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去菲律宾之前,就听说其首都马尼拉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华侨义山”,因此决心去拜访一下。 在马尼拉街头,我向人们打听“华侨义山”时,找了一位操福建话的老华侨,当他听明白我是来自墨尔本的一个老华侨后,他就热情地陪我走到市区北面的“华侨义山”。  相似文献   

2.
王新 《社区》2004,(12)
有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当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仍然怀抱理想等待时机。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这里,它知道这个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他,庄子说:“我可以帮你实现,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石头说:“我不怕。”于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灵气,承接雨露惠泽,不知经过多少年,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  相似文献   

3.
张竹坡(1670—1698)是清代“可以继武圣叹”的小说评点家。他“十五好剑兼好马,廿岁文章遍都下”,曾获得“才子”美称。但他“负才拓落,五困棘围而不能博一第”,结果穷愁潦倒,29岁就赍志以殁。遗著除《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外,只留下《幽梦影评》82则和《十一草》古近体诗18首。众所周知,《金瓶梅》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褒之者说它“穷极境象,骇意快心”,贬之者说它“坏人心术”,“决当焚之”。张竹坡是褒《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继  相似文献   

4.
“我们该读点鲁迅了”,当我和大家在课外聊天时,油然发出一声慨叹。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批评史上一座横亘其中无法忽视的高山。对于先生,我们都能侃侃地谈些东西——他过于出名了,特别是毛泽东给了他“最有骨气的人”的评定后。但我们对他的理解又太少了,特别是从未经历过苦难的我们。鲁迅在我们眼里,不过是“(1881—  相似文献   

5.
用声音烧水     
《阅读与作文》2014,(7):39-39
彼得·戴维是新西兰的一位萨克斯管演奏者,也是一种叫“声音加热器”的发明者。戴维现今是一位92岁的老人。70多年前,他就注意到,当他练习吹萨克斯时,家里的物体就会在不同的音调下振动:眼镜会在某一个音调下振动,桌洞里的刀子和叉子会在另一个音调下叮当作响,他意识到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6.
吉姆·罗杰斯,国际著名的投资大师、金融家、股市常胜将军。但是,他也有看走眼、败走麦城的时候。 有一年,罗杰斯游历到纳米比亚,在那里看中了一颗钻石,但店家说这颗钻石值7万美元。他凭着投资家的精明一再砍价,最终仅以500美元成交。当他喜滋滋地把它送给妻子时,妻子只看了一眼就说:“你上当了,这是假的。”他不相信,游历到坦桑尼亚时,他把这颗钻石拿给一个钻石商人看,钻石商人看了大笑,说:“这不是钻石,而是玻璃球。”  相似文献   

7.
林所长上任     
霍彩英 《社区》2005,(4):57-57
“林大爷当上所长了。”消息在小区居民中不胫而走。不明底细的阿祥探听到林大爷已60多岁,本是早该退休享清福的年龄了,还当上了什么所长,心头顿生疑惑。当得知林大爷走马上任的是公共厕所的所长时,他不禁哑然失笑,自嘲自己对官位如此敏感。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大爷的一位远房亲戚,不知从哪里得到信息,便找上门来,硬要林大爷帮忙介绍工作,林大爷越是解释,远房亲戚越是来气上火,最后赌气走了。林大爷当上所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跑官”“跑”来的,得到这官位实属不易。原来林大爷居住的小区有座公共厕所,平时缺乏管理,厕所内粪便横溢、臭气…  相似文献   

8.
胡黎明,34岁。4年前,他已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被传媒称为是中国“新生代”科技精英的杰出代表。他与他的前辈一样有勇气与锐气,但他不甘心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拚搏。他说,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记高科技在21世纪的经济舞台上大放升移,同样也是科学家的责任。所以,胡黎明总要做一些不同凡响的事。郝穴镇,在湖北省,浩浩长江在此揭了个弯。这里水急,风大。在此经过的船常翻。於是,小镇上,就树起一座座镇妖的宝塔。孩提时的胡黎明常常一个人去攀登那座最高的塔,一层层登到塔顶,俯瞰日夜奔流不息的长江。此时的他,气喘,心跳…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省汾阳市,有一座飞机、大炮、坦克雄居一方,各类航空模型、军事武器装备陈列其中的国防教育园。当你走进园内时,会立刻感到一阵惊奇;而当你接触了这座国防教育园的创办者温应寿老师后,便会对他几十年的国防情怀所感动。 今年64岁的温应寿,是汾阳中学的一位退休教师。青年时代,他就渴望当一名飞行员献身国防。参军的宏愿未能实现,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心中有这样一个美好愿望:我虽然没有穿上军装去保卫祖国,但我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去实现我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在教学之余广泛涉猎国防知识。特别是《航空知识》、《中国空军》、《兵器知识》这几种国防杂志,他30多年订阅从未间断。他一边学习国防知识,一边研究探索和制作兵器模型。他的办公室、宿舍成了兵器陈列室,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兵器  相似文献   

10.
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说空话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亲都为他着急,他们带他去医院检查,可医生表示没有什么办法。就在父母忧心忡忡(chōn)之中,爱因斯坦突然说话了。6岁的那一年,父亲给爱因斯坦买了一个磁针,他一下子对这个东西发生了兴趣。他手里拿着罗盘左右的晃动,针也跟着他的晃动左右摇摆,但当一切都停止下来的时候,针还是指向原来的方向。“爸爸,这个针为什么老是指向那个方向呢?”“那是磁力吸引的原因,因为磁力的吸引所以它老是指着北方。”“什么是磁力呢?”“磁力就是……”父亲被爱因斯坦的问题给问住了。爱因斯…  相似文献   

11.
虎匠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阀门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虎丘之名,源于春秋时的吴王闻闾。他生前在此修城建都,死后亦葬于此处,传说葬后3日,墓地有“白虎蹲其上”,因而得名。虎丘在春秋时便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苏东坡曾经说过:到苏州小游虎丘乃感事也。虎丘不过是一座海拔仅34.3米、占地约20公顷的小山,但它却被认为有苏州的魂。这其间的奥秘,应该就在它2500多年的历史中吧。、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用他的《阿 Q 正传》,对辛亥革命时的浙东农村作了广泛深刻而传神的描写,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不朽的文学典型阿 Q。如果阿 Q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顶峰的话,我们还要说,在他的旁边还屹立着一座有相当高度的峰峦,它就是与阿Q 同生同长的,为阿 Q 所“深恶而痛绝”的假洋鬼子。(以下除引文外省称“假”)。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要当《阿 Q 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他不准阿 Q 革命,  相似文献   

13.
希特勒这个燃起战争烈火的恶魔,色厉内荏,既穷凶极恶,把屠刀挥向全世界善良的人民,又贪生怕死,时刻担心有人会送他上西天。为了安全,他不仅在柏林的总理府修筑了坚固的地下室,而且,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附近的森林里建立了一座隐蔽而又戒备森严的元首大本营——臭名昭著的“狼穴”,光它的水泥墙壁就有15英尺厚。但他仍不放心,毕竟,他不能永远龟缩在钢筋水泥里面,总得抛头露面。于是,盖世太保以希特勒为范本,炮制了3个赝品来当替死鬼。  相似文献   

14.
淘金秘诀     
张咏 《今日南国》2013,(2):41-42
28岁的赵俊利新年伊始就很忙,他要从深圳飞到北京见5位天使投资人,如果谈得顺利,他的验证码广告创业项目将接受一位投资人千万元左右的融资。虽然额度并不大,但赵俊利却是在浩瀚互联网上不起眼的闲置资源里挖出这座“金矿”。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大汛港村用稻草制作扫帚已有近10年的历史,扫帚制作的鼻祖当算74岁的项文霞老人。以往由于稻草在烧饭时“不经烧”,这里的人们索性就将稻草弃在田中,不往家运,但留在田中的稻草又不便于下季的种植,人们就放把火一烧了之。但项文霞老人总觉得烧了可惜,他琢磨,怎样才能让人们眼中的“废物”发挥作用。1995年秋天,他把家中扫帚的高梁苗与稻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历经磨难”终于当上美国总统,就在他就任5周年之时,美国媒体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似乎有一点共识,就是布什头上的“光环业已消失”。其实,布什的总统之路简直可以用“命运多舛”和“艰难岁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宣誓就职时,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并且还进行了抗议。最后,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才将他送入白宫。  相似文献   

17.
张小平 《可乐》2010,(12):59-59
穆夏是“新艺术”风格的代表画家,他创作的招贴画、插图等时至今日依然堪称经典。自11岁起,他就萌生出当画家的志向,但到35岁还默默无闻,全然看不到成名的希望,差点就放弃理想。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关》2014,(1):17-17
再没有比致祝酒辞更令人恐怖的讲话了,因为它极易酿成一场灾难。就连马克吐温在如目中天时也承认,当他爬上一张桌子向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敬酒时,他“感到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19.
王泉根 《社区》2014,(29):12-12
人生在少年时代总会做很多梦。少年我心,同样也有很多梦: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园艺师……但我从来不会说要当教授,连做梦也不敢这样想,原因很简单,我只读到初中毕业,十六岁,就被“上山下乡”了,和十一位同命相怜的同学一起,去全县最贫困、最闭塞的覆卮山大山深处一座小山村当知青。  相似文献   

20.
秦牧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中共党员。乳名阿书,曾用过的学名有林派光、林顽石、林觉夫,“秦牧”是在抗战时期写作用的一个笔名,广东省澄海县人。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九日生于香港,三岁时随父母亲迁居新加坡,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林运三原本是乡间的一个裁缝,后来飘洋过海,成了一间米行的经理,但秦牧生母和养母都是婢女出身,她们的悲惨身世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对贫苦人就怀有比较深厚的同情心。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父亲当经理的米行倒闭了,家庭陷入困境,在友人的帮助下,一九三二年底摒挡回国。秦牧此后在故乡、汕头、香港等地就学。他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