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阐述最简方案下存活式句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优势和不足做出评价。从理论构建以及语言事实分析两个视角来看,与语段理论相比,存活理论更加符合最简句法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其理论设计更为合理,语料应用范围更为宽广。除此之外,以存活理论为基础,从核心句法操作、句法特征以及句法与其他语言模块的接口等角度反思最简方案下构建句法推导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了普通话中的体标记 "过"的句法表现.本文同意汉语中存在轻动词的提议,并且认为轻动词进行特殊的投射,以动词短语作为它的补语.轻动词携带有两个不可解释的特征,它们在进入逻辑式之前必须被赋值、并得到核查.如果轻动词的两个不可解释特征在核查过程中被赋予了相同的特征,那么句法运算就得以顺利进行.否则运算失败.  相似文献   

3.
生成语法是当今语言学两大主流之一,而"最简方案"则是该流派的最新理论观点.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最简方案"还大多停留于高屋建瓴式的设想层面,而没有面对具体的语法现象,但其仍代表着乔姆斯基对语法的经济性、概括性的追求的最高峰.联系生成语法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主要理论,论述了"最简方案"的优越和缺憾.  相似文献   

4.
Chomsky的最简方案是对其管辖约束理论的新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管辖约束理论与最简方案,试图具体阐释D-结构、S-结构、管辖理论和X阶标理论的被取代,并结合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证明管辖约束理论发展到最简方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存现句在英语和汉语中普遍存在,且有同有异,但有关英汉存现结构的现有解释机制仍有不足。文章以乔姆斯基(1998,1999)最简探索理论为背景,在Collins(2005)提出的左向移动假说的理论框架下从句法层面对英汉存现句作了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乔姆斯基生成句法学的最简方案假设,阐释了该研究的最新动向——以层阶为基础的句法理论,并运用其理论,通过一些实例具体分析了其推导过程,从中将该理论新近假设对于语言及句法的更强的解释和剖析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最简方案的框架内对否定祈使句中don’t的句法分布及相关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否定祈使句中的do作为“最后一招”而被插入。T位置上的do和Neg位置上的n't在其局部句法操作中组合成了一个复合中心语。否定祈使句的句法主语位于否定节点下面的一个功能短语指示语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的“管约论”到9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简方案”,Chomsky的生成语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扬弃中不断的发展、创新。其中较大的创新点是语段理论的提出。文章较详细介绍了最简方案的语法体系,讨论了什么是语段,语段推导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以及语段理论对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最简方案框架下采用Kim(2003)控制的合并理论理论解释了英汉语中的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复杂的控制现象,对于整个控制理论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Hornstein最简分析方案来分析典型的汉语控制结构,发现其能成功解释汉语中典型的控制现象,避免了长期以来汉语控制结构研究中的一个大障碍--汉语限定和非限定的区别.同时,通过详尽地比较该分析方法和黄正德的广义控制论以及徐烈炯的词汇-题元理论的差异,发现Hornstein理论在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汉语控制现象的分析研究, 加深了对汉语控制现象的理解,如控制与PRO的关系,PRO与非限定句的关系,为汉语控制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1.
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动态对等是翻译中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它基于语言学及信息论,超越了传统翻译中的争议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动态对等原则运用于英语成语的汉译.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不仅是公认的美学大师,而且还是臻于"化境"的翻译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翻译的种类,译者的资禀与修养,译者的条件和态度,翻译所使用的语言,等等.朱光潜的翻译理论以平实稳健为基本色调,对我们当前的"糟糕语言"具有十分突出的警醒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好的汉语表达方式,而不一定采用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There be句型在机器翻译软件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翻译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主要停留在查词功能上,其译文可读性不强,准确性不够。以英语特殊句型Therebe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英汉机器翻译中特殊句型的对应与不对应的调整问题,并以五种英汉全文机器翻译软件作为测试对象,就可以分析发现机器翻译软件在Therebe句型英汉翻译过程中的两点不足:一方面,将there译成地点状语“那里”;另一方面,翻译时不能对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进行位置调整,只能机械地逐词顺译。  相似文献   

17.
蒯因的“初始翻译”为我们展示了翻译的相对性特征,这样的相对性特征既涉及译者自身的观察与理解,又涉及目标语言使用中的意义表现“倾向”。在蒯因那里,“初始翻译”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翻译,译者总会在现实的和可能的语义世界中追求与言者之语义的同一,当然,这样的“同一”追求在外延主义的要求下又总是难以实现的,除非我们回到译者与言者所处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上来。不论“初始翻译”如何体现意义确立的“倾向”决定,译者与言者的主体性地位总是为我们提供语言行为发生的普遍性基础,即作为理性存在的纯粹语义基础,翻译的“不确定”只是我们走向“确定”的过程与环节,人类社会语言行为的发生及表现形式遵循着共同性的理性规定与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英译汉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是考察学习者对英语掌握程度的标尺。而英译汉不是简单的对译过程,它需要“按部就班”地来完成。作者经过多年的翻译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翻译英语长句、难句的“六步”与“六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主述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理论对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的三种英译文本以及原语文本的主述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对该诗歌的语言学角度语篇纯理功能分析,证实主述位理论可以成为诗歌英译和赏析的一个视角与维度,重新审视一些翻译对等问题,检验主述位理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与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使语言学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服务于诗词英译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翻译标准与“信达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绳,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外翻译标准的异同及"信达雅"内涵,指出了在中国翻译理论中,西方科学的理论不可少,"信达雅"这一国粹也不能丢,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