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每年使中国经济损失巨大今天中国的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污染的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的污染企业首先遭到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1993年邯郸市国民生产总值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为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2.
刘亚力 《中国统计》2002,(12):28-29
2001年,北京郊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490.5亿元,比上年增加203.6亿元,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第二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719.3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总收入630.1亿元,增长15.4%。除种植业外,各行业实现全面增长,增幅最高的是服务业.增长38.5%。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生产资金供给与使用现状根据1990年农村基本情况调查资料分析,当前农村生产资金供给与使用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资金总量高速增长1990年农村生产资金年末拥有或使用总额达8048亿元,比1989年增长20.2%。其中,固定资金为4879亿元,流动资金为3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和16.5%。从生产资金隶属关系看,乡所有的为2659亿元,村组所有的为1574亿元,农户和联户所有的为3835亿元,分  相似文献   

4.
1996年,作为社会扩大再生产重要手段的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总量扩大、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年快报统计;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70.56亿元,增长21.5%,更新改造投资424.58亿元,增长9.1%,商品房投资640.73亿元,增长37.4%;城镇集体投资37.53亿元,增长51.2%;国有其他投资17.4亿元,增长6.6%;农村集体投资168.13亿元,增长20.5%,私人建房投资21.1亿元,增长52.6%。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国的份额比上年有所减少,约为全国的7.7%。1996年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GDP:16.6亿元→1280.2亿元 2012年德阳经济总量较1983年增长75.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从1983年的全省第7位跃升到第3位. 财政总收入:2亿元→257.5亿元 2012年财政总收入比1983年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5.5亿元,是1983年的37.8倍,年均增长13.3%. 人均GDP:497元→35945元 2012年人均GDP比1983年增长71.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8%.按2012年美元平均汇率(6.3125)折算为人均5694美元,居全省全3位.  相似文献   

6.
张可  聂阳剑 《统计与决策》2017,(14):118-121
文章通过对比分组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面源污染的Granger原因;农村水环境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恶化;环境政策约束下,单位总氮、总磷排放的产出效率有所增长,但生态需氧量(COD)的经济产生并未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畜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不仅保障了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而且有力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目前,畜牧业生产粗放经营依然存在,养殖区域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人畜混居,畜禽粪便不能得到集中有效处理,肆意排放,污染环境。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外的市场准入标准相比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科技等费用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从长期来看,农村机械总动力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23%;农业科技费用支出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18%.  相似文献   

9.
叶青 《四川省情》2013,(4):51-51
环境恶化:“西部大保护”很急切 2013年的全国两会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生态”,从雾霾、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食品安全,再到黄浦江上漂浮的成千上万的死猪,无不如此。我国环境污染指标正在上升:2011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废水排放量增长9.8%,工业废物产生量增长1.1%,废气排放量增长4.6%。这是近年来污染指标增长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四川省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208.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1.9%,同期全国整体进出口略增1.8%.其中出口2062.1亿元,增长11%,同期全国出口增长3 6%;进口1146.3亿元,增长13.4%,同期全国进口下降0.1%. 以美元计价,1~9月四川外贸进出口522.5亿美元,增长13.5%.其中出口335.9亿美元,增长12.7%;进口186.6亿美元,增长15%.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情》2015,(1):14-15
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势头 2014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8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增幅比上年提高个0.5百分点;其中,农业增长3.9%.林业增长5.2%.牧业增长39%.渔业增长5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长9.4%。2014年四川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产业倍增"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涉及指标117个,从有对照目标的45个指标来看,仅13个指标完成目标任务,部分指标与目标任务差距较大.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平稳,农民增收明显 2012年,成都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农产品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产值690.2亿元,增长19.6%;实现增加值206.9亿元,增长14.3%.有机农业实现产值17.8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 1301元,增长14.2%(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增势减缓,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宏观环境下,四川省又遭受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害.尽管如此,上半年全省GDP增速继续明显高于全国、领跑经济大省,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 看数据:GDP同比增长10.1%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55.1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全国、领先经济大省的追赶跨越式发展势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0.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6485.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879.4亿元,增长8.4%.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实现缓中企稳.工业生产实现企稳回升,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稳步趋缓.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598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447.4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9032.4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完成5508.44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1:56.5:34.4.2012年,按照全区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64319元,比上年增长11.3%,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189美元.全区人均GDP突破万美元大关,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人均GDP过1万美元的地区,标志着内蒙古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综合水平又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运行总体评价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第二产业增长22%,第三产业增长1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9:30.3:32,8,较去年分别降2.6个、升1.7和0.9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10.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6.9%和20.1%。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6.9%。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品需求保持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但对外贸易增速继续下滑,财政收入增速较缓,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3.0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58.67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65.8亿元,增长7.4%.  相似文献   

17.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73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9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29.86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630.64亿元,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33元,比上年增长11.9%。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3.2:40.5:36.3调整为2002年的21.5:42.1:36.4,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资料快报: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现行价,下同),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比1990年增长304.4%,平均每年递增32.2%,其中:第一产业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1990年增长89.3%,平均每年递增13.6%;第二产业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4%,比1990年增长331.5%,平均每年递增34.0%;第三产业16.4亿元,比上年增长93.9%,比1990年增长473.296,平均每年递增41.8%。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两千多个县的第20位。根据县委、县府“二三一”的发展方针,青浦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和第一产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立城优城"战略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和改造等方面带动作用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实施"立城优城"战略以来,成都市天府新区和"北改"片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投资成效突出 截止2012年底,在成都市天府新区和"北改"片区内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共有1309个,投资总规模高达684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达1984.83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三分之一,为33.7%,同比增长44.9%,比全市投资增长高27.2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高达69.5%.  相似文献   

20.
赵农华 《上海统计》1997,(12):14-16
今年以来,上海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市府年初提出的“稳中有进,重在有进”以及市委书记黄菊同志提出的“郊区要体现上海的实力和水平”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在上海农村经济连续五年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综合经济稳步增长态势.据测算,今年1~3季度上海郊县(区)完成增加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8,1%,这一增幅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08.1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亿元,增长21.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郊县(区)经济实力也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呈同步增长态势.今年1~3季度上海郊县(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上海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