朝鲜半岛的唇枪舌剑,使世人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多事之秋”的画面。人们不难看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正在“联手”。这不能不使人们问一个问题:它们的战略意图究竟何在?美国在起什么作用?美、日、图亚太战略的新动向美国是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当局为了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极力推行“单极世界”的战略部署。亚太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