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红 《职业》2007,(30):45-46
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知礼、讲礼、用礼是礼仪之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办公室接待礼仪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日:"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类循礼,源远流长.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沿袭的传统。礼仪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掌握并运用好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正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学好礼仪,用好礼仪,正是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架起了一座桥梁。要发挥礼仪在素质教育中的桥梁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重视礼仪的学习,挖  相似文献   

4.
心灵 《当代老年》2010,(2):56-57
我国是礼仪之邦,以礼为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个人礼仪修养如何,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当下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 的美称。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也应知礼、讲礼、守礼,以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下面介绍择业中的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6.
黄俏琳 《职业》2011,(23):132-132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的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将其作为安邦立国之本。中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的重要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际》2007,(3):1-1
礼仪其实就是人们交往的行为规范。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或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仪源自生活,基于实用。正如原始部落人为了化干戈为玉帛,他们抛下了武器,伸出了手显示友善,演变成为握手礼;亦如中世纪贵族为了显示他们能够品尝到当时贵如黄金的稀有葡萄酒而把嘴凑近女士的脸和手,从而衍生了亲吻礼;再如航海探险家们泊入港口前,为了表明来意友好,便把炮塔里的所有炮弹都射出去,发展成为后来的鸣炮礼。及至今天,人们注重和遵从礼仪是为了显示其高贵的门弟、良好的教育,流露出的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在制度和文化上都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儒家六艺中又以礼为第一位,传承至今,构筑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礼文化。而礼文化中礼义部分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石,礼仪则成为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宗族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社会交往的礼法规约、禁忌习俗。   中国人的生活,常以礼为指南。在实践礼宾待客、拜贺庆吊、酬酢宴饮以及馈赠赏赐等等社交活动时,无不奉行以礼相待,崇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来必报之以礼,往必答之以礼。拜访礼就是最常应用…  相似文献   

9.
筷子的礼仪     
土木 《现代交际》2002,(10):14-14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含有的政治、伦理、道德等内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散发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我们身边的一事一物都是鲜活的说明。今天谈谈我们每日都要接触的东西——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进食用具,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有关筷子使用的礼仪在各地都有流传,有些甚至是我们中国人都不全了解、闻所未闻的。用筷礼仪握筷姿势应规范,进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可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10.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  相似文献   

11.
迎送之礼是中国礼仪风俗中的重要礼节,它专指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迎接与送别客人的礼仪。迎宾与送客相对应,是社交礼仪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迎宾标志待客礼仪的开始,送客则表明礼宾待客进入最后一道程序,此次的社交活动即告一段落。礼宾待客既有约定俗成的迎送之礼,又有言简意赅,彬彬有礼,富有浓厚人情气息的欢迎词和告别语。 比如迎客,古人就有“拥彗”之礼。彗指扫帚。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扫帚躬身门前迎接,表示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相反,谢绝客人叫 “却好”,意思是不复扫径送客。古人对尊贵的客人,为表示敬…  相似文献   

12.
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礼仪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礼仪教育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和周公的"制礼作乐"都对"礼"做出了说明。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中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本文结合礼仪的起源和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古代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我们应该进行修身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的礼仪与修身教育,让他们展现与之相对应的利益。本论文对大学生礼仪与修身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礼者,敬人也;仪者,仪式也。礼,是对人的尊重,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按照礼的要求来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律己敬人的关系是则是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正确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人无礼而不生。涉外礼仪对于涉外工作人员来说,不单单是一种工作规则、操作程序,更是一种职业素质、文化修养,一个人的状态性礼仪的临场发挥,不仅可以凸显个人魅力,还关涉到一个集团的利益,乃至民族尊严和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所谓涉外社交的状态性礼仪指每个人在涉外社交活动中,在行为的静态和动态上所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礼仪。外方会通过你的服饰礼仪、行为礼仪和体态语来欣赏你的民族文化,揣测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以及你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参数。这些外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等职业旅游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为例,就如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分析论述,旨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拱手礼、叉手礼和鞠躬等礼仪规范,讨论拱手礼在礼仪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嘉明 《现代交际》2003,(3):10-11
日本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人际交往中礼节繁多。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分为15度、30度和45度。由于弯腰鞠躬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越低表示越尊敬,最有礼貌的45度鞠躬礼称为“最敬礼”。15度礼,常用在机关接待客人或公司见客户之时,表示“欢迎光临”之意;30度礼,  相似文献   

19.
马上 《职业》2011,(29):66-67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往今来,礼仪都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尽管孔子提倡的周礼已经过时,但孔子重视礼的教育观念仍然具有现代的价值。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提高职校生的素质尤其是礼仪素质迫在眉睫。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21世纪,如何培养大学生崇礼、习礼以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则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目前,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并没有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恰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修养状况令人担忧,在文化大发展的社会化背景下,传统礼节的缺失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