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丹东市锦江山公园中心,为秀丽的锦江山公园增添了磅礴的气势。它造型独特,有鲜明的特色,是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纪念塔于1948年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塔体为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台基、塔座、塔身、铜像  相似文献   

2.
辽沈战役     
李伽 《源流》2010,(17)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至1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3.
芦蒲革命烈士纪念塔是盐城市境内一座气势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之一。该塔高耸于阜宁县境内的芦蒲乡,塔高18米多,塔面朝东。塔的正面镌刻着当年在盐阜区指挥华中抗战的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塔的背面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军长陈毅的题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的左侧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为国为民,奋不顾  相似文献   

4.
对辽沈战役胜利的取得,罗荣桓作出过巨大贡献。他注重部队全面建设.为辽沈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他坚持原则,保证了军委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他拾遗补缺.直接参与指挥了战役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5.
在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国同志的新著《辽沈战役研究》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辽沈战役发生、发展及胜利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众多的研究战争、战役的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找到了一个正确地研究辽沈战役的切入口诚如作者所...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义的人、文治武功德行卓著的人。这些人是祖国的脊梁,是民族的灵魂。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他们在一个地区,甚至全国都影响很大。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些人的景仰和怀念,往往会专门为他们建造纪念塔。这类纪念塔的建立,完全出自人们的真情实感。如今它们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构成了祖国美丽山河中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山西现存近600座古塔中,就有四座具有纪念性质的塔,它们是浮山县天圣宫塔、河津市白虎岗射雁塔、五台山杨令公塔和介休市施公塔。浮山县天圣宫塔在县城之北的羊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量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辽沈战役前国共两党关于东北的战略构想,考察中共中央军委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相似文献   

8.
略论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鄂明书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全歼卫立煌、廖耀湘兵团,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简略探讨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一、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  相似文献   

9.
董毓华烈士     
一·二九运动前后,董疏华(王仲华)在北京中国大学学习、战斗。图为该校大门。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国民党反劝军警包围北京中国大学时,董 颠华翻墙脱险处。董颠华脱险后在北京劈柴胡同养伤。图为北京劈柒胡同。图为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里的董颠华烈士墓。董毓华烈士  相似文献   

10.
烈士吴斌颂     
岳乐安 《中华魂》2012,(19):63-63
杭州长运公司大巴司机吴斌在飞铁破窗而入,击中腹部,骨断肝裂的危急时刻顽强拼搏,将车稳稳地停靠于路旁,车上24名乘客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1.
12.
江涛烈士传     
在山西敌后抗战史上,有一位杰出的青年女战士,她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坚强干部——江涛同志。四十二年前,江涛同志在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发愤读书江涛同志原名姜淑贞,参加革命后改名江涛,意思是自己要象汹涌的大江怒涛,洗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浊水,换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新世界。她于一九一五年农历二月初四生于吉林省长白山麓延吉县朝阳川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祖籍山东济南府。清末民初年  相似文献   

13.
张秋人(1898—1927),浙江诸暨人。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杰出的宣传鼓动家,先后在上海、衡阳、宁波、绍兴、芜湖、广州、武汉、杭州等地从事广泛的革命活动。一九二七年九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不幸被捕,翌年二月壮烈牺牲于浙江陆军监狱。  相似文献   

14.
家世与童年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一八九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生在湖北省黄岡县,宅楼村。陈宅楼是回龙山下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小村庄,村内有七、八十户人家,大都姓陈,村中央矗立着一座祭祀祖先的三层小楼,村名由此而来。潭秋的祖先陈畴,字寿田,为清乙亥湖北乡试第六名举人,一生教书,有水田三、四十亩,为小康之家。父亲陈厚怙,字子胆,号受之,一生采田躬耕,克勤克俭。母亲龚莲馨,一直操持家务。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长兄伯棠,次兄防武,三兄春林,四兄福堂,五兄树三,六兄伟如,八弟荫林,姐兰生,妹蒲生。尽管潭秋的父母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15.
梁柏台烈士(一八九九年——一九三五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之一。曾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历任内务部部长,司法人民委员等职,在我党历史上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党史征集委员会已将梁柏台烈士列为我省重要党史人物和著名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八年,蒋军嫡系罗广文部一一一军在山东被我第三野战军歼灭,仅存一个番号。罗广文奉命回川重新组建。川西党组织派遣张学云、韩秉炀、周一生等同志打入该军一一一师三三二团三营七连,掌握连队,准备策反。党内职务,韩秉炀任支部书记,周一生任组织委员,张学云任宣传委员;军事职务,张学云是连长,韩、周二人不谙军事,任副班长。 张学云率领这个连队的骨干于六月开到重庆后,奉命去川南接收新兵。九月,他们经过永川时,韩秉炀回成都汇报工作,川西党组织留下了他,要原是川东地下党成员的周一生与川东党取得联系,策反工作转由川东党领导。十月初,川东临委指派我和龚安国、张斌两同志到学云连队。我当了班长,龚是卫生兵,张是列兵。党内职务,我接替韩秉炀任支部书记,张学云、周一生原来的职务不变。当  相似文献   

17.
李鸣珂烈士,四川南部县人,一九○○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一九二五年鸣珂同志到黄埔军校学习,结业后被分到叶挺同志领导的北伐军二十四师工作,担任过中队长的职务,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鸣珂同志任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部警卫营营长,随同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到广东重建命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秋,李鸣珂同志回到上海,在中央特务委员会(即中央特科)工作.一九二八年夏,中央委派鸣珂同志任四川省委委员兼省军委书记.一九三○年四月,在敌人的刑场上英勇就义.终年三十岁.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三烈士赞     
龟山苍苍,江水泱泱,烈士一死满清亡,掷好头颅报轩皇,精神栩栩下大荒,功名赫赫披武昌。呜呼三烈士兮汉族之光!永享俎豆于千秋兮,与江山而俱长。  相似文献   

19.
烈士又活四十八年——记黄花岗烈士李文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林觉民等一百余人英雄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死难者尸体,得72具,葬于黄花岗,后又立石记名。其中一人李文楷,其实当时并未死去。李文楷于1959年逝世于山西万荣县故里。享年78岁。一李文楷简介。李文楷(1881—1959)又名李正清,山西省万荣县(原万泉县)人。其父李庆庚、清贡生、生三子(文楷、文浓、文澄)。李文楷自幼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少  相似文献   

20.
张月朗 《源流》2016,(4):50-53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东江纵队三支队上九连山创建革命根据地70周年,也是先父张觉青烈士牺牲的70周年。父亲是广东和平县阳明镇人,1906出生,是中共和平县首任组织部长,东纵三支队民运大队长。父亲离家时我才五岁,牺牲时我刚满十一岁。我只有从革命前辈们的讲述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了解父亲的革命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