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索珍 《中国藏学》2006,(2):271-281
本文主要围绕美国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进行初步的跟踪和研究,并就美国藏学的趋势及特点作了一些分析。文章主要收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十几所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戈尔斯坦、杰尼特·嘉措、范德康、罗伯特·瑟曼、杰夫里·霍布金斯等比较知名的十几位学者的基本情况。这些机构和人员当中基本涵盖了目前活跃在美国藏学研究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是对美国藏学现状的一次普查,也是迄今为止较为详细的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肖杰 《中国藏学》2011,(Z2):141-150
从英国殖民时代开始,一些印度人开始对中国西藏的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印度涉藏研究整体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队伍。文章围绕印度涉藏研究的缘起、发展和现状,从基础研究、中印关系研究、"西藏问题"和流亡藏人研究3个方面入手,对印度主要的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状况进行介绍,并对印度涉藏研究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国内藏学同行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索珍 《中国藏学》2008,(2):83-93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并就德国藏学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学系等涉藏机构,以及皮特·施韦格、贝托尔德·劳费尔、哈如纳嘎、索仁森等较知名的藏学学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德国藏学现状的一次全面的普查,也是迄今为止对德国藏学研究情况的汇总和整理,从而为藏学工作者提供了全面、扎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索珍 《中国藏学》2007,(3):73-80
本文主要介绍了奥地利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并就奥地利藏学的现状及特点做了总结和分析。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学系、艺术史研究所、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系、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思想史研究所等机构以及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厄恩斯特·斯坦因凯尔勒、赫尔穆特·卡热萨等比较知名的学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奥地利藏学现状的一次普查,也是有关这一方面的比较详细的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5.
程早霞  刘振营 《中国藏学》2023,(3):128-137+216-217
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是党领导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的一个缩影,解放战争时期是云南涉藏地区党建工作的开创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力克时艰,逐步创建起较为完整的组织构架,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云南涉藏地区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组织力量,通过发动武装斗争、开展统战工作以及组织政权建设等方式为实现云南涉藏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基本特点:自上而下,秘密开展组织建设;党为中心,实行党政军一体化;兼容并蓄,吸收民族人员入党。解放战争时期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极大增强了党领导当地干部群众的力量,有效促进了云南涉藏地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既明确“知之”又坚定“信之”,为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肖维霖 《中国藏学》2023,(4):198-208+220
从国际视角把握涉藏研究态势,从而了解国际藏学研究的演变和进展情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SSCI为数据源,下载了2001—2021年发表的涉藏研究论文数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发文量、研究机构、高产作者、研究热点的演变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各个阶段的研究主题热点以及该阶段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高产作者的研究侧重点。研究发现,21年来,我国的发文总量居世界首位,年度发文量则从2014年开始超过其他国家,近年来涉藏领域的发文量遥遥领先,同时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发表SSCI涉藏论文较多的中国机构不是国内常见主流藏学研究机构,二是国内SSCI涉藏论文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不在传统藏学研究领域,三是SSCI论文呈现的国际涉藏研究热点演变受中国学者研究方向的影响。文章进一步探析了其中的可能原因,并对当前我国涉藏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正确对待SSCI的学术影响力、重视对藏学科研项目的持续资助、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杰 《中国藏学》2016,(2):177-184
在美国的涉藏政治中,国会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负面作用,或强制总统和行政当局就涉藏事务向中国施压,或通过相关立法给予达赖集团政治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西藏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负资产。要消除或管控"西藏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冲击,需要对国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和动向有及时的把握。本文从国会政治的视角切入,通过府会结构、政党关系、委员会和核心议员结构等维度,对美国第114届国会就职以来的涉藏政策和动向进行梳理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应对思路,希望能对深化国会涉藏政治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涉藏碑刻是我国文化遗产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古代藏汉民族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论述了通过纪录的科学方式对涉藏碑刻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如何用镜头客观、真实地纪录涉藏碑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会涉藏法案从每年新增数量、法案类型、内容、提案人数量上看,呈现出从逐渐进取到渐趋保守再到热度回升的态势。文章认为这一现象挑战了单纯以为美国国会通过涉藏立法制衡中国或在意识形态驱使下操纵涉藏立法的观点,因为无论是现实主义维度的制衡中国还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的反共反华,涉藏立法活动要么是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升级,要么伴随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维持不变,不会出现较大起伏波动的状况。文章以"双重国会"理论为基础,结合府会政治、议员行为动机、利益集团影响以及东方主义和涉藏心理等理论,提出府会关系和涉藏议题社会热度影响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观点。希望通过挖掘美国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国内政治动因,深化对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本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巨星 《中国藏学》2023,(5):201-207+220
加强对英美主流媒体涉藏议题的报道偏见与应对策略研究,对防范化解我国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和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大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方式,对2018—2022年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以及英国路透社、《泰晤士报》和英国广播公司(BBC)6家极具代表性的英美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内容作了初步分析,发现英美主流媒体涉藏报道在信源、议题、情感倾向、新闻话语和表达手法方面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认为体制差异下的固化偏见、哗众取宠下的商业吸引以及“普世价值”下的道德绑架,是这些媒体偏见报道的主要表述逻辑。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了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了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对依山依水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的缘起、特点作了介绍,并概述了徐杰舜、邓启耀、张有隽、方李莉、于长江、李宏夫、郑瑞贞、黄东秋、赵绮芳等学者所提交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目前主要利用化学加工法(酸碱法、酶法等)从虾、蟹壳中制备得到。甲壳质的溶解性能较差,通过脱乙酰化反应可得到壳聚糖,即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质、壳聚糖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仍不失为回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伊玛堪以东北地区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三江流域为地理环境基础,以渔猎为物质文化基础,以萨满教为精神文化基础,以相邻民族文化涵化为多元文化基础而产生并代代相传;作为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文学样式,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还是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沙特阿拉伯作为海合会成员国中的大国,其石油出口发展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关系特点的分析,提出中沙经贸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中沙经贸合作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党项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在氏族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即是在氏族部落的废墟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论证了党项民族是直接在宗族部族的新基础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在西夏国建立之前,《宋史·兵志五》就详细记载了党项人处在宗族如林的宗族部族发展阶段。最富强的拓拔——李氏宗族的几代人,利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统一党项和建立国家的任务:利用中原王朝的加封在其民族中树立起任何势力也代替不了的威信与地位;用姻亲关系联络强宗大族以加强同各宗族部族的联系;“委豪右分统其众”,“以兵法勒部众”,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变宗族部族首领为国家官员、变宗族部族武装为国家武装的金钥匙;用官爵、钱物笼络各宗族部族的大小首领为其保卫国家和统治人民服务;用首领子弟组成“六班值”亲军来控制各个宗族部族组织;向各宗族部族的人灌输儒家思想,使其忠于皇族;用宗族部族制宗族部族,以巩固皇族对全国的统治;善于处理与宋、辽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没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语言没有难学与易学、发达与原始、优秀与低劣之别的角度 ,驳斥了偏颇和错误的语言价值观。作者认为 ,任何一种被使用着的语言 ,都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和交际工具 ,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在有效地为其使用者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而且常常是只有本民族语言才能更好地满足该民族成员自身的需要 ,才能更有效地表达和象征该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初生公牛犊肉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做了探讨。公牛犊肉可作为肉制品的原料向,尤其与猪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个初生犊牛可采集无菌血清800-1300ml;从犊牛第四胃中能提取皱胃酶,促进乳业的发展。小牛胸腺、肾脏、睾丸、皮等资源也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