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交通影响评价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栋  程炳杰  张平 《城市》2011,(8):65-68
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城市局部的开发或新型项目的建设会引起所在道路网络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变化,从而加大道路网络的交通负荷,对道路管理形成负担。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对项目建设交通发生量的预测,研究新建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网络的影响程度,并依据交通影响评价结果采取一定措施以确保道路服务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滨海新区新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勇  李科 《城市》2007,(7):36-37
一、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 交通模式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各有其不同的交通支撑方式.选择适宜的交通模式是引导城市发展、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关键.随着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将全面启动,城市空间结构将进入快速演变、结构重塑的时期.依据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辨证关系和发展规律,确定新区未来交通发展模式对新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湖区域环湖道路功能复合,兼具交通、景观、旅游和生态等功能.从环湖道路定位与环湖区域空间开发的互动耦合、环湖区域特色慢行交通衔接和环湖道路街道一体化等方面,提出环湖空间开发与交通规划策略.以成都市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例,结合实践经验,统筹考虑用地开发、生态、景观、交通等影响因素,对类环湖道路的规划策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1990,(2)
城市土地开发,从狭义讲就是变农业用地为城市工商、交通和居住等用地;从广义讲就是指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它包括新城区的土地开发和旧城区的改造,即土地的重新开发或二次开发。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城市停车设施需求与供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滕夙宏  孙勇 《城市》2003,(6):30-32
“车辆有行必有停”是交通运行的基本规律。要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停车需求与供应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制定停车管理制度的前提工作。一、影响城市停车需求的因素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停车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城市停车需求是土地开发强度、使用性质、机动车保有量、停放成本、车辆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前两项是诱导停车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通常难…  相似文献   

6.
利用POI数据的特性,建立数据库,分析多要素相互作用下广州市商业业态空间布局,并考虑产业发展、城市用地、交通发展、消费者行为习惯和历史文化因素.通过广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以及城市扩张的方向趋势,分析城市用地扩张和地产业的扩张与商业业态空间的关系.根据钱纳里的关联效应和不同产业核密度分析图的关联效应,分析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广州市商业相关产业的整合度情况.对广州市对内对外大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地铁站点的大数据分析,认为对内交通的公共交通和地铁站点主要影响商业零售,对外交通主要影响商业的批发.在消费者行为习惯对商业业态的影响方面,消费者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类型以及心理通勤半径间接地影响了商业中零售业的分布变化.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析,了解广州市商业历史和商业文化对商业业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市交通港肮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所属的承担上海交通港航发展研究、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学术交流、技术服务等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心下设上海公用事业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通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实体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编辑部。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先后承担了上海交通港航行业重要智能化应用项目的研发与建设以及若干行业政策、标准、规划等项目的研究。交通智能化应用项目主要有:"上海虹桥枢纽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建设"、"上海闵行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超大城市现有交通问题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正在逐步凸显,在意识到快速小汽车机动化与城市空间的不兼容之后,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采用多种规划手段和政策工具进行交通治理。其中,深圳市作为首批部市合作"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在应对交通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和政策调整的探索,包括建立公交专用道、小汽车限购政策、互联网公交供给模式等。这些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如何对这些规划和政策工具开展合理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完善?为此,剖析了深圳超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多维度属性,进而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理解各种规划或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完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翠琳 《城市》2012,(9):55-59
一、引言城市交通按运行方式可以分成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两种类型,其中地面交通方式又包括步行、自行车和私人机动车3种出行方式;地下交通方式以地铁为主。按交通工具的所有权类型可以分为公共交通方式和个体交通方式(见图1)。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如何处理好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关系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本文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立场,选择按交通工具所有权的分类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国各地区城市采用的公共交通模式及个体交通模式。二、公共交通模式公共交通优先的模式适用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大、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公共交通模式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甚至在少量不发达地区都处于主导地位,适用范围广,是城市交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健文  徐莹 《城市观察》2012,(5):142-148
通过借助城市化基本规律的理论基础,从城市化规律角度研究西方城市化中逆城市化和城市空心化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中国城市化阶段与城市空心化问题,分析逆城市化和城市空心化现象与城市复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现时中国城市复兴的实质特征,指出复兴项目基本上仅是城市开发中局部的城市更新,与西方城市复兴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