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成分就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的大众文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界人们的思想当中。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作为文化形态之一的文学自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文学内容与形式上面,还体现在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这一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具体与抽象回流互动、艺术感受与哲学思辨交相辉映、个案解剖与系统把握相得益彰、多视点交叉透视等研究方法。为了避免陷于二元思维和黑格尔"正→反→合"的套子,要用多视点交叉透视的系统思维方法对前面的各种方法给予整合。应更新传统研究方式,改革体制化了的学科和区域界限,用问题研究取代体系构造与学科"圈地运动"的壁篱。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承担着文化自觉的重任。大众文化的勃兴与扩张,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形成了严重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认知的偏差、文化自信的式微、价值判断的困惑和文化理想的迷失等。要化解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消极影响,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自觉的方向;积极拓展文化实践,夯实文化自觉的根基;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文化自觉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生态背景下,社会文化发展非常迅速。公共文化服务是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主体部分,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主流文化的引领规范等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大众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同时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为美的逼真性、美的时空性、美的重构性,而这些特性对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6.
泛文学时代的文艺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说和诗歌的衰微,文学向大众传媒的转移,表明我们已进入了泛文学时代.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元语言的暴露,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文艺学必须作出恰当应对:在研究对象方面,用文学话语现象取代文体类别;在研究原则方面,用调查性、兼容性原则取代体系性原则;在研究方法方面,用文化的研究和话语的分析取代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文学教育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但由于应试语文的长期存在,在落实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泛文学现象",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就"泛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论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崛起并繁荣,使中国女性创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受众、女性创作者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在大众文化视域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男性阅读、女作家商业化追求三者共谋下,女性文学在部分读者心目中的"矮化"现象。本论文也试图指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策略的失败与误区。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为一种全民的、通俗的、流行的时代文化、商品文化,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学生的校外学习生活、进入了语文学习领域.放在语文课程组织者、实施者面前的课题是在此背景中处置大众文化这把教育教学的双刃剑,使之发挥其课程资源的积极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最持久且最普遍的学习行为。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既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大众文化给阅读教学带来的利与弊,进一步提出大众文化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变,产生了反应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从它的发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但文学界对它关注甚少.本文从发生、发展及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打工文学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的社会生活和人情风貌,给中国当代文学画廊提供了独特的人物系列,同时也生动形象地书写了整个民族在社会转型期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学的“泛化”和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起 ,文艺学科面临着危机与挑战。文章阐述了文学及文学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危机意识生发的原因 ,并力图提出有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整个中国文化由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三个层次构成。民俗文化属于下层文化的范畴,其精神特质主要体现为反抗精神与平民精神。民俗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对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转型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建构意识形态的动力和资源,从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来看,现代性与世俗化激发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从否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大众文化的价值与不足;从肯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抉择。  相似文献   

16.
河洛地域是道家文化滋生成长的沃土。先秦老子的开源、魏晋玄学的流行、宋代洛学的出场、金元全真道的兴盛,构成河洛道家文化的"大传统"。而河洛王朝崇奉与王都战乱是影响河洛道家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河洛洞天福地与庙宇宫观传达出乡土社会的"小传统"。河洛道家文化既规定了地域文学的历史语境,也内在蕴藏着它的一个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大众传播方式的历史变革入手,分析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继而指出,流行文化———当今大众文化主要样式———的勃兴,是新传播技术与全球商业化浪潮的合力所致,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调控传播媒介,引导文化流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文学与视觉文化语境有着深刻的联结,这导致文学发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图像转向。这种转向不再是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简单延续或推进,或文学写作素材与主题的某种扩展,而意味着整个文学存在形态的一次“典范的转移”。这种“转移”表现在这样几个层面:文学经验的媒介化,文学感知方式的图像化与文学叙述空间的虚拟化。由于这种“图像转向”仍处于一种现在进行时中,因此对其的描述带有试探性质,而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也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这些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四方面探讨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对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路向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这场已经悄悄开始的文学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