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中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文章分析了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前者严重失真,背离生活实际,缺乏个性,显得假大空;而后者却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达到性格化典型的高度。文章从艺术创作方法上探讨了两类妇女形象塑造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曹禺戏剧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 :“魔女”和“天使”。“魔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早期追求原始生命力、回归自我、反抗压抑的情欲 ;“天使”形象反映了作者后期回归传统、逃避自我、认同社会规范的心理。两极化女性形象影响了作家的审美情趣和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生命之美”转为“爱情之美” ,从热烈激荡转为平淡深沉。这是西方审美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在作者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以不同方式反 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 因,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4.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新文学史上,塑造寻求个性解放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家,除了鲁迅、茅盾、丁玲外,就要算曹禺了。他塑造的蘩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形象,以独具的艺术美而争妍于新文学园地。这些具有悲剧美的形象是通过她们对个性解放和美的追求与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强烈矛盾冲突,内心的无比痛苦及感情波涛的起伏而塑造出来的。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广阔世界的悲剧旅程。曹禺以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并将悲剧的文学剧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曹禺以对中国妇女的人文关怀、同情与理解,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人格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笔下的女性与奥尼尔笔下的女性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存在明显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在蘩漪与爱碧、陈白露与安娜·克里斯蒂、花金子与露斯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曹禺悲剧女性观的形成受奥尼尔、西方其他剧作家以及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洋民俗作为一种合法性话语在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同时,也为女性提供了表达情感、进入社会的途径.在以海洋民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影响下,当代海洋小说塑造了两类典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观念中的"好女人"与"坏女人"形象.她们或在"守候"与"出发"的循环中延续着女性亘古的命运,或在"古老"与"现代"的对立中消解海洋乌托邦的幻想;另一类是打破民俗禁忌与性别期待、主动走进海洋的女人.在集体海洋、商业海洋、文化海洋等场域下,她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向度,找到了重建女性主体、释放自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曹禺代表性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一起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瑰丽的人物风景.从他们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先天血脉联系的角度进行比照分析,可以将其归结为: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封建传统文化的异化类女性、封建传统文化的同化类女性、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多余人"、封建传统文化的反叛者--梦幻者等五大人物形象系列,这是曹禺对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曹禺的《雷雨》《日出》等早期话剧中,女性形象大都以性格独特、个性鲜明著称,但她们同时又都是受害且值得怜悯同情的一类,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迫害几乎使她们丧失了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她们或失却自我但行为举止很是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要求;或具有雷雨性格,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最后还是落得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悲惨结局,等等。曹禺在戏剧中没有简单地对女性作天使和妖孽的二元对立之分,女性形象大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因而呈现出了个性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水浒戏中的搽旦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搽旦表演与净角行当关系密切.现存元代水浒戏<同乐院燕青博鱼>、<黑旋风双献功>、<大妇小妻还牢末>中的搽旦脚色,对<水浒传>中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水浒戏搽旦的关联主要在于表现技巧与叙事态度的沿袭.但相对于戏曲中类型化的脚色表演,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朝个性化方向稍稍前进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观察、描写男性,同时以现代女性的心灵去感受男性的,因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很不相同,与古代女诗人、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也不相同.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常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乡土农村的愚夫.另一类是处于城市文明中的市民知识分子.萧红对以上两类人物的群像式的刻画,不仅表现了对下层人民悲剧命运的深切悲悯,而且反映了她作为一名敏锐深刻的现代知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嘲讽以及对男性英雄神话的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被弱化、异化和欲化的。一类是他们的存在受女性形象遮蔽,他们身上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其主体在场而主体精神缺乏,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被弱化、异化和欲化的。一类是他们的存在受女性形象遮蔽,他们身上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其主体在场而主体精神缺乏,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三个角度分析讨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是哈利.波特的母亲,放弃了生的可能性,选择了死亡,由此产生的自我毁灭的勇气与美,表现了如圣母般的女性形象;第二是女主人公赫敏以自我意识及独立女性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巫形象,塑造了一个罗琳心目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第三是分析了小说中其他的女性形象,如魔法学校管理者麦格教授,最后得出结论:罗琳没有神化女性的形象,而是在平凡中折射出女性的伟大,女性在魔法世界起到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胜枝  齐雪洁 《河北学刊》2006,26(2):230-233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类理想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话剧作品。它最重要的成就,是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强烈时代特色,内涵丰富而且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周朴园就是突出的一个。作为旧中国二十年代的资本家,周朴园这一形象,浸淫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女性小说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主要呈现出三种精神人格:阴柔的“父亲”、浪漫的情人、柔弱的“孩童”,反映出1920年代女性作家在致力于自我塑造的同时,也在真正开始思考两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完成了在审美视域中对男性角色的想象与初步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以战争为特征的4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献身抗战的知识女性、歧路彷徨的自主知识女性和弱质知识女性.罗维娜、曾树生和苏文纨们是这些形象的代表,她们有的成为讴歌的对象,有的则备受争议,关键在于她们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她们的选择相对其人生理想、个性气质、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合理性,而巴金、王西彦和钱钟书等作家对待女性或同情悲悯或轻蔑嘲弄的不同创作心态也对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初前期之比丘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比丘尼形象颇为不佳。然在清初前期的尼界中,却存在着这样两类比丘尼群体:一类是以弘扬禅法且留有语录偈颂等作品为主要特征的女性禅师;一类是以诗词文才见长的才情女尼。正是这样两种群体的存在,为清初前期之比丘尼赢得了佛教界及世俗文人的认可与尊重,此种现象在佛教史、妇女史及文学史上都是值得研究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帅颖  沈壮海 《江汉论坛》2014,(4):136-141
西方国家主要对外文化机构经过数十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它的运行机制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受国家政府部门领导;一类是对外文化机构通过与国家政府部门签订协议达成合作关系。其管理模式有特许经营和集中管理两种。西方国家对外文化机构在推广本国语言、促进文化交流、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对外文化宣传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