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概念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显而易见,这样一种界定过于宽泛而失之具体。要准确而具体地把握什么是哲学,需要先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热爱和追寻智慧?二是"是什么"的问题,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三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哲学原型"是什么?在这样三个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哲学的定义:所谓哲学,是指在超越层面研究事实与价值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世界哲学是哲学一元论,即存在的最高原理的哲学。解决的问题是从同一性和整体性上把世界的多样性设想为具体的变体、实在、实体共相的现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把世界的多样性归结为物质、观念、神宇宙、精冲原理的统一性。这就是古代哲学、中世纪和新时代哲学的自然哲学概念。 现在的世界哲学是哲学多元论,即实体性、自治论和多样性现象性的哲学。解决的问题是把世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智慧的关系问题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文章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张力与和解。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政治与哲学张力产生的源由,正义与智慧概念及其复杂关系,以及如何用智慧解决正义问题及其所产生的难题。最后再试图阐明正义与智慧,哲学与政治在柏拉图那里如何达到了和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校里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教材教条化、内容统一化、手段单一化与主体性缺失等误区和不足;其根源在于哲学教学的知识化倾向,即哲学的教育观念问题;因此,本文从转变哲学教育观念入手,探讨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哲学上的“空转”指的是哲学的智慧和思维进入一种无主体、无方位、无标准、无深度的状态。当下哲学“空转”主要表现为发问功能的弱化,思想超越性的衰退,“失语症”的加剧。这种“空转”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哲学智慧和哲学精神的贫困,中国哲学史上轻视“玄学”之思想的作怪,经济市场化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在哲学理性上的反映,以及当代哲学家未调整好生存状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哲学家一向主要是研究历史论断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即客观现实的可能性,以及研究历史的解释、因果关系及其价值观。这些问题与科学哲学中所提出来的问题是颇为一致的。实际上,当前历史哲学被普遍设想为在同科学哲学进行类比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进行  相似文献   

8.
作者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参照系,以历史的检验和时代的需要为取舍坐标,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精华体系的设想,这就是以天人合一为框架,以格物致知为进展,以道德人格为归宿,从中展示出天道人道,内圣外王,由理及礼的丰富的哲学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它必将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对维吾尔族经典《福乐智慧》一书中"正义"问题上所透射出的正义即"各司其职,各守其位"、正义即"给各人以应得的东西"、正义即合法等内涵做一分析,以展现古希腊政治哲学对此书作者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我们当前在哲学理论研究上之所以缺乏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误解而引起的。本文引入类型理论,把哲学与哲学的具体类型区分开来。哲学是唯一的,与它对应的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许许多多的具体类型,所谓“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对应于哲学而言的,而是对应于具体的哲学类型而言的,有一种哲学类型,就有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它不是唯一的。实际上不应提“哲学基本问题”,而应提“某某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知识论哲学类型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知识论哲学传统,所以它与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哲学的典型形式)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马克思哲学是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它不是知识论哲学,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所以它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这一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将使我们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获得许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智慧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之所以能复兴于当代的最根本秘密,他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中国走上现代华新路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本质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走自己的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民族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时代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找到了重要的发展动力;“要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方法论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创造性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创立了独特的行为方式;“三个是否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实践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指明了判断人们思想观声、和社会行为的评判标准。在对上述问题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智慧既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的指南和活的灵魂;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构思,就是一部渗透着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历史杰作。  相似文献   

12.
“哲学危机”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哲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它的出路在于研究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产权理论,是对产权改革进行哲学反思的理论基础。产权改革就是要改革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财产权的法律规定。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可以分离的,这种分离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分级监管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设想,它使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化。企业改革要分析、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多变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3.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回到"爱智慧"的源头,正本清源,揭示"智慧"的基本内涵,进而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哲学"(爱智慧)之本义。论文通过分析智慧的两个要素:共相与原因,证明哲学是广义的科学,即遵循理性和论证规则的知识;但绝不能与狭义的、实证的科学混为一谈。哲学以存在本身为对象,探究其终极原因,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人没有智慧,只能爱智慧;唯独哲学是自由的;唯独哲学是真正追求真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以政治权力作为核心议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进行探讨。围绕着政治权力,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设想从三个维度来展开,分别是"民本"、"君主"和"臣治"。"民本"维度主要解释政治权力的形上来源,"君主"维度解释政治权力的现实执掌者,"臣治"维度解释政治权力的运行。"民本"维度是整个思想的核心。荀子意图通过这种架构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利益与制衡君王的专制。从历史上看,这种设想发生过一定积极影响,也受到过极大的限制。我们应在合理审视的前提下去利用其中的政治哲学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需要改革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包括对自身的批判。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使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是进行哲学体系改革的前提。时代的发展使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反映在哲学改革上就是哲学的主体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只讲客体不讲主体,实践、价值、需要、效益、主体能力等问题已作为迫切问题摆在哲学研究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唯心主义?是不是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国古代哲学是否以思维与存在,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些是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几十年来,不断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要加以探讨,但都没有深入、90年代的今天,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的开放不断扩大,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一、哲学基本问题以及两个派别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形成了一种绝对化的观念,认为只要有哲学,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必然存在哲学…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人生哲学在大学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想内在地解决现代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危机,如空虚、孤独、痛苦、绝望,甚至自杀等等,必须仰赖哲学的智慧。 古代社会的智者们能更集中地花大量时间、精力来研究人自身的问题,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人被物化,不愿也不可能静下心来思考有关人自身的问题。可以说,古代社会最有智慧的人在研究人,现代社会最有智慧的人却在研究物。心理辅导是关注人生智慧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看来,现今的心理辅导对人心理的哲学关注及研究却不如古人深刻。实际上,现代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绝不应忽视或无视古老的人生智慧。大学心理应该自觉建基…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当哲学开始反思人自身的时候,出现了所谓的认识论转向,此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当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来研究。哲学是一种为求知而求知的学问,从事哲学思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闲暇、惊讶、自由。哲学是自由的学术,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任何领域,贯穿于人类存在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通向存在问题的探究之旅中,无论亚里士多德,还是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重要灵感源泉的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都在不同层次上赋予了"友爱"以某种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哲学的友爱",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体现为两个为智慧或存在所吸引的有德之人,通过分享思想与语言,一起走向最高智慧或完满纯粹的存在。不过,在爱智者与智慧之间是不可能发生这种友爱伦理的,因为完全自足、自在而永恒的神"不需要朋友"。对海德格尔来说,在其前期此在诠释学或基础存在论中,由于那种"能够为他人的能在做出表率"的朋友构成了每一有限性此在去本真存在的重要保障,所以,以"去存在"作为本质特征的诸人类个体之间的友爱仍然是值得向往的。而中晚期则更多地设想了一种此在与存在本身之间的友爱形态,并且这种友爱对于诸此在个体之间的恰当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意义。至于伽达默尔,在并用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并且努力与后者保持一定距离过程中,更为坚决而明确地捍卫了友爱在人类存在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的极端重要性。即正是在一种善意的、互动的、交谈性的友爱生活中,我们才有可能不断地促进和丰富那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自我理解,才有可能不断地确认、更新和扩展我们人类的自我存在以及对其他存在者的理解和把握。当然,三位思想家对于哲学友爱的思考也是与人的有限性、理性和语言等其他重要哲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从而也使得各自"哲学的友爱"之观念获得了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