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卫 《唐都学刊》2012,28(6):70-77
中国古代官制在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设置混杂、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北周六官处在最后的关节点上,为三省六部制的最终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北周六官假借《周礼》的形式,结合北魏旧制和西魏军府体制,集三省于天官府,分六部于地春夏秋冬五府,使尚在襁褓中的三省六部的面貌焕然一新。其后经过北周的实践,周隋之际的再反动,最后形成了一套结构完美、布局匀称、职责划分清晰的行政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进程中,民主党形成了"由官僚主导转向政治主导"的政策理念。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鸠山内阁设置了国家战略室和行政刷新会议,并通过"事业甄别"与"国会立法"的方式来实施政官关系改革。在此过程中,民主党政权对运营机制做出了相应调整,但也显现了弊端。展望未来,民主党政权实施的政官关系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改革成效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并关联到民主党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在论证君权神授,以确保帝王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为避免皇权的过分膨胀阻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灾异谴告说。天人感应理论把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通过灾异示警,迫使统治者省察自身、广开言路;而臣子也会借此对皇帝的某些不当行为,以及当时亟待解决却一直悬而未决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谏言。通过顺治朝灾异发生时君臣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帝王因灾异下诏求言和臣工因灾异进言已成为谏议制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连瑞枝 《社会》2018,38(3):170-202
明代中央王朝以违背伦理与礼仪原则为由废除西南土官。正统年间,革除鹤庆土官,改派流官。官员将佛寺改建为庙学,打击活佛信仰,士人也莫不以毁淫祀、诫僭越之名倡议正统祀典。此时,邻近土官开始谨慎处理身份与仪式的政治问题,并在经学传统中寻找身份、仪式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以云南丽江府与蒙化府的两位土官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他们如何以古代诸侯的身份,致力于建置相应的仪式和祠宇,如:(1)修建家寺、宦祠乃至勋祠与报功祠等;(2)将神话转为符合仪式正统的山川祭祀,成为土官领地的守护神;(3)建立宦谱,以文字书写的方式将氏族神话、传说系谱纳入正统历史叙事,并强化边境土官世系的优越性。通过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土官的一系列作为,本文探究了土官在维护地方声望与地方利益时所采取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6.
北宋画学和翰林图画院本是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北宋徽宗朝的画院时,却将画学与画院混为一谈。因此,本文就画学本身及其与翰林图画院的关系进行探讨,重点阐述创建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的画学是国家培养绘画人才的教育机构,同时它与掌以绘事应奉的画院也有着诸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季科举停废尤其是官制改革之后,面对朝野上下对学堂奖励实官的质疑,文官考试、任用制度提上议程,清朝有意取消学堂奖励实官。在此过程中,旧的保举途径与新的学堂奖励实官关系纠葛,学部与其他各部、各省之间权力关系错综复杂。保举、学堂奖励实官的新旧仕途关系变动的实质,是清朝从新旧杂糅、多途并进、取士与选官混同,转化为建立以学堂与文官考试衔接、培才与选官分离的新的铨选制度的过程。由于保举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取消学堂奖励实官过程一波三折,并直接制约清季铨选转型的进程,体现了清季新旧铨选制度转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8.
万玲 《探求》2023,(6):100-106+113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重要资产和战略资源。设立政府首席数据官统筹数据战略推进、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是当前各级政府数据治理组织体系创新的重要举措。广州遵循“以数据为核心、以组织为依托、以平台为牵引、以制度为保障、以人才为支撑”的实践进路,积极探索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在提升治理效能、释放数据红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从制度完善、组织重塑、队伍培育以及生态营造等维度,对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后,媒体管理制度松弛,既无规范的办报章程,也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中枢。民报管理权在中央被分散于商部、学部、巡警部和民政部,在地方则与官报一样由督抚要员负责。政出多头,缺乏制度建设,导致地方官报步调不一、各行其是。《秦中官报》在内容编排上对封建官报的惯例有持续性逸出表现,如谕旨占比极小,文牍刊登违背官僚等级秩序惯例等。对此,上层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注意,"违规"之处长期存在。事实表明,清廷统治者的媒体管理失控,分权于地方,地方官报因而获得赋权。与此同时,新式官报对西北地区知识传播系统的介入,改变了偏远地域社会交往的空间格局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官报管理者和读者获得了个体赋权。  相似文献   

10.
杨义凤 《社会工作》2016,(5):112-119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残疾人的在院康复,在进入社区康复之前帮助其建立康复社会支持网络尤其必要。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文章分析了灾后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不同主体及分类、支持特征、网络建构的目标层次等问题,探索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与优化路径,认为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具体服务提供、促进资源整合两个层面介入灾后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前者的目标相对容易达成,后者则需要进一步与医院、政府、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等支持主体深度互惠合作。目前许多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欠缺,无力改变社会支持网络条块分割的现状,给社会支持网络优化带来困境。文章引入案例,讨论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兴洲  赵吉惠 《唐都学刊》2004,20(2):128-132
张载关学指张载在陕西关中地区创立的理学。其理论核心是承认“气”为宇宙本体 ,万物之源 ;其学风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张载关于“至虚为实” ,“太虚者 ,天之实也”以及批判佛家之“空”、道家之“无”的观点 ,奠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思想基础。明清实学是传统儒学在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既是宋明理学分化的思想结晶 ,又与其相区别。明清实学 ,坚持“经世致用”传统 ,发扬实体、实学、实用学风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代是祖先祭祀方法由坟寺到祠堂变更的重要时代。本文以苏州范氏为中心,从宋代士大夫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家族、宗族的侧面论述坟墓、坟寺、祠堂的实态和祖先祭祀。从社会史特别是家族、宗族的方面将坟墓、坟寺和祠堂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体论述苏州范氏的坟墓和坟寺、祠堂的问题、家族宗族的迁居和定居、阶层性、风水、夫妇合葬、坟寺和祠堂的管理、运营等。  相似文献   

13.
为“有裨于举业”,梁章钜《制艺丛话》对清代官方“清真雅正”之衡文标准及“以古文为时文”的倡议予以特别强调;同时,《丛话》还以丰富的资料揭示了诸如心学、考据学等学术文化思潮对八股文的浸润;展示了明清人对八股文之存废、截搭题、命意等问题的看法,并对由八股文引发的文字狱予以特别关注,这些都透示出明清八股文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美凤 《唐都学刊》2012,28(6):18-22
冯从吾与邹元标在讲学实践中,共建首善书院,共主讲席,以忠孝大义相劝勉,以挽救正道人心为使命;在政治上,二人志同道合,持正不阿,犯颜直谏,并为世重;在学术上相与切劘,共修学业,学术同一,为名世真儒。冯从吾与邹元标的学术交往,是关学与心学学派之间互动关系的典型范例,表现了关学与东林学派学人坚持正义与真理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元代前中期,大都城市粮食供应稳定,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但14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大都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危机。对此,元朝政府采取了"兴京畿水利、行畿内屯田","籴粟催漕、济屯粮不足","资遣流民、汰减冗官"三方面的措施,以缓解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元朝末年的统治危局。  相似文献   

16.
吴凤霞 《求是学刊》2012,39(2):151-155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宋所处的多民族多政权的格局赋予其民族史撰述更加务实,在民族观上受此疆彼界的影响较大.元朝多民族统一的实现,各民族一体观念的增强,造就了元代正史民族史撰述较少政治影响,更追求历史真实,极具恢弘的气度.  相似文献   

17.
魏冬 《唐都学刊》2013,29(3):36-41
韩邦奇一生勤于著述,学问淹博,尤精于《易》《书》音律。其早年大略以程朱理学为源,发明《尚书》《周易》之义;中年则以张载《正蒙》为依,穷极"天人""性道"之理;晚年则重学问之相互贯通,修身之平易切实。其思想学风远承张载,宗源关学,堪为明代关学干城。  相似文献   

18.
周玲 《唐都学刊》2004,20(5):100-102
饮食习俗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领域中最具稳定性和独特性。又因元帝国空前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和风俗各异,使饮食习俗显现出多样性与特殊性、开放性与兼容性之特点,作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蔬菜水果,在元剧中因剧情需要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诸如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葫萝卜、葱儿及橙、荔枝之类,展现了元人的饮食习俗,从而可以反观元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真实性、多样性和鲜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如何解决水资源的短缺。总结历史上西北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今日西部开发中最关键的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具有借鉴价值。元朝在陕西省兴元路和泾渠都设置了河渠司 ,河渠司制定“分水”、“用水则例” ,统一管理分配渠系内的水资源 ;明清时期 ,由于西北华北干旱气候的日益严重 ,农学家徐光启、王心敬等对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旱的周期认识更加深入 ,分别提出了旱田用水五法和井利说 ,这对于在河渠水利不足时扩大农田水利的给水源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殷尚 《唐都学刊》2010,26(5):41-44
"表文"原指臣子用来向君主陈述请求的文章体裁,虽是朝廷上的公文,但是有些表文写得相当灵活,其文字亦简洁明畅,往往含有感情色彩。例如三国时人诸葛亮的《出师表》、魏曹植的《求自试表》等;到了南北朝,因受骈文的影响,它们都以四六文为主,崇尚对仗,讲求华丽,只能扮演公文形式的角色;这种表文的特质在唐代仍未改变,但是元结和贾至与众不同,尝试不假雕琢、有真实感情的表文创作,推动了表文在文体上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