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危机呼唤环境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环境危机而提出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思想 ,只注意到了环境危机产生的现实表现 ,而没有挖掘环境危机产生的思想动因 ,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近代唯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是导致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因此 ,解决环境危机必须实现由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向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然价值观念的主流导向是人类中心主义,经过古希腊自然思想、犹太-基督教传统和启蒙思想,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念由最初模糊地带有自然从属于人类的性质,到人类成为自然的代理统治者,最后形成了人类对自然根深蒂固的奴役统治。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时代的挑战,作为与之相对立的自然观念,在批判和抵制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形成,通过深生态学思想和生物中心主义,强调自然的独立性和固有价值,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及原则。但生态思想也不能过于极端,需要谨慎地反思,形成一种合理的自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主义既不是人类专制主义,也不是人类沙文主义,全球生态危机是"生态帝国主义"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失所使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而是全球生态危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灾难。所以,人类中心主义应该成为批判的主体,而不是批判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走入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有关人类中心主义走出或走入的争论 ,在学术界还未停息。我们应该走入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而不是生态中心主义。笔者从思想传统、生物学、价值论等角度 ,提出自己主张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由 ,并批判地分析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从人出发,而且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出发来解决环境危机,较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一大进步。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不完善的,它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坚持到底,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所以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出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学、价值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6.
生态中心主义将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将人类中心主义解读为立足于人类的贪欲对大自然进行掠夺。但是考察西方近现代思想史可以发现,思想家们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立足于人类的福祉,而非人类的贪欲。在生态危机的产生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作为内在的驱动力,而是作为现代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利用自然的正当性证明来发挥作用的。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形成生态危机的驱动力,遮蔽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作用。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为生态人文主义,有利于避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欲望式理解和反生态式运用。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中心主义作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区分 :宗教神学人类中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人类中心主义及现代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从而把这一概念框定在一个可共度性的范围内。目的旨在揭示人地矛盾及生态危机发生的深层观念原因 ,探索重建和谐人地关系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中心主义是 2 0世纪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产物。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系统具有内在价值的诘难是难以成立的。相反 ,生态中心主义及其内在价值观念的确立对于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环境伦理学家为人类保护环境确立了不同的伦理定位即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本文认为环境保护应该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人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人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得与失,于是出现了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其中,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关于“人类中心主义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论争尤具代表性。从表面上看,二者观点似乎是对立的,其实,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者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二者的争论,促使人类理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努力探寻并走向一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称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其目的是克服极端的人类中心的、机械主义的世界观,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语言视阈下,文学批评要消除人类至上的观念,确立生态整体观念、自然万物都具有重要价值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文学的提出已经30年,由于定义限制在当代法律的文学表现上,因此就成了法律语境上的法制文学;而同时文学领域又有自己的法制文学。法律和文学两者都是人文学科,有以人为中心等共同处,也有法律对人言行的规制和文学重在人的形象精神塑造上等明显的差异,二者又互为资源等等。法学学科中的法制文学是通过古今中外对法律文学和作为法律的文学以及作为文学的法律与涉及法律的文学等进行研究。法制文学的研究方法是在法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文学的方法对法律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西方文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冷热交替的过程。我国学界曾经的理论热一方面标示着对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渴望与追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西方文论的过度崇拜和理论运用的失范以及运用者自身的理论匮乏。文本阐释与文学研究中运用某种理论和观念,体现了阐释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审美与人文的价值判断,符合文学评论之规律和规范,与西方文论之主观预设不是一回事,文学之跨学科研究也不等于“场外征用”。要理性对待现当代西方文论,不能因为其有某些缺陷而无视其对我国文学研究曾有的作用和依然存在的借鉴价值;不能因为理论热之弊而忽视理论之重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我们责无旁贷的理论原创与理论建设的历史责任。理论热后呼唤的是融合了古今中外之优良理论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文学理论,以及有理论深度和学术理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文学思潮类型研究和创作类型研究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创作类型研究往往成为文学思潮识别的前提和基础 ,有助于具体文学思潮的发现。但是二者在性质、外延及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不能没有自觉的区别。尤其是分类原则的确定 ,不可照搬创作类型的划分标准 ,不能只适用于创作类型和创作思潮 ,还要适用于包括理论、批评和接受等领域在内的文学活动整体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因此 ,分类原则应尽可能往文学思潮类型最高层次的范畴进行抽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国内文学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如对文学本位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的强调 ,开始反思重大问题和基本范畴 ,积极开展学术史总结等 )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 (如消解主体意识形态 ,文学评论趋同于文化批评 ,非历史主义倾向 ,浮躁学风和商业炒作等 )。作为身处当下的文学研究者 ,理应取严肃和科学的态度 ,在找到自己恰当的定位的同时 ,积极从事审美、历史、逻辑和科学的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的学科定位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拟从两个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文艺学可以被定位为一门科学。其次,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门人文科学。科学与人文是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需要的两翼,在具体研究中,我们既要考虑到文艺学的“人文性”,又要注意到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妇女工作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话题,笼统地谈论"以人为本",或者片面化、极端化地理解"以人为本",都可能使妇女工作陷入误区,以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能落到实处.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是整个社会文化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期工作。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必须贯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形成于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等历史背景之中,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作家研究、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史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研究范式。该范式将文学内部研究与文学外部研究融为一体,强调在对大量文学语料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分析文学语言和文学创作规律,既重视文学语言特征和诗学传统等共性特征的分析,也关注文学的创造性和作家风格等个性特征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的问世不仅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变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并深化了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