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分析了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着重研究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政府、市场的边界和效率;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和设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收入再分配问题;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公共规制和公共定价;公共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分析了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的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政府、市场的边界和效率;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和设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收入再分配问题;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公共规制和公共定价;公共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展经济学无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急需创新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定位上,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不再重点研究如何解决贫穷落后的问题,而是应该研究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问题。在实践定位上,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应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总结概括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以阐释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开拓发展观、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发展型式的新境界,多层次构建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在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必须立足国情;城乡统筹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方法;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物质前提;以人为本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基本经验,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探索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从世界经济史看,主要有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弄清工业化、三个层次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广义社会和狭义社会等的含义,分析"整体性的现代化"衡量指标和"社会结构"定义要点,确认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类型.思考经济发展模式涉及的如现代化道路选择、现代化进程、制度变迁、经济因素、非制度因素、后发国家历史因素、生产方式演化模式,以及资本主义模式新动向(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等问题.应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观因素,其中政府主导的特征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素立  张振鹏 《河北学刊》2013,33(1):159-16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现实困境:全面规划发展尚有欠缺,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能源结构存在发展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国际社会压力骤增,世界发展大势所向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路径是:制定战略规划,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平台;转变消费观念,推广低碳生活;开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凝国人之心,开国之大门,将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贫穷的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富裕的强大的新国家,其成绩令世界为之叹服,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各类突发公共危机屡有发生。作为一个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如何借助政府公共关系处理公共危机,是塑造新时代良好政府形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源,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规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全球化下的国际互联网已不再属于任何一国,而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全球化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问题上升为国际社会共同合作的重要课题,并制定相应的国际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地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分重要而值得重视和进行开拓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于地区经济的研究,不单是将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地区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也不局限于描述和阐明地区经济现象的形成特征,揭示这些经济现象的地区差异,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而是应从地区再生产过程着手,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及其利用状况的分析,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的分析,在总结地区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模式,经济增长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地区经济的分工协作、网络和相互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趋势,评价地区经济效益的标准等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的核心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而是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导致了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动,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在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通道没有建立起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缺乏实施机制。依据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通道应该是再工业化,通过再工业化的改善供给和刺激需求的双重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再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在于: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化,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在政策目标的转型上,要回归实体经济;在政策范围转型上,明确界定再工业化发展的政策范围;在政策方向转型上,财政政策从公共领域的投资转向再工业化领域;在政策重点转型上,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再工业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李云霞 《河北学刊》2005,25(5):186-18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其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主要优势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而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为: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加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关注、借鉴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对税收政策和区域经济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本问题。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经济增长因素、公共产品提供、内生经济增长等四个方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不断提升,严重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中的碳平衡,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单一国家的环境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公共环境问题。因此,在国际社会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已经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在响应国际节能减排的号召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积极借鉴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展望经济发展的一般进程,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可概括为六大趋势:一二三次产业序重向三二一次产业序重转换;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换;传统经济向创造型经济转换;民族、区域性经济向全球一体化经济转换;生存型经济向享受、发展型经济转换。这六大转换,展示了世界经济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说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总特点是:以高科技为杠杆,以科学、协调、人本、持续发展为目标,要求人们自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创新的姿态、知识和智能,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合理的目的来生产和消费。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一定要找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坐标,看到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差距和困难,力求抓住历史发展带来的机遇,谋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步,可供深思的我国对策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有的国家正处在转变的过渡之中。本文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世界范圈,内进行比较分析,从国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规律,研究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初始条件和时机选择,进一步探索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一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也使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结构与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重新塑造着国与国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同社会之间的互动正在愈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国际关系中来。以政府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外交正在被不同国家民众之间,或者说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所推动和左右,着眼于赢得其他国家人民理解和认同的外交即公共外交正在成为一国赢得主动的主要方式。公共外交因此上升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作为延续千年的文明古国和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公共外交正在成为中国赢取世界理解、认同和支持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助推中国经济、政治与社会健康发展,塑造中国有别于西方大国的新兴大国国家形象的战略部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崛起的成败取决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世界主张能否赢得中国周边国家、其他大国乃至世界多数国家的理解、认同和赞赏,取决于中国公共外交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已经从相对封闭、独立的形态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各国的经济互动性显得更加明显。在经济周期变化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波动自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地方政府考虑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结构性调整问题已成为经济和管理学界讨论的重点。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产业发展升级问题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做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不懈探索的时代课题。这一课题首先由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提出。马克思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出分析的基础上 ,精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主义”的冲击下 ,如何选择社会经济发展道路 ,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 ,为后来人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供给与全球经济秩序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公共产品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市场法则的维护和修复.WTO、IMF、WB等全球性经济组织以及UN、EU的理性及其目的在于通过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提供推进全球新经济秩序的形成,协助世界各国防范抵御化解经济风险,保障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运行良好.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作出贡献的中国,实际担负了跨国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职能.这个职能的扩展将是中国领导并建立一个新的亚洲资本市场,推进人民币的世界货币进程--中国圆.由单一化的经济效率的追求到普遍的社会公正的实现,在全球化的经济合作之下第一次成为人类可望的理想和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姜国俊 《东南学术》2007,3(6):29-38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存在若干共同的动力因素,如全球经济竞争、民主化、信息革命和绩效赤字,并已得到学术界的较多关注;同时,很有必要从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结构以及改革的象征性与合法性利益等三个方面对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进行补充考察,尤其是要对"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认知进行反思;应当在国际比较的视野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因素,具体说来,可以从中国与世界的内外互动、行政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内外互动、经济-政治-行政的三元互动、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推动改革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时效等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