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莲”活动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这一古老活动的影响下,以“采莲”活动为主要对象的“采莲”诗词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大主题.纵观“采莲”诗词发展的过程,从屈原作品中类似“采莲”的作品到近代“新月派”诗人朱湘的《采莲曲》,各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遵循文学传统惯例的基础上又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中国诗词艺术成就斐然的唐、宋,更是表现的明显,两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场景描写、抒情特色等方面均表现出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2.
自任中敏先生提出“带过曲”概念以来,曲学界大多着眼于元代而对带过曲的成因作了广泛的研究。本文试从元明清三代的通观视角,对带过曲的成因与特征作进一步的探讨。带过曲的构成有五个条件,其中最紧要的是“曲调间衔接紧密美听、起收圆满”,否则,所产生的带过曲都不可能有生命力。纵观元明清三代之带过曲,明代才是带过曲的创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张民巍 《社区》2001,(8):25-26
2001年4月30日晚,在春风拂面、晚风习习、欢歌笑语荡漾的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北京市西城区“十颗明珠耀西城”文化广场活动在这里举行,二龙路街道的形象大使李双江的一曲“草原之夜”将晚会推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4.
擅长编山歌、出学术著作的,是“学者歌王”;从乡野歌台到山歌比赛中“打擂”胜出的,是“实战歌王”;能够组织策划大型山歌活动、担当评委的,是“领导型歌王”……在壮乡广西,50年间层出不穷的“歌王”,共同书写了一曲“歌海”传奇。  相似文献   

5.
论诗文者每好以“曲”为贵,以“直”为劣。“文似看山不喜平”,似乎不曲则必不含蓄,必无韵味与情致。然而,西楚霸王的《垓下》之歌,只是胸臆直抒,“却万石跌宕,千秋悲凉”(明·屠隆《范太仆集序》)。瞧不起儒生的刘邦也留有三句《大风》,就顾具帝王之概,雄豪之气,又何尝有一点曲处?杜甫是讲究“曲”的,但其名篇之一《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篇一气奔驰,如洪泉下注”(《唐诗注读本》评语),而其闻捷惊喜若狂之情态跃然纸上,明快之极,丝毫不曲。鲁迅是惯使曲笔的,但他的《南  相似文献   

6.
“我是全世界看书最多的艺人……。”在最近举行的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上,黄安对记者说。 以一曲“新鸳鸯蝴蝶梦”而走 红东南亚的黄安,近两年没有录制新歌,但已成为台湾受欢迎的电视主持人。黄安对此坦言:在台湾担任电视主持人与内地不同,台湾的  相似文献   

7.
张君明 《社区》2008,(22):4-4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昱东街道荷花池社区出现了不少“邻里聊吧”,居民们在聊吧里经常聚在一起、读书读报、谈天说地、唱戏哼曲、交流理财经验等,每个聊吧都有精神关爱员,针对不同对象的兴趣爱好,开展精神慰藉和集中活动。社区出现“邻里聊吧”,这是可喜的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8.
“作”与“做”这两个字,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但使用时常常拿不定主意。这是由于两字的使用还不规范所致。就连《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规范的解释。比如,《新华字典》在解释“作”与“做”时,都有“制造”之解,并没有区分出它们有什么差别。特别是在解释“作”时还明确注释为“同‘做’。”这就更使人无法理解使用哪个为对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作”与“做”当“写作”解时,注释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引用的范句不同,“作曲”等词用“作”,“做诗”、“做文章”用“做”。然而,曲和诗、文章都是脑力劳动的成果,既然“zuò曲”可写为“作曲”,那么“zuò诗”、  相似文献   

9.
邓淑华 《社区》2013,(27):43-43
为打追“书香社区,幸福家园”特色,重庆市梁平县梁山街道北池社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活动以“书香飘社区,和谐一家亲”为主题,举办了“六个一”的主题系列活动:一次书法现场比赛和展示、一次居民文体才艺展演、一次书画生活技艺作品联展、一次“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演讲赛、一次“科普伴我行”知识竞赛、一次科普健康交流讲堂。  相似文献   

10.
劳春深 《金陵瞭望》2010,(23):10-12
“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南京市委提出的“三个发展”战略,也吹响了南京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实现“三个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几大核心关键词熠熠生辉,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以哲学、宗教而言,不但道家与道教性质不同,就是老庄学派与道家也迥然有异,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它们不仅在各自发展历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也趋向一致,元人散曲中表现仙风道骨的道情曲,欣赏守节抗俗人格美的隐逸曲,具有空灵幽旷意境的山林曲,充满俳谐讥刺曲趣的咏物叙事曲,无不渗透了老庄、道家与道教的哲学精神和美学观念,而“道情”与“唱理”犹有其鲜明性。  相似文献   

12.
说“句”     
“句”字在中古有两读,一曰“古侯切”,一曰“九遇切”。读为“古侯切”者即所谓“句曲”之“句”(或作“鉤”,后世改为“勾”,“钩”等),读为“九遇切”者即所谓“章句”之“句”。读为“钩”者是其本音,对此几乎无人怀疑,然而对其字形构造和本义,《说文》家们的意见则颇有分岐。《说文》句部曰:“句,曲也,从口丩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各家都接受许氏“曲也”的说解,但对“句”字形体构造的分析,以及对“曲”的具体涵义的理解,则有四种不同看法。其一,可以段玉裁为代表,在《说文解字注》中,他没有对“从口丩声”提出异议,同时认为“句曲”是其本义,“章句”之“句”是后起义,取其“稽留可钩乙”之意。其二,可以朱骏声为代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在“句”字的释义方  相似文献   

13.
这“九个一”,是一项活动的各称。绥中县实验小学受“庆祝教师节活动”的启发,从2003年起,在全校师生中推出了“九个一”活动。他们觉得,作为一所学校,“尊师爱生”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不能光是“教师节”才重视,也不应该只是强调“学生尊重教师”,也要强调“教师更应该爱护学生”。于是,“九个一”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清商”最初是专指性的音乐术语。它成为妙曲的代称,完成于汉魏之世。“清商”内涵的这层演变,主要与当时的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器乐与人声相结合的歌舞乐开始盛行,二是时代普遍缺乏较为精确的乐律知识。本文的探讨说明,是“清商”而不是“清徵”、“清角”成为妙曲的代称,反映的正是汉魏时期音乐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柳永不仅是词史上的大家,而且是曲史上的先导,被后人尊称“曲祖”,这反映了词、曲前后承续的历史关系。宋人批评柳永,多强调批评柳词之“俗”,这在客观上预示着或证明着柳词对后世曲体文学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后果然如此,故明末清初的李渔明确指出柳永“堪称曲祖”。而后清人批评柳永,多支持赞同这一“曲祖”的说法,在当时学界的批评证说中,柳永“曲祖”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柳词创作与元曲创作多有其同似性,主要表现在创作路径、文体特征、文学的接受与传播三个方面。柳永“曲祖”说,其来有自,其来有据,值得当代学界对其多予以探讨、支持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曲剧”在河南称为“曲子”,因其脱胎于北方古曲而得名。“曲子”根据它发展地区的不同,又可分为“洛阳曲子”和“南阳曲子”两大派系。这两大派系,根据唱腔和旋律的不同,则又有“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之称。但是,“小调曲子”是来源于“大调曲子”  相似文献   

17.
从汉魏经南北朝至隋唐,“部曲”的含义、性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学术界在理解南朝时期史料所载“部曲”问题时出现的分歧,综合大量史料,初步论述了南朝“部曲”的性质、法律地位、承担义并以及与此相关的私兵部曲国兵化诸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春天开始,义县义州镇站前小学开展的“体验教育”活动又进行到了新的一步——“树立中队品牌”活动。各中队的队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满怀对实践体验的渴望和激情,争先恐后地参加了“中队品牌活动”的招标。结果,共有四、五年级的八个中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中有字,人们释作“它”。“它”就是蛇。《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甲骨卜辞里也是相问“有它”、“亡(无)它”。看起来这个字就是“蛇”了。蛇即虫,甲骨文虫,它是一字个。因此,亦即,止字古文作,所以字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松江曲派”的提出,着重通过曲家、曲社、曲论的具体论析,参照以文学流派形成确立的主要特征,揭示出“松江曲派”的界定仍存在诸多悬疑。同时,试图通过对“松江曲派”的考论,进一步认识明清之际的松江曲坛,以此抛砖引玉重新评价松江曲坛的戏曲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