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2)
我们超市在马路这边,对面是一个酒店,我每天一抬头就能望见他。他每天下午4点钟接班,瘦瘦的身体包在宽大的制服里,手里总是很警惕地拎着根警棍。注意他是因为他与众不同。酒店请了6名保安,别的保安要么迟到,要么老板不在就偷偷溜走了,要么就是闲逛过来和我们开玩笑,只有他天天正正规规地站在那儿,保安公司什么时候派人来查岗,他都在。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跟我们老板说,你看那个保安,神道道的,一个月才400块钱的工资,可他站岗那姿势比大街上的警察还标准。老板说,看他那站姿肯定是当过兵的农村娃子,不过你千万别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将来会很有出息的。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说你到我这岁数自然就明白了。我倒不觉得,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只靠老实本分能有大出息?我一点都不相信。  相似文献   

2.
董桥是“念绮情深”的统一体,他自由来去于过去和现在,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里如鱼得水,他用“董桥式”的文字和语言支撑起一片文化天空,开拓出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处繁华而不落。”在如今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世界,不仅是香港人需要有点精神的,而是所有人都应如此。一篇好的文字就像一位好知己,既然不能隐隐于市,那就读读董桥加加鸳被,小隐隐于文吧。  相似文献   

3.
仇恨与宽容     
普济的寺难题里有,一都个会年去近向百这岁位的老老禅禅师师请,教许。多人有什么解不某天,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来到普济寺,他想向老禅师请教“为什么自己从来都没有开心过”。此人正要踏进老禅师打坐念经的禅房,却发现自己脚边有个像袋子似的东西,虽然块头很小,可是看起来却是气鼓鼓的。他感到很奇怪,就抬起脚来,猛地向那东西踩去,可是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迅速地膨胀起来。这个人一看到这种景象,犟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随手抄起放在禅房门口的一根木棒向那个和他一样“气鼓鼓”的东西使劲儿砸去,到最后,那东西已经膨胀得将整条通往…  相似文献   

4.
如果让职场人来晒晒职场糗事,肯定会满满一箩筐。因为能晒的糗事实在太多。【典型糗事一:她的名字叫“没有”】公司招了一个临时的前台来帮忙,她是一个高个子的北方姑娘,为人豪爽嗓门也足够响亮。香港老板为了方便和她沟通,便问她有没有英文名字,她用卷舌音标准地回答了一声:“没有。”香港老板点头称赞道:“没有,Male。”  相似文献   

5.
变脸的老爸     
杨燕宇  刘雅琴 《新少年》2011,(10):30-30
我的老爸是一名电力工人。他身材魁梧,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对耳朵也长得好大。最好笑的是他那大大的“啤酒肚”,很有气派地向前挺着,让爸爸像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爸爸的脾气很暴躁,特别是他那张脸——说变就变。不信你就往下看。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04,(9):64-64
缺勤一职员已两天没有上班了,当他第三天来到公司时,老板抱怨说:“你这两天干什么去了?”职员答道:“我不小心从三楼窗口跌到大街上去了。”老板气冲冲地责问:“从三楼跌下去要两天吗?”一切都很正常一对年轻夫妇有个儿子,已经四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话,他们对此深感焦虑。他们带他去找专家诊治,但医生们总觉得他没有毛病。后来有一天早上吃早餐时,那孩子突然开口了:“妈妈,面包烤焦了。”“你说话了!你说话了!”他母亲叫了起来。“我太高兴了!但为什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呢?”“哦,在这之前,”那男孩说,“一切都很正常。”还在打海湾战争中,海岸…  相似文献   

7.
如此扯平     
这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心急火燎地带着女儿往学校赶,骑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个警察拦住。他把手往脸前一举算是对我敬了礼,说:“骑车带人罚款50元。”说完就要开罚款单。我很不平:“我一直就这样带孩子的,从来没有被罚过款,今天怎么回事?”警察说:“那  相似文献   

8.
学校毕业后,凭着“年轻”,他实习了一个月就跟老板签约,并争取到一份不菲的收入;工作一年后,凭着“年轻”,他毅然辞职,自己做起了老板,决心闯出自己的天地;他,习惯讲自己还“年轻”,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胡同开店,纯属巧合” 文锋,一位38岁的四川小伙,是丽江龙记斑鱼庄的老板。聊起在胡同里开餐馆的原因,他回答得很简单,“那实属巧合。”  相似文献   

10.
要想写文章,先得有材料。过去的人谈文章,总是喜欢拿他和“人”相比,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是人的“血肉”。人不都是以“有应有肉”、“血肉丰满”为健美、结实吗?材料之对于文章也是这样。你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的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一样,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1.
无忧信箱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老怪:我是因为会“做事”而进入公司的,可悲的是,却因为不会“做人”而不得不离开公司了。老板是个坚持己见的人,听不进我的建议和意见,同事们也常常不配合。遇到无法说服老板、同事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在这家企业我到底有没有尽心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明显,仅凭做  相似文献   

12.
9月11日。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离休干部李耀斌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李源潮的亲切接见。李耀斌同志用3年时间,把他居住的老小区内一个垃圾场修造成为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居民花园广场;并坚持12年。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精心呵护这片公共空间。乐此不疲……他甘作“愚公”惠四邻的先进事迹被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13.
1991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香港开拍。拍摄场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好一场恶斗!恶斗过后,片场上留下一具“尸体”,那“尸体”躺在地上没有起来,扮演唐伯虎的香港著名演员周星驰走上前踢了他一脚,意思是叫“尸体”起来,可“尸体”没有动,再踢一  相似文献   

14.
腕饰     
阿华 《社区》2005,(9):53-53
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事,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地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直接穿过。这时,一位年轻的香港警察走了过来,很礼貌地给他撕了张罚单,处罚280元港币。他愣了,根本没想到这会是“事儿”。280元港币合人民币也不过区区300元,问题是太丢面子了,而且丢在香港。他尴尬地笑着,赶忙递上一支好烟说“:对不起,我错了。主要是有急事……”那年轻警察也笑了,并摆摆手很礼貌地谢绝了香烟。他见对方笑了,而且很真诚,就松了一口气,使劲比划着说“:我保证,下不为例,绝对下不为例!”年轻警察始终微笑着。…  相似文献   

15.
蓝青 《江海纵横》2006,(4):34-34
书画界尊称同仁为“同道”。此次赴港澳旅游,有幸结识本地同道阿平先生和他的闺女希希。一路上,天南海北侃个没完,不知不觉之中成了忘年交。在他的引荐下,访问了他那侨居香港的亲妹妹阿慧与阿育。阿育是位很秀气的姑娘,热情谦和,彬彬有礼。在港期间,她成了“友情导游”,她多次推介她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姐姐,于是在抵港后的次日晚间,承蒙阿慧与阿育的盛情,在雅兰中心聊叙。阿慧现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她公务缠身,特别繁忙,在用餐之际,她的手机响个不停,她总是和蔼应答。阿慧女士中等身材,端庄大方,谈吐简洁明快。她用南通方言与我们对话,…  相似文献   

16.
皆大欢喜     
孔兴民 《社区》2004,(21):56-56
开餐馆的马老板,虽不是很有钱,不能与那些腰缠万贯的大老板相比,却也有百万家产,令好些人羡慕不已。这年秋天,马老板的老婆患重病去世了,办完丧事才几天,就有人当红娘给马老板介绍对象。女方比马老板小几岁,是个数得着的富婆。女方条件不错,马老板很满意。他通过介绍人和富婆约好了,礼拜天上午在翠湖公园的观湖亭见面。礼拜天,西装革履的马老板早早地来到了翠湖公园的观湖亭,亭子里已有了一个人,是个年轻小伙子。“小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马老板认识小伙子,小伙子以前在他开的餐馆打过工。“我在这里等人,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  相似文献   

17.
近一时期,无论是荧屏播出的电视剧中,还是正在拍摄的多部影视片中,都频频可见香港演员的身影。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演艺界人士将目光投向内地影视业,以寻求新的发展。 看好祖国内地影视业的广阔发展前景,这已成为香港艺人的一致共识。5年前,香港演员汤镇宗首次出演《外来妹》中的香港老板,此后一直在内地发展,如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他颇为自豪地称自己是“香港演员回归祖国第一人”。不久前,他的弟弟汤镇业也来到内地,兄弟俩同在电视剧《反贪风暴》中扮演正、反两个角色。昔日在香港名气超过其兄的汤镇业,看见经常有观众围着汤镇宗签名颇有些“失落感”,不过他很有自信地说:“以后”我在内地拍片多了,一定也会有观众的。”  相似文献   

18.
繁华的香港有数万家各类公司,他们和世界许多地方业务往来频繁。以前对于来访的客户大都在附近的美食楼宴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老板为降低成本,节药开支,改为在自己家里款待客户,进行公关。 以前中环路有一家开了60多年的“高升酒楼”,一楼饮茶吃饭最便宜,二楼收费贵一些,三楼附设歌坛,起初由名伶演唱,后来播放流行音乐。雅俗食客到此各得其所,每天东方放亮就有人鱼贯而入饮早茶,人进人出,很是热闹。那时节,港九人人都知道有个“高升”,连小巴士司机  相似文献   

19.
张曼娟 《社区》2012,(35):60-60
“老板,我要一片冬瓜。”我已经在菜摊前面站了好久。才扬起声音说。太久没有进菜市场,我变得很生疏,找了许久才找到母亲以前常常光顾的那个菜摊。老板手脚利落地搬起冬瓜。抡起刀子就要切下去,我忙止住他。“太厚了.不用这么厚。”老板的刀子往前挪一些.我又摇头,他再往前挪一些.我还摇头,这时候老板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么薄,我手软切不下去,啊,要不然你来切好了。”我只好无奈地笑着对他说:“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20.
细节的力量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板不重视我”或是“老板不给我机会”。不知这些抱怨者有没有想过,老板重视和喜欢一个员工的前提是什么呢?如果你做到了最好,老板会不器重你吗?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是没有多大差距的。就某一项具体工作而言,“老板重视”的员工可能只是多做了那么一点点,或者多关注了一些小的细节,才在最后的工作效果上体现出了“差距”,得到了老板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