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忠民 《社区》2001,(3):62-63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于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李明德 《北京纪事》2014,(2):110-112
正北京胡同四合院门楼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独具艺术光彩。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不仅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高超。虽经百年以上的风雨侵蚀,这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门楼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  相似文献   

3.
情系四合院     
<正>不知道为什么,从多少懂得点儿欣赏一样东西和有这一辈子怎么也得干成一件事情的想法的时候起,我就格外喜欢四合院。是老北京的那种四合院:灰砖青瓦,雕梁画栋,里院带外院,古色暗香的门楼,刻花的影壁墙。门楼的左侧或右侧种一片竹子,影壁墙前面摆一口大缸,里面养三、五条金鱼。正房的堂屋北墙前倚一张条案,条案前面是八仙桌,配两把太师椅。条案、桌子、椅子都是上等的木材做成。  相似文献   

4.
黄邦寨 《社区》2005,(14):59-59
我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生活过的北京记忆,这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我来讲一个故事陈述这个痛。我参与保护过一处四合院,是西城区梦端胡同45号。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四合院。之所以没有成为大杂院,是因为有高干家属住在里面,得以幸存。我本来不知道这个四合院,有一天,高干家属七转八弯找到我求救,说这个四合院要被拆了。漂亮的四合院里长有一株不知年代的丁香树,树身粗壮枝繁叶茂。这树生长极慢的,长到这么粗壮需要几百年。长了这么多年的丁香树都要毁掉,怎不心痛!我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领导能够干预这件事情。领导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金融街开发…  相似文献   

5.
李明 《北京纪事》2010,(9):108-109
这位四合院里降生,胡同里长大,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街坊们都亲切地叫他“三爷”,因为他上边还有两个哥哥。艺术圈里的朋友们都称他明智先生(这可是他的学名)。提起他的人物画,功力可不浅。自幼爱买小人书(就是连环画)边看边学画人物,上学时,也喜欢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态,课间时也画上几笔,70年代还到艺术院校进修过。近些年,他因身体不佳,静下心来追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四合院的生活,以及日常身边的事儿、老胡同中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年年岁岁,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不同年代的每一个春节。自幼在北京城长大的我,留在记忆里最深的,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童年时在四合院里过春节的日子,那浓浓的、满是胡同里年味儿的时光……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符号     
在世界文化坐标中,每一座城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这些,都为那些城市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符号正在我们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铬印——四合院的窄窄小道,京剧中的一声高腔,故宫里的一砖一瓦……然而,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似乎我们的符号面临着被冲淡、消失的危机。开放的北京,奥运的北京,将如何描画自己的符号呢?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符号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等待人们慢慢捡拾。可是人们对于这种恩惠,又做了些什么?想那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灰色的瓦,一片古韵中,它怀抱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与幸福,四合院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皇城脚下又留几抹青灰?四方天地间还剩多少邻里温情?轰鸣中,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支离破碎。想那咦咦呀呀的胡琴、脸谱上的花,一座戏台间,演出着千年间的悲欢离合。京剧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的对联又有几家挂?剧目中的经典又有几人能详?喧闹中,京剧作…  相似文献   

9.
Wendy 《北京纪事》2014,(11):68-71
豆角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老胡同,离南锣鼓巷不远。南锣鼓巷火了,知道豆角胡同的人却不多。穿过一条条弯曲的胡同,有不少人打听豆角胡同是去找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那是刘芳的家,也是她和丈夫开的一家啤酒屋。刘芳和卡尔是北京城里最早开始做手工鲜酿啤酒的,刚开始他们没有想过要开店,完全是凭着对鲜酿啤酒的喜爱自己做着玩的。  相似文献   

10.
郭萍 《社区》2002,(18):63-64
一提起纽约,多数人都会联想起自由女神、帝国大厦、华尔街、百老汇等观光名胜。不过,就像游览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以后,最好去看看四合院才算品味了真正的老北京一样,在纽约的日子里,我也试图去发现它的“四合院”。苏荷(SOHO)的建筑——钢铁时代的形象记录 苏荷距离游人如织的世界贸易中心不远,但是风格却迥然不同。苏荷的魅力是它的建筑:四五层或是六七层的楼房上,到处是铸铁的装饰物。有的镶  相似文献   

11.
论京味小说     
京味小说实际是北京市井味小说,其京味在于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京味小说萌生于清末民初的北京报人白话小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老舍从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诸方面对北京四合院文化进行了深刻揭示,标志着京味小说的真正诞生。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代的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等继承发展了老舍的四合院文学;80年代中后期以来,第三代的王朔等以大院文化视角描写北京市井生活,开辟了京味小说的新生面。  相似文献   

12.
杨文利 《中华魂》2012,(6):51-52
槐树古朴典雅,吉祥昌瑞。人们一提起古都风貌,总是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可见古槐与北京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在北京现存的古落叶树种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数量最多,而古槐中又以国槐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其出名不出名,留给外地人的印象深与浅,好与坏,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名人、名胜,名特优产品大有关系。南京在世界上,在国人眼中,其知名度仅次于北京、上海,完全可以与广州,西安比一比,排个老三、老四位置,想来是不会有多大争议的。 提起南京,我首选想起了诸葛亮对南京的一段评价:“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金陵有王者之气,这在历史上是不争的  相似文献   

14.
先有四合院,后有北京人作为北京人基本和主要的居住样式,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当时居住在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男子个个能征善战,契丹首领很早就觊觎着城池繁华的幽州首府蓟城.  相似文献   

15.
张田 《北京纪事》2013,(12):109-111
在北京的东长安街上有一座红色的三扎式券门建筑,上雕着“南池子”三个火字。它左通天安门右达王府井,是接连此处交通的“要塞”,而且还是这一片繁华之所少有的清净之地。进入门洞内,便见安静整齐的四合院、悠长曲折的老胡同、雄伟的宫墙和不经意就瞥见的角楼。它们都掩映在一片浓绿的树荫之中,阳光透过叶子洒下金黄色的光晕,圈圈点点。这不仅是光和影的交织,更是时间的印记,隐约地向世人述说着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一座特殊的院子在北京数不清的四合院中,有一所比较特殊的院子--东城区棉花胡同22号。这里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职工宿合,可以说是戏剧界专家学者荟萃的文化之院。清末民初,它曾经是一座皇家庭院式的四合院。公元1267年(元四年),北京建为全国的首善之区,称"大都"。作为首都,北京的文明超脱一般地域文明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和结晶。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特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那丰富多彩的、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居家建筑。住宅是家庭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旧城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北京传统四合院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北京传统四合院对于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难于判别、难于操作的问题,应通过开展综合研究建立一套传统四合院的评判标准,注意使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为北京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金星 《中华魂》2010,(3):42-44
在延安市城北约5公里处的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飒村。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从村边穿山而过。就在这公路桥下.立着一个不大的石头门楼,右侧石柱上刻着中央医院,左侧刻的是延安学生疗养院,横梁上刻着的英文字在这西北小山村特别抢眼,中央有一个突出的五角星,标明这个门楼是当年火红年代留下的真迹.这里曾经是当年延安中央医院的旧址。由延安市政府立的纪念碑的碑文里记录了中央医院从1939年建立到1946年3月。  相似文献   

19.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思想的体现,因此解析北京四合院的空间构思,为探求理想的居住环境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