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当前,在很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感棘手,常常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学生对写作也是毫无兴趣,听到作文就“头痛”,写出来的文章也淡如白开水。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致使他们有时想要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每当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勉强拼凑起来的作品,也是枯枝般的单调乏味。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语文教师没能真正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接力作文.会让习作成为学生的乐事,让学生在愉悦的接力体验中踊跃写作。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3.
王悦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03-103
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指导学生互相传阅与修改各自的习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四多”: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阅读,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实愿,巩固技法。 相似文献
5.
曹明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3-10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获取最大的收益,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高中学生,都已经历十年寒窗苦,读了大量的书,写了大量的文章,可是能写出让自己和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的,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6.
潘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34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张广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7-58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令人头痛的内容。现在还有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进小学作文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说教导引式和文本呈现式的作文教学,仍然是当前习作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尽管我们在习作内容的拓展和习作目标的多元化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老师越教越难教越要教、学生越写越难写越要写”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作文兴趣低迷.真情实感的习作寥寥无几,怎么办?通过思考和调查我发现,随着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班级中拥有电脑、甚至上网的学生家庭已不在少数,并正以极其迅猛之势飞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吴益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38-39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然而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却被“写什么,怎样写”所困扰。正如开“源”引水,取沙淘“金”,“源”不畅通,水枯断流,自然无从淘“金”。此种现象恶性循环,造成不少同学视作文为畏途,为苦事。那么,怎样扭转这种状况,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许敏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9-100
作文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入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评语让学生摸小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金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27-29
进行语段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时,很多同学都觉得枯燥无味,老师说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直犯困.听课效率极低。其实,作文和阅读是一对结合紧密的双胞胎,如果我在作文教学课中引入探究性课外阅读.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让枯燥的学习方法变为生动形象的具体内容,让写作方法的学习又转变为阅读方法的领悟,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一堂课能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12.
王雨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邓华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7-28
指导学生写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想使作文教学达到此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必须要严守“八关”。 相似文献
14.
15.
黄明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9-51
谈及作文教学,“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写作文更难。”这可能是在作文教学起点任教老师的共同感受。教学生初学习作,千头万绪,为师者易犯急躁情绪,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作文技巧全都教给学生,结果,反而弄得这些刚涉足习作的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习作兴趣和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而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苏尚银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2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只要教师一提起作文,教室里就是一阵叹息声,不少的学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就是空洞无物。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习作,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掘作文的源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姜竹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9-30
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封闭式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条条框框限制所致,学生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开放作文教学,就能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吴玉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正确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语文,不单单是能读懂文章,还要学会写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如何既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使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年,我开始在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尝试。我为每篇阅读课文找到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力争每节课都让他们练练笔。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坚持下来,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由“怕文”到“乐文”,习作水平明显见长。 相似文献
19.
张孟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9-60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小学作文的教学研究,重点应放在突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低年级学生走好作文的起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突出读书积累,尊重、赏识、激励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精神,引导学生步入写作乐园,实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谭玉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5-2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大都认为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作文到底写什么?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无所作为的玩意,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谈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南宋教育家朱熹又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精典的语句都道出了作文的真谛。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淙淙流淌在学生的笔端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