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琪 《老友》2011,(4):17-17
据媒体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也就是说,赡养人不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属于违法行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目前我国老年人中,属于离退休者有离退休工资,有的困难单位也许不能及时发放,但多数人生活上还是有保障的,基本上无须赡养人在“经济上供养”;属于无经济收入的老年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绝大多数赡养人在“经济上供养”  相似文献   

3.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却面临赡养主体独生子女化的现实。在独生子女作为赡养人的家庭结构背景下,赡养人配偶的赡养义务、赡养权人有多个义务人时的义务履行顺序、赡养义务人有多个权利人时其义务的履行顺序等问题需要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5.
惠老新讯     
《社区》2013,(24):28-28
政府将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养老服务 民政部将建立适度普惠老年福利制度。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由政府负责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宁波市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有居民5300余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的有1548位,这些老人大部分是与子女或配偶一同生活,独居老人120位,占老年人总数的7%。为避免老人独自在家出现意外而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事故发生,后大街社区采取了多种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赡养义务的内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健康的需求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三个家庭支持方面,与赡养人的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与赡养人关系越好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态就越好。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2013,(11):12-13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使老年人获得一项新权利——“被探望权”。但在用人单位处于绝对强势的语境下,使得“常回家看看”并不是那么好实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回家看望父母,真的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全国十多个城市的淘宝店家,推出一种“代看望老人服务”,根据具体服务内容,价格从10元到3000元不等。其中,一家江西的网店标价看望老人两天收费3000元,全程录制视频,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交通费、差旅费另算。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服务挺新潮的,但有更多人并不认同。我们在感叹商家灵敏的商业嗅觉的同时,也忍不住要发问:尽孝可以找替身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及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发现贫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明显比总体老年人和非贫困老年人差,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也更低,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指标之一的是否去医院就诊显著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此外,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和帮助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对贫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影响。消减贫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联动发展社会支持网络,是改善贫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志红 《社区》2008,(1):24-2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安康计划”近日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优秀项目奖”。该计划从2007年3月起实施,涉及养老服务、贫困助学、医疗救助三方面内容。户籍在思明区的60岁以上低保老人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老年人和60岁以上重点优抚老人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6,(3)
北京:不给老年人让座应算违法北京市民政局局长赵义近期表示,正在考虑提出建议,地方立法保护老年人得到尊重,甚至提出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可能就算违法。日前,民政部等21个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正在根据《意见》研究调整老年证待遇增加的事宜。北京的地方法规将明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丧偶老年人普遍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以贵州省S乡为例,研究发现:农村丧偶老年人,男性的存活率大大低于女性,女性比男性更长寿;农村老年人因配偶的去世在短期内的死亡率比较高;丧偶老人大多与子女共同生活并在经济上依附于子女.农村丧偶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丧失伴侣是首要因素,其次受自身经济状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天 《社区》2012,(3):62
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年人,所以在国外生活时,特别愿意关注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在北欧瑞典,我看到社区老人们生活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车。先说老人专车。在斯德哥尔摩SOLNA社区,老年人不仅乘车优惠,还备有老人专车。老人专车,也是路线车,但专为老年人服务,年轻人是不准坐的。而且行车路线也与一般公交车不同,专行小街小巷,开到街头巷尾,方便社区老年人出行。有一天,我和老伴坐了一次老人专车。这天因下雪路不好走,乘车的老年  相似文献   

15.
贫困老年人由于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中,其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堪忧。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老年人较非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贫困老年人;年龄对数、健康状况、家庭收入、与主要赡养人的关系等因素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对城乡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既有相同的影响因素,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国家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宣布,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基本完成,虽然还需经过多轮法律审定程序才能正式生效,但其中精神慰藉一章中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等具体条文,还是引起了广泛争议。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法》修订草案的背景是什么?将精神慰藉细化成这样具体的法律条文,能否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8,(31):6-7
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为老人服务。明年,北京市65岁以上老人将免费乘公交,90岁以上享受津贴。10月9日重阳节,北京市老龄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多项针对老年人出行、休闲、医疗等方面的优待措施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将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游览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可享受每月100元至200元津贴。  相似文献   

18.
生活满意度一直是老年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鲜有研究将之放置在城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本文从农村老人迁移的视角,综合利用2013年深圳市P区农村流动老人专项调查、2015年河南省Y县农村老人调查数据,深入分析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农村流动老人与非流动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孙子女照料强度的增加会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流动老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老人隔代照料强度的增长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而男性老人照料强度的增长会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对于非流动老人而言,照料孙子女会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并且这种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外,老年人的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健康自评得分和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有利于理解城镇化对老年人生活福利的影响及照料孙子女强度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现状与养老规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