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包办"和"条条管理"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网络,但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社区体制改革的基本向度是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相互分开,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化。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区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政府体制改革直接推动着社区民主化进程。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增强政府权威合法性基础均成为政府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化建设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解决政府的一系列越位和缺位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的缓慢与不到位,政府的职能转换明显滞后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继续进行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换,是解决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诸多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即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的设置原则、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以及在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选择,以期为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2,(19):50-52
沈河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我区在完成社区体制改革之后,针对社区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保障和规范社区民主自治为目标,把社区建设推向了深化完善的发展阶段。目前,“政府依法保障社区自治、社区依法规范自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的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我们的主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是中国城市基层进行的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的宗旨在于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基层社会领域尝试并培育一种健全、便捷、合理、民主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机制.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区新制度与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国城市社区在实现法律授予的自治权力的过程中,其现实权力的来源并不是自动形成的,也不是单纯经由上级政府赐予的,而是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当中由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社团组织、社区与居民在不断的反复博弈过程中实现的.社区制度的培育过程表现为现有体制下需求者(社区居民)和供给者(政府)之间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量的反复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由行政型社区向合作型社区和自治型社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一种反映,它代表着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方向。建立在合作主义基础上的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社区制逐步取代单位制以及城市街道制体制的改革,代表着我国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清松  任锐 《社区》2002,(21):18-18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四难”: 政策兑现难 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改革,就要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如何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社区自治”的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主要症结还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因此,实行城市社区管理,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而这种观念更新,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要时刻牢记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更不是基层政府的“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石进行了"撤街办、并社区"的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本文总结分析了黄石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黄石推进了城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过程正逐渐发育为一个相当典型的网络化结构,迫切需要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使社区问题的非政府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因此,应从网络治理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通过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及相互合作把传统社区中的唯一治理主体——城市基层政府——和其他利益主体融合到一个横向联系的网络中,共同对社区事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张民巍  秦艳 《社区》2001,(11):4-6
记者:费老,近几年以来,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作为一名社会学界和社区理论界的老前辈,您对此有何总体思考? 费老:这些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不仅使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还使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型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涌现。这些新型社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社区,因此,它们的组织和管理随即被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非常关  相似文献   

13.
王俊贤 《社区》2013,(2):17
整合与投入并举,解决"公益用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在不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服务居民、有利于实现社区公益用房达标"的原则,科学整合社区资源,扩大社区服务半径,实现"两个全部",即街道全部建成上千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公益用房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2012年年初,为保证社区公益用房全面达标,龙沙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公益用房标准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一年来,龙沙区政府共投资2100多万元,新建、  相似文献   

14.
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主体的行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理论建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实践,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未来理想图景是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未来的内生型社区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党、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五大主体,实践中需要在有效整合社区利益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社区间平衡与协商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伙伴与共赢关系、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间互补与互限关系为框架的社区建设主体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区时讯     
《社区》2004,(8):9-10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拉开帷幕2004年3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率先启动社区体制改革程序。这次改革将按照“重心下移、服务社区、责权统一、费随事转”的原则,在街道机关和社区两个层面同步实施,做小街道,做大社区,理顺街道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做小街道就是  相似文献   

16.
从社区自治视角审视政府微观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发展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实践热点和理论焦点。政府在社区自治中发生了哪些偏差,导致这些偏差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政府在社区自治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试做回答。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各类网络社区已经成为人们新的交往、沟通空间.以陕西部分网络社区的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论证网络社区的内涵、特征和管理机制等学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网络社区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内在原因,并以此为平台,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队伍建设、畅通网络渠道、加强网络自律等维度全面探索网络社区管理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一直以来居民社区参与成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居民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单位制理论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社区组织网络中的重要关系等方面。围绕社区治理结构,学术界提出三类模式,即强政府、强社会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自治型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发展与建设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与发展是以社区为单位的 ,如何动员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最充分的发挥其参与的积极性是社区建设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及派出机构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企事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充分发挥社团法人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中介作用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并且使地方政府组织及派出机构、企事业组织、社团法人组织和城市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合力 ,城市社区的发展才会有动力、有基础、有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