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历史渊源、构成方式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对中国艺术的两个核心音乐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的历史背景,构成元素与情感表达亦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也相似。书法接受了中国音乐精神的影响,进而代替音乐起到了稳定中国文化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音乐与书法的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以及线性时空结构形态是相通的 ,在力结构表现方面也有异质同构现象 ,其审美意向在艺术层面上都有具体体现。中国音乐与书法最具大众接受的基础 ,均强调感物之心性———音乐 (书法 )与个体内在精神的对应 ,以唤起内心深沉情感和超越日常语言与思想的道德良知 ,并展示有限生命获得无限精神超越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用点、线造型的视觉艺术;音乐是用乐音塑造音乐形象的听觉艺术.从表面上看,一个“静“,一个“响“,好象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书法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书法与音乐的联系,把音乐艺术寓于书法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音乐符号虽是源于西方的一种音乐艺术的表达工具,但人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本就有一种共通性。音符的线条表现可以联系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的文艺主张,并且传达出一种心灵的洒脱美;音符舞动的构图可以联系中国古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文艺理论,并且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动态美;音符的整体造型可以联系中国远古的图腾信仰,并且传达出一种历史的神秘美;音符和谐的比例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建筑特色,并且传达出一种人格的至善之美。  相似文献   

5.
歌唱与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歌唱是一种基本的、以人的嗓音来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它源远流长.与人类文化一样的久远。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它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音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因此,歌唱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书法史上,宋徽宗创立的“瘦金体”是在学习“王字”一脉的基础上融汇诸多名家的精髓而形成的一种书体。“瘦金体”书法的艺术特点,一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入古出新;二是其书法在结体和用笔上特征显著,具有可识别性;三是其气象文雅萧闲、率真自然,又兼具帝王风范。“瘦金体”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仍有后人薪火相传。学习“瘦金体”书法主要不在于刻意地追摹其结体和笔画上的特征,而是在于追求它内在的精神气息。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按照文字特点及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关感的艺术品。羿耿庵作为一位中华书法的传承者,其书法作品形神兼备,尤其在篆书、隶书方面有较高的成就。他不仅在艺术创作观念上推动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其作品本身也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这个时代的经典书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书法对中国画的介入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品质和形式因素。但当今中国画正由于书法精神的缺失,导致其主体精神和话语体系濒临异化的边缘。面对错综复杂的书画关系,主要从两者的渊源与功能分流、审美追求上的内在关联、书法的意象表达以及对中国画的介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梳理两者在主要范畴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便能够充分理解书画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以书入画"的精神本质,从而进一步发掘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潜在审美特质,提高中国画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审美文化同构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者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章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门类艺术之间进行表层的相关性研究的局限,更进一步地去挖掘两者生发的文化背景。通过将园林与书法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从文化结构中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方面对园林与书法之间的审美文化同构性进行了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显而隐的探讨,挖掘出两者共同的文化基础,以期通过这样的研究丰富园林审美的文化内容,从而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并发挥园林与书法交融贯通的审美文化同构关系在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 ,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作为优秀歌手 ,对歌词和乐律要有深刻了解。怎样将绚丽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在声乐艺术之中 ,使声乐艺术具有更感人的艺术魅力 ,是每个音乐人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地区苗族“跳香舞”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地区苗族人的“跳香舞”是人们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风俗性舞蹈,它在表演呈式、音乐、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在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与朴素民风中熏陶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试求对“跳香舞”的内容与形式、音乐与表演、产生与发展、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字正腔圆、以情代声等方面有较细致的阐述,在参考了大量古人在声乐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意从歌唱的吐字、气息的控制、以情带声的演唱手法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旨在吸收其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且运用于声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音乐审美关系与价值关系一样,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协调、融合之中,因此,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协调、融合是构建音乐艺术审美关系的基础。此外,音乐审美客体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而音乐审美客体的内心体验是“不传之道”,是使其产生艺术感染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由于音乐艺术是由声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审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非理论性、非语义性、非自然性以及必须经过人的艺术性创造才能完成其成果转换等特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对特殊符号系统的认知及其“二度创作”的实践过程。因此,现代化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应用方法的成功构建成为音乐学学科发展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或鉴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之一。音乐艺术以声音为材料诉之于听觉,从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到审美认识和判断,构成一个完整的欣赏心理结构。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的重要内容为中西方声乐、器乐代表作品,同时也涉及中西方戏曲及歌剧欣赏。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在全国还处在起始发展阶段,教材内容的选用、教师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以及非艺术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积累等四个问题需要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理念、分类与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艺术审美是自由意志自身观照的精神愉悦的理念,把艺术的分类研究逻辑地结合到艺术的历史研究上来,根据自由意志的意识形式由知性形式向理性形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将艺术分为主观艺术、观念艺术和客观艺术三大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也相应地经历了这样前后三个发展阶段。主观艺术依次为音乐、绘画、抒情诗,观念艺术依次为史诗、建筑、雕塑,客观艺术依次为戏剧、小说、超现实文学。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