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是承载张承志乌托邦之梦的第一块大陆,草原乌托邦的建立源于他和草原女性之间的"拟血缘认同感".张承志的"拟血缘认同感"使他在小说中先后赋予草原及草原女性以神圣的母性、父性甚至是神性,母性化的母亲给他抚慰和温暖,父性化的母亲给他支撑和指引,神性化的母亲拯救他的肉体和灵魂.但是,这样的书写既遮蔽了草原女性的生存苦难,也遮蔽了张承志的心灵困境.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青年时期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四年,草原生活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情感基础,那就是他对草原母亲的深入骨髓般地爱戴。基于对草原母亲的深刻体验和记忆,张承志给自己小说中的女性都赋于了母亲的品质。他笔下的女性,无论是额吉、母亲还是妻子、女朋友,都闪耀着母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五四"及20年代母爱题材的女性写作,是一种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性别写作.对母爱的礼赞与膜拜,形成了"五四"时代女性写作的奇异景观.但也有一些作家,开始了她们对母性与母爱的理性思考,不是所有的母爱都崇高,不是所有的母性都美好,母亲忘我无私的背后可能是完全地丧失自我.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避免了对母爱概念化的颂扬,丰富和立体化了母亲形象,也影响了后来的同类创作.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1936年夏曾计划l刨作一系列表现母爱的作品,由于重病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过,鲁迅早年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依然清晰地表现了他对母亲、母性、母爱的透彻感悟和理解。综观鲁迅表现母爱情感的小说,可以发现如下显著特征:一、注重发掘母爱情感的社会性;二、努力揭示母爱情感的自然属性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读懂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题记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母爱,文章是有长短尽头的,而母爱,却是无痕的岁月,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全部。母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轻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迟早会品尝到爱的味道。在凡俗的生活中。母爱正是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震撼我们的心灵。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母亲节的到来,每一年的5月我们都会制作关于母爱的专辑。而如今更让我顿悟“女人、母亲、母爱”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含义。  相似文献   

8.
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9.
母爱的光辉     
周静 《老友》2010,(1):19-19
母爱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永恒的幸福和眷恋。去年,新中国60华诞之日,也是我的母亲60周岁之日。作为女儿的我,怀着一颗真挚的心,祝福母亲与祖国同喜、同乐!  相似文献   

10.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母女关系对女性的成长影响很大。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母爱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出席,母爱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现实中母亲对孩子的具体的爱。本文通过莫里森小说《秀拉》中Peace一家母亲形象和母爱的表现形式,以分析莫里森如何以扭曲、残忍、不近人情的母爱形式来表现生活在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1.
论张承志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志是一位有独特创造性的小说家。他把自己对人生与文学的探索,与“母亲——人民”这一母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真诚地表现人民,表现人生。他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历史文化层次上审视生活,通过表现一代人,表现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女性散文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身份切入,通过母亲视角、女儿视角和母亲女儿双重视角等来传递母爱、认知母爱、感受母爱。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叙述,以女性独特的言说方式完成了对母爱生命的认同和自我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母爱无声     
正父爱如大山,巍然屹立,母爱如港湾,温馨宁静。记忆中的母亲,不喜欢唠叨,成长过程中,我调皮捣蛋犯下的错,总是在母亲不经意间的处理中化解了。上学的时候跟同学们聊天时,同为男孩子,他们总是商量交换对策,好回家逃过母亲的唠叨、痛骂甚至皮肉之苦,而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甚至民间流传的"男孩贱养、女  相似文献   

15.
母爱主题的书写从“五四”开始真正起步,“五四”女作家们对母亲的依恋,使其在叙事中采用仰视视角, 而将母亲推上了神坛。三、四十年代,女作家们开始以平视的视角书写母爱主题,母亲逐步从神坛上走下来。新时 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强化了“审母意识”,母亲彻底回复到了世俗化的真实世界中,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丰富性与复杂 性。  相似文献   

16.
这是无私母爱创造的一个人间奇迹!风华正茂的博士儿子因一场车祸一夜之间变成植物人。医生断言,他永远不会醒过来!伤心欲绝的母亲却不言放弃,她坚信自己能把儿子唤醒。在她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在她声声啼血的呼唤中,植物人博士儿果真奇迹般地醒过来了!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张爱玲受不幸的自身经历、社会环境、战争因素、西方文化的影响,塑造了残忍、自私、冷酷、虚伪、变态的母亲群像,无情地解构了“母爱”的神话,展示了“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让人们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困惑和无奈!  相似文献   

18.
张承志的小说与散文文本,提供了一种想象北方中国的独特方法。在张承志的创作世界里,内蒙古大草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天山南北是他激情抒写的“三块大陆”。他自由地刻画了蒙古族母亲的形象、黄土高原的英雄形象、新疆人民的自由形象。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形象,可以建构张承志的北方中国美学精神,为现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6)
今年3月26日,我们的母亲因患心机梗塞永远的离开了人世,痛彻心扉的悲伤使我们肝肠寸断。母亲走了,但她给予我们的深深的母爱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在人生的旅途上,我的母亲度过了78个春秋。可以说是饱经风霜,德高望重。母亲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一身,知书达礼,善良贤惠,是一位受人尊敬、让人热爱的贤妻良母。多年来,母亲那深厚博大的母爱一直伴随者我们成长。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母亲本来是一名教师,但她为了抚养子女,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他深刻地体会到主流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势压力,于是在他的创作中,主动地亲近了那些被"他者"化、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从地域的选择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成功地实现了为被"他者"化的文明立言的目标,使那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文明重新被发掘。可以说,张承志成就了被"他者"化中的文明,同时"他者"化的文明也成就了张承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